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可能呈現“W型”或“U型”走勢

  • 發佈時間:2016-04-15 12:0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5日訊 今天,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2016年一季度GDP增長6.7%。如何看待中國經濟未來的走勢,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認為,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經濟的走勢處在增速換擋的階段,換擋成功以後,未來的經濟增長很有可能在現階段的潛在增長率附近波動,中國經濟很有可能是L型。但從短期觀察,經濟波動受外界因素干擾很多,有可能是階段性的U型或W型。L型還是U型主要看階段,應從三方面分析。

  第一點,無論將來怎麼變化,怎麼走,關鍵要看基本面。從基本面情況分析,中國經濟具有保持較長時間中高速增長的潛力和條件。總的來講,潛力和條件最主要的是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工業化和城鎮化沒有完成,2015年城鎮化率是56.1%,按照戶籍人口計算城鎮化率還不到40%,大家知道發達國家的城鎮化率普遍都在80%以上,所以中國城鎮化的空間還是比較廣闊的。二是中西部地區差距比較大。研究測算地區發展指數,初步測算,中部地區比東部地區至少落後五年,西部地區比東部地區至少落後十年。未來五年或者是十年以後,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能夠享受到目前東部地區的基礎設施水準和生活水準,能夠釋放很大潛力。三是中國正處在消費結構升級的關鍵階段。2000年我們解決了溫飽,實現了總體小康,現在向全面小康過渡;過去15年我們在住和行上邁出了一大步,現在家庭汽車和住房都有明顯的改善。此外,旅遊、健康、養老、保險、文化、教育這些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方興未艾。中國購買力非常旺盛,出境游去年超過1億人次,今年春節期間又是大幅上漲,消費的潛力空間是非常大的。四是中國的人才紅利正在積累,大專以上的人口現在超過1.1億人,相當於一個大國的人口,他們的潛力如果發揮出來,對創業和創新是極大的推動。五是制度的改革紅利還是比較大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包括制度的建設,不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還有巨大的潛力。這些方面充分説明中國經濟在未來一個相當長時間能夠有條件、有潛力保持中高速增長。

  第二點,中國在增速換擋的同時,經濟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而積極的變化,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和協調性顯著增強。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後增速開始換擋,自2010年開始已經持續25個季度的調整,現在還在調整的過程中,確實也在向這個階段潛在生産率收斂。換擋過程之中,看中國經濟不光要看速度,更要看結構,看增長的品質。從産業結構來講,去年三産佔GDP的比重第一次過半,中國將來GDP的增長不是看工業的臉色行事,而是看服務業的臉色行事,這就是産業的升級。

  從需求結構來講,大家以前一直擔心我們的需求結構不合理,過重依靠投資,過多依靠出口來拉動中國經濟,這幾年大家明顯感覺到,在政府主動引導和市場的倒逼下,中國的需求結構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這幾年中國經濟增長主要靠內需拉動,2015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今年一季度仍然是這樣的狀況。

  從增長品質講,不光是表現在單位GDP能耗的下降,實際上更表現在民生指標保持穩定發展。由於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新的就業崗位,就業保持總體穩定,收入保持穩定增長。所以,最近大家討論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為什麼波動不大,實際上跟內生結構性變化有關係。我們以前盯著GDP增速,那是對的,因為在工業化上升時期,積累財富是第一位的。現在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以後,看經濟增長只看增速遠遠不夠,一定要看增長結構性的變化,看經濟增長的協調性和增長品質,這樣才能把握中國經濟發展大勢。無論L型或者是U型,這個大勢把握不好,就不能客觀評價中國經濟。

  第三點,3月份中國經濟確實出現了積極的變化,比預期要好,是多種原因作用的結果。首先,前期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政策效果在繼續發力,去年開始到現在,房地産市場在回暖,帶動了相關的投資和消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産生了積極的效果,改善了經濟的供求平衡,也改善了市場的預期。另外,國際因素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3月份國際貿易有所回暖,BDI的指數已經是15日連漲,昨天收盤597點,對3月份外貿出口的回升有帶動作用。當然這個回升是全面的,不是單項指標的回升,而是從生産到需求、到價格、到預期的回升。這種回升的信號一定要高度重視,雖然一個月不足以判斷重大趨勢的變化,但這是築底的積極信號,未來能否實現真正的企穩,還要觀察一段時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