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1小時電子書試水速讀模式 網友:只是更大塊的碎片罷了

  • 發佈時間:2016-04-18 10:38:1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快節奏的生活中微信無處不在,讀完一本書越來越難

  1小時電子書試水速讀模式

  快節奏的工作生活,無處不在的微信,讓中國人的閱讀時間“碎片化”了。地鐵上,公交上,排隊時,隨處可見“低頭族”,但完整地讀完一本書已經越來越難。日前,問答社區知乎推出“一小時”電子書系列,每本售價在1.99元至3.99元不等,旨在為那些“見縫插針”的閱讀者提供精縮版的“幹貨”。然而,對於這種應運而生的新事物,讀者的反應褒貶不一。有網友直言,1小時速讀,依然是膚淺的碎片化閱讀。

  1小時讀書

  更大塊的碎片而已?

  古代皇帝跟大臣們的溝通,更多體現在對大臣奏折的批示。皇帝的朱批,字句之間可見謹慎,既要駕馭群臣,又要儘量避免對方産生不必要的聯想。然而,皇帝其實比你想的更活潑,嬉笑怒罵樣樣在行,還有心思跟你逗悶子。

  這是“知乎一小時”電子書《皇帝的朱批》裏的故事,作者是一位滿語研究者,也是一位資深知乎用戶。據“一小時”電子書策劃編輯劉強介紹,“作者在知乎上就曾對滿語問題有過優質回答,也是研究愛好者,不如把這些優質問答從一個不一樣的視角整理成短小精悍的小書,讓對此感興趣的人上下班路上可以閱讀。”據了解,目前已出版的“一小時”電子書,作者有醫生、探險家、博士生、編劇等等。

  “第一次通過皇帝批閱的奏章看歷史,特別有當皇帝的即視感。朕知道了!朕就是這樣的漢子!越看越喜歡勤勉碎叨真性情的雍正帝!康熙帝的晚年還真是悲情……”上班族小傑説。

  在劉強看來,他更希望為讀者提供一本“能讀完的書”。很多人往往買很多書,但真正讀完的寥寥無幾。“一小時”系列就是想以短小精悍的形式,讓人一氣呵成讀完。

  但為什麼是一小時呢?調查發現,北京、上海等城市,人們消耗在上班途中的時間平均約1小時,如果這個時間拿來閱讀,2.5萬到3.5萬字的內容剛好合適,而大多數人睡前起床後閱讀的時間也是1小時左右。

  然而,在試圖滿足快餐式閱讀需求的同時,一小時電子書也被挑剔的讀者詬病,“內容不夠充實,缺乏深度。”

  在《以色列:一個國家的誕生》下面,有讀者留言,“畢竟是一小時讀物,內容還是泛泛,對猶太人建國之初蘇聯的態度和作用只字未提,是疏漏。”對於《財務進階》,也有讀者表示,“書的前兩章多淺入淺出,所謂的建議浮于表面,未能鞭辟入裏地切入要害,給出能落地的進階具體方案,不知是否是篇幅所限的緣故。”

  網友“張蔚信”認為:“我想這只是更大塊的碎片罷了。”“衣庫壹倉”評論:“反碎片化不夠徹底,一小時也是碎片化。讀書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地享受。”

  閱讀也速成

  精神食糧快餐化

  雖然有人點讚,有人質疑,但作為有償電子書,銷量如何,數據來説話。截至3月底,亞馬遜電子書新品排行榜中,“一小時”系列排第五。

  記者在亞馬遜上搜索“知乎一小時”,《以色列:一個國家的誕生》、《皇帝的朱批》、《股權是什麼》、《換頭術2017?》、《財務進階》等書單羅列眼前。據知乎相關負責人介紹,“一小時”電子書系列,不少內容源於知乎平臺的優質問答,被提問的越多,也在某種程度上説明感興趣的人越多。

  每天無奈刷微信的間隙,還是有很多人在擠時間閱讀。小而美的付費電子書是否會成為一種趨勢?速成閱讀會不會蔚然成風?

  對此,人民文學出版社數字版權部主任趙晨分析,“這就像快餐正餐之分,針對的是不同人的需求。比如我在機場或者地鐵上,1小時可以看完一本小書,獲取資訊,但這無法從根本上取代大部頭的深度閱讀。就像即使電子書已經鋪天蓋地,但紙質書也沒有消亡一樣。”

  更多讀者則反映,希望1小時電子書的內容能更豐富,將許多大部頭的好書濃縮後呈現給讀者,雖然未見得充分體現原作風貌,但至少能起到很好的導讀作用。“如果有興趣,可以在速讀後再去找完整的原作細細品味。”大四學生邵林峰説,能導向深度閱讀的1小時電子書才算成功,如果大部分人滿足於淺嘗輒止的速讀,那反而是精神食糧被快餐化的悲哀。

  付費閱讀難

  一年每人平均花費27元

  紙質書與電子書,哪個才是讀者的心頭好?人們為此爭論不休。但縱觀電子出版行業的市場,早已成為商家掘金的藍海。

  《2015全球電子書報告》顯示,排名前十的公司佔了市場總收益的57%,超過了其後40家企業的總和。其中,來自新興國家的企業表現突出,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和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都躋身前二十。

  今年3月,京東在眾籌平臺推出的電子閱讀器,上線兩天時間,眾籌金額就完成了50萬元,而該項目本來預計的是26天內完成眾籌,市場熱情可見一斑。

  職場達人文婷是個讀書狂人,她始終認為炫耀kindle裏讀過的書才是真正的“炫富”。“我在kindle上還看完了《指環王》三部,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11本,《冰與火之歌》5本等等,還有一堆不出名的,最近在看《Atlas Shrugged》。這些書加起來有幾萬頁了吧,全部是在地鐵或者出差的火車飛機上看完的。可能很多人都跟我類似,上下班路上是唯一能保障的閱讀時間。但我沒有辦法想像在擁擠的地鐵裏,單手捧一本大部頭的厚紙書。”

  目前,電子書在呈現方式上也在不斷給讀者帶來驚喜。比如,義大利女詩人丹妮埃拉·卡裏西創作的數字詩歌《一切》,可以隨著讀者不斷進行移動游標的操作,螢幕上依次出現詩句。每當新一節內容出現,上一節就會消失,最後螢幕上出現整首詩。

  “這種動態呈現讓讀詩的感覺更浪漫了。當然,閱讀是一種行為,紙質書或電子書是不同的載體,只要開卷就有益。”文婷説,電子書最大的功勞,是讓人們在忙碌中,能見縫插針地隨時打開智慧終端閱讀。

  頗為遺憾的是,iPad、kindle、智慧手機帶熱了電子閱讀,但國內讀者的付費閱讀習慣仍很難養成。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日本讀者在電子書上花銷達每人平均86.5美元(約合人民幣537元),位列全球第一。而中國讀者2015年在電子書上的平均花費僅為4.3美元(約合人民幣27元)。

  趙晨認為,短小精悍的1小時電子書,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市場需求的産物,也是一種很好的商業化探索,1.99元至3.99元親民的價格,不僅可以促進購買頻次,還可以培育讀者的版權意識。(記者 范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