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聞分析:“天量”貨幣去哪兒了——解析社會融資規模創新高

  • 發佈時間:2016-04-15 20:33:2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4月15日電 題:“天量”貨幣去哪兒了——解析社會融資規模創新高

  新華社記者姜琳

  中國人民銀行15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達6.59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最高水準;反映貨幣供應量的M1、M2也以22.1%、13.4%的同比增速快速上漲。

  新增社會融資規模和信貸增長均遠超市場預期。“天量”貨幣去哪兒了,有多少進入了實體經濟,銀行是否存在“脫實向虛”?針對部分熱點問題,記者採訪了業內人士和專家。

  “從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數據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大幅增加了4.67億元,創單季歷史新高;企業債券融資也達到創紀錄的1.24萬億元。”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説,這直接反映了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援加大。

  與貨幣供應量相反,社會融資規模是從金融機構資産方和金融市場發行方進行統計,反映的是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針對一季度新增貸款的去向,專家認為主要投向了基建、房地産以及小微、三農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分項目看,一季度貸款增速較高的仍是企業和居民中長期貸款。企業中長期貸款連續3個月增長,主要是儲備的大項目集中開工以及3月專項建設基金項目集中配套貸款;居民方面則是因為購房需求增加導致中長期貸款增長。”民生證券固收團隊負責人李奇霖表示。

  央行數據顯示,一季度,房地産貸款新增1.5萬億元。其中,房地産開發貸款新增4549億元,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大幅增加;個人購房貸款新增1萬億元,同比多增4309億元。房地産貸款增速全面回升,説明隨著去庫存加快,錢又重新流向房地産市場。

  據盛松成介紹,新增貸款還加大了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援。一季度,中西部地區貸款增速遠高於東部,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超過了大、中型企業貸款增速,農戶貸款也實現了較快增長。這些數據顯示了貸款結構的優化,信貸資金為經濟“補短板”發揮了積極作用。

  除經濟企穩、企業信貸需求回暖外,業內人士也表示,還有部分“僵屍企業”退出緩慢,佔用大量信貸資源。“一季度,産能過剩行業中長期貸款餘額首次下降了0.2%,在肯定積極變化的同時也要看到去産能任務還很繁重,還有一批‘僵而不死’的企業在持續‘吸血’並降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能。”李奇霖説。

  人們還關注,部分資金可能沒有進入實體經濟,而在金融體系內“空轉”。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在降息等多項政策推動下,企業資金成本有所下降,但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大量存在。宏觀上的“天量”貨幣和流動性寬裕,到了微觀個體,卻不一定能“分一杯羹”。

  有銀行數據顯示,其貸款佔總資産比重一半都不到,這是否為金融“脫實入虛”的表現,類似現象到底有多嚴重?

  “銀行通過信託、資産管理計劃等通道業務進行資産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資金鏈條,增加了監管難度,同時也有一部分銀行資金通過這種方式進入了資本市場,但總體來説規模不大。”盛松成認為,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和M2餘額非常接近,這證明金融資金基本都進入了實體經濟。

  “一季度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總量從絕對額看起來確實不小,但這個增加有其合理性。綜合考慮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物價及就業情況,二者增速基本符合實際需要。”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説。

  “天量”貨幣未來會否再創新高?魯政委表示,隨著未來投資反彈和物價回升,M2增速會有所回落。重點是持續優化融資結構,化解潛在金融風險,為穩增長髮揮更大作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