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多哈會議無果而終 油價“逆襲”尚需時日

  • 發佈時間:2016-04-18 13:38:4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4月18日電國際財經聚焦:多哈會議無果而終 油價“逆襲”尚需時日

  新華社記者馬湛

  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産油國17日在卡達首都多哈舉行會談商討凍結石油産量。由於各産油國對伊朗等國是否也應加入凍産等問題仍存在較大分歧,會議未達成任何協議。缺席會議的伊朗石油部長讚加內表示,伊朗不會放棄恢復其在國際原油市場的份額和産出。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由於很多産油國已經處於各自産量的高峰,凍産協議達成與否都很難改變市場的基本面,油價短期內將受負面影響,大幅回升前景仍撲朔迷離。

  原油市場供大於求

  自2014年年中以來,全球原油市場出現供大於求的情況,油價一路下跌。目前,原油庫存仍處於高位。國際能源署日前表示,儘管美國石油産量已經下降,伊朗的增産量也比預計低,但市場很難在2017年之前實現供求平衡。業界人士普遍認為,全球原油市場供大於求的局面短期內將難以改變。

  首先,各國在石油市場份額上的較量依然存在。頁巖油産量的急劇增長使市場近兩年來出現明顯供大於求的情況。為保住市場份額,歐佩克各成員國拒絕減産,希望以持續的低價將高成本生産的北美頁巖油公司擠出市場。歐佩剋日前發佈的月度石油市場報告顯示,3月份歐佩克的日均原油産量增加1.5萬桶至3225萬桶。

  其次,為保證石油收入不下降,各傳統産油國在難以減量升價的情況下,只能採取以量補價的方式,這也使減産或凍産面臨困難。

  國際能源署日前表示,如果各産油國不能實際減産而只是凍産,這對市場供應端的影響將十分有限。

  此外,各産油國政治關係上的矛盾也使減産難上加難。産油大國伊朗、伊拉克同沙特的矛盾使“兩伊”很難響應沙特提出的減産或凍産協議。

  今年1月歐盟和美國宣佈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後,伊朗曾宣佈將在短期內日均增加100萬桶原油出口,以恢復到制裁前的産出水準。伊拉克3月份的原油産量也從2月份的每日446萬桶增加至455萬桶。

  油價走勢尚不明朗

  今年來國際油價長期在低位徘徊。紐約油價2月中旬跌至12年來最低點的每桶26.21美元。但3月初以來,油價開始反彈,紐約和倫敦布倫特油價已多次站上每桶40美元。

  近期,受一些美國頁巖油廠商減産和多哈會議召開的影響,油價出現反彈。資深交易員、石油經紀公司派拉蒙期權總裁雷蒙德·卡本表示,原油市場的悲觀情緒從2月以來已經有所轉變,這促使部分投資者由做空轉向做多油價。然而,隨著多哈會議無果而終的消息傳出,亞洲市場早盤油價一度暴跌6%。分析人士認為,國際油價近期或難逃動蕩命運。

  此外,石油産品不斷金融化使油價也受國際期貨市場定價影響。當前國際油價之所以加劇動蕩,投機基金的借機炒作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作為全球原油的計價和交割貨幣,美元匯率的變化會影響油價走勢,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投資者的態度。

  目前市場對於國際油價後續走向仍有分歧。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日前預計,油價可能回升到每桶50美元左右。但也有一些業界人士認為,近來的反彈或已接近短期高點,市場震蕩並未結束。高盛大宗商品主管傑夫·柯裏説,在供應過剩局面緩解之前,油價將持續在每桶25美元至45美元區間震蕩,且波動程度會相當高,甚至再次下探至每桶20美元。

   低油價對中國是“雙刃劍”

  低油價對全球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和消費國中國來説,既會帶來機遇,但同時也有不容忽視的問題和挑戰。

  分析人士認為,低油價為中國開展國際原油貿易創造了有利的市場環境。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累計原油進口量為9110萬噸,同比增長13.4%;進口總額為1471.7億元,同比下降28.8%;進口單價約每噸1615.5元,同比下降37.2%。

  油價下跌也給油品消費者,尤其是航空、航運等交通運輸行業帶來利好,煉油和化工行業也將因此受益。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油價下跌抑制了中國油氣勘探開發行業的發展,給未來供應保障埋下隱患。此外,低油價也令新能源、再生能源産業的發展受到抑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