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濟日報評一季度經濟數據:三方面體現“春意”

  • 發佈時間:2016-04-18 12:4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樂見“小陽春” 致力“春常在”

  平 言

  今年一季度經濟數據出爐,國內生産總值6.7%的增速,頗為引人關注。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背景下,經濟實現平穩開局,增長態勢好于預期,可謂出現一波令人樂見的“小陽春”。

  在這個春暖花開之際,中國經濟的“春意”究竟在哪?簡言之,突出看點至少有三:

  其一,看增速。從2010年開始,我國經濟持續調整了25個季度,目前仍在調整過程中。調整階段的潛在生産率呈放緩狀態,國內生産總值從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放緩至新常態下中高速增長狀態,已經反映出其中變化。但在經濟增長持續放緩的情況下,今年一季度依然保持6.7%的增速,處於6.5%到7%的合理區間,難能可貴。無論與發達國家還是與新興經濟體相比,這個速度都屬於超出預期的較高水準,顯示出我國經濟具有強大的增長韌性。

  其二,看增量。僅從增速上看,6.7%的增長既低於去年同期,也低於上一季度。但若從增長的絕對量來看,今年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産總值158526億元,其中增量9851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22億元。就是説,一個體量達全球第二的經濟體,儘管增速趨緩,但總量規模持續擴大,説明我國經濟始終保持著強勁的活力,具有支撐長期中高速增長的巨大潛能。

  其三,看經濟運作的內在變化。從三大需求看,投資穩中有升,一季度增長10.7%,比上年全年加快0.7個百分點,比今年前兩個月加快0.5個百分點;消費保持穩定,一季度增長10.3%,比前兩個月加快0.1個百分點;.出口增速3月份由負轉正。從三大産業看,一是農業平穩,全國稻穀意向種植面積增長0.3%,小麥增長0.4%;二是工業緩中趨穩,3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速6.8%,比前兩個月加快1.4個百分點,相關用電量提高近6個百分點,全社會貨運量提高近4個百分點;三是服務業保持較快增長,3月份,服務業指數比1至2月份提升了0.2個百分點,達到8.3%。主要經濟指標的積極改善,清晰地反映出嚴酷環境下我國經濟的“春意”景象。

  眼下,中國經濟既然出現令人樂見的“小陽春”,那麼,能否實現更為令人期待的“春常在”呢?

  從經濟基本面來看,既有現實矛盾,也有潛在優勢。當前,我國經濟地區走勢分化明顯,逐步縮小區域之間發展差距,將是下一步釋放潛能的重要著力點之一。據有關部門對地區發展指數進行初步測算,中部地區比東部地區至少落後5年,西部地區比東部地區至少落後10年。從目前區域增長趨勢看,以工業為例,中、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7.0%和7.3%,分別快於東部地區0.7個和1.0個百分點;中、西部地區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分別增長13.3%和13.2%,分別快於東部地區2.3個和2.2個百分點。隨著區域結構協調性進一步增強,中國經濟增長的潛能還將得到更多釋放。

  從經濟運作變化看,既有困難挑戰,也有積極因素。當前,我國正處在轉型升級、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結構調整陣痛仍在持續,部分企業經營困難等,都是穩增長不容回避的現實挑戰,但同時也是下一步深化改革和制度紅利的集中釋放點。今年以來,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初顯,不僅鋼鐵、煤炭等過剩行業去産能成效顯著,同時也促進了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回升、企業利潤增速由負轉正,尤其是引導市場對改革的預期充滿正向期待,製造業PMI和非製造業PMI雙雙出現較大幅度回升,就是例證。

  從增長內在動力看,既有新舊動力轉換的接續難點,也有持續向好的基礎條件。當前,國內外形勢錯綜複雜,經濟下行壓力始終不可忽視,如何妥善處理穩增長與調結構之間的平衡,我們不僅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且正在加快形成更為有利的增長基礎與條件。從需求結構看,2015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今年一季度仍然延續了這一趨勢;從産業結構看,一季度第三産業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為56.9%,工業“一股獨大”的傳統增長格局正在被進一步打破;從第二産業內部結構看,戰略性新興産業和高技術産業快速增長,産業優化升級持續推進……經濟增長動力結構的積極變化,既是致力於經濟增長“春常在”的重要現實基礎,亦是保持“春常在”所必須倚重的新動能。

  樂見“小陽春”,致力“春常在”。機遇就在進一步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積極釋放政策紅利和繼續擴大有效需求的努力之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