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夯實經濟築底企穩基礎——專訪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

  • 發佈時間:2016-04-16 19:25:3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4月16日電? 題:夯實經濟築底企穩基礎——專訪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

  新華社記者王希

  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成績單”15日出爐。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運作情況?有哪些新亮點新變化值得關注?未來經濟走勢如何?能否實現全年預期目標?新華社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

  記者:如何評價今年經濟開局態勢?有哪些亮點和變化?

  寧吉喆:近幾天以來,反映一季度經濟運作情況GDP等主要指標都陸續對外進行了發佈,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從這些數據中,確實能夠看出一季度經濟運作中有不少亮點,我認為最大的亮點還是經濟運作出現了築底企穩跡象,開局良好。具體表現在:

  一是生産特別是工業生産回升。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6.7%,在世界範圍內仍然名列前茅,其中第三産業增加值增長7.6%,快於GDP增速。從動態看,工業生産明顯加快。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8%,比1-2月份加快1.4個百分點。

  二是需求特別是投資連續回升。一季度,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10.7%,比1-2月份加快0.5個百分點,連續回升。其中,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長6.2%,加快3.2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9.6%,加快4.6個百分點。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3%,加快0.1個百分點。3月份,出口同比增長18.7%,1-2月份為下降13.1%。

  三是結構優化特別是産業結構繼續升級轉型。服務業發展快於工業。一季度,第三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6%,比第二産業快1.8個百分點。工業向中高端邁進。一季度,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技術産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9.2%和7.5%,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2、3.4和1.7個百分點。

  四是新動能特別是新産品新服務快速成長。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産量同比增長80.7%,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增長56.5%,智慧電視增長33.7%,光電子器件增長27.2%,工業機器人增長19.9%。以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技術與現代製造業、服務業等融合創新,網路約車、線上醫療、遠端教育等新服務模式不斷興起。

  五是品質提高特別是能源消費和企業效益改善。一季度,水電、風電、核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消費量佔比提高1.7個百分點;萬元國內生産總值能耗同比下降5.3%。工業企業效益出現積極變化。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7807億元,增長4.8%,上年全年為下降2.3%。

  六是民生改善特別是就業和居民收入穩定增長。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31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31.8%。2月末,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16799萬人,同比增長2.9%。一季度,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6.5%。

  這些成績是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國內調整陣痛仍在持續,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的條件下取得的,來之不易,需要細緻呵護,倍加珍惜。但也必須看到,當前我國正處在轉型升級、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結構調整陣痛仍在持續,經濟運作築底企穩的基礎尚不牢固,經濟下行的壓力仍然比較大。

  記者:一季度經濟運作情況明顯好于預期,原因是什麼?

  寧吉喆: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數據已充分説明瞭經濟運作好于社會各界預期,這是各地區各部門積極努力,全國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也有國際環境局部有所改善的原因,我認為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堅持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堅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臺實施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政策,才是根本的、主要的原因。

  一是注重培育新動能。積極推進“網際網路+”和“中國製造2025”戰略實施,加快推動工業化、資訊化深度融合,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積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促進高品質、多樣化産品和服務不斷涌現。

  二是注重推動“三去一降一補”。通過嚴格環保、安全、技術標準,採用市場化手段淘汰過剩産能、落後企業,積極發展直接融資,穩步推進債轉股;通過實施普遍性減稅降費、“營改增”,擴大行政事業性收費免征範圍等方式降低企業成本;加大棚戶區改造、農村道路、資訊網路等建設力度,改善薄弱環節和領域。

  三是注重釋放新需求。大力推廣PPP模式,建立專項建設資金,吸引民間資本進入,投資公共服務、資源環境、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和新興産業。與此同時,著力激發消費活力,大力促進資訊、綠色、住房、旅遊、教育、養老等消費發展。

  四是注重改善民生。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支援農民工返鄉創業、大學畢業生創新創業。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著力解決農民工進城面臨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實際問題。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退休職工養老金標準,加大對失業人員、下崗職工的困難幫扶,做好群眾最低生活保障,有效促進了民生改善。

  五是注重激發市場活力。不斷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各類創業創新活動日趨活躍。同時,深入推進財稅金融、國有企業、價格體制、科技體制等領域改革,完善市場機制,極大激發了市場活力和創新動力。

  六是注重推進對外開放。積極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合作,與沿線國家加強政策溝通,紮實推進國際産能合作,堅持市場化運作,深化與中東歐、東南亞等國家雙邊合作,推進自貿區建設,對外開放合作水準不斷提高。

  記者:您對下階段經濟走勢如何判斷?能否實現全年預期目標?

  寧吉喆:我對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充滿信心。

  一是良好開局為全年發展奠定重要基礎。一季度,一些主要指標出現積極變化,有利於增強市場信心,同時市場需求回暖,投資增長加快,去産能、去庫存取得成效,有利於改善市場供求,這些因素將會進一步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是已出臺的各項政策措施將會逐步顯現見效。隨著前期擴內需政策和近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發力,市場預期改善轉化為實際的生産、投資行為,化解過剩産能取得積極成效,企業效益進一步改善,有利於經濟築底企穩。

  三是各項改革繼續深入推進將激發新動力。隨著行政審批、財稅體制、國有企業、科技體制、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將進一步發揮,發展新動能將快速成長。

  四是我國經濟仍具有巨大韌性、潛力和空間。新型城鎮化尚未完成,工業化資訊化融合潛力巨大,城鄉區域發展空間廣闊,轉型升級發展前景看好,這些都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對中國經濟發展充滿信心,不僅是我的看法,也是國內外社會各界的共同看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份最新預測再次下調今年全球經濟增速0.2個百分點,美國和歐元區均下調0.2個百分點,日本下調0.5個百分點,而對中國的經濟增速上調了0.2個百分點至6.5%。這充分説明,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發展是看好的。因此,只要我們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和政府工作報告總體安排,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發展新理念,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産業政策要準、改革政策要實、民生政策要托底,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推陳出新擴大有效需求,全力鞏固經濟運作中的積極變化,進一步夯實築底企穩的基礎,就一定能順利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