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三峽的“綠富雙贏”
- 發佈時間:2016-04-15 10:3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宜昌4月15日電 (記者 郭曉瑩)三峽庫區湖北秭歸縣沙灣待閘錨地,數十艘大型貨輪靠港停泊。錨地靜謐,也聞不到柴油味。
“船舶接入岸電後,污染物的排放量減少九成以上。”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秭歸縣供電公司總經理徐滿清告訴中新社記者,靠泊船隻接入岸電後,便可停用船上的柴油發電機,改用陸地電源供電,能有效控制噪音和大氣污染,保護三峽庫區生態環境。
“以電代油”岸電工程,是湖北三峽庫區打造綠色航運的縮影。既要加快發展,又要保護生態安全,湖北三峽庫區在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中兼得雙贏。
湖北是三峽工程庫壩區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在湖北省政府劃定的三峽庫區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內,有三峽和葛洲壩兩大水利樞紐工程。多年來,該區域持續開展環境保護、生態建設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湖北省國土資源廳數據顯示,三峽庫區地質災害和經濟損失同比均大幅下降。截至2015年,湖北三峽庫區連續13年實現因災“零死亡”。
以保護三峽庫區水質為重點,湖北巴東、秭歸、興山等地開展潔城行動,實施清庫工程,推行節能減排,確保水質安全。據湖北省環保廳發佈《2015年湖北省環境品質狀況》顯示,2015年湖北主要河流總體水質保持穩定,其中長江幹流、漢江幹流、三峽庫區幹流及支流總體水質均為優。
持續保護和治理使三峽庫區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也讓生態文化和理念滲透進了庫壩區的生産和生活中。
沿長江西陵峽順江而下,出南津關,便抵達中華鱘核心保護區。正在施工中的至喜長江大橋計劃于年內通車。為最大限度保護中華鱘等魚類資源,該橋增加2億元(人民幣,下同)造價,採用“一跨式”過江,在水中不設橋墩,被稱為“生態橋”。
事實上,長江珍稀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一直在持續開展。豚類、中華鱘保護區相繼建立,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長江水産研究所攻克了中華鱘全人工繁殖難題,並聯合漁業部門持續開展增殖放流工作;三峽苗圃研究中心、三峽植物園已成功引種、繁育數萬株三峽珍稀植物。
作為限制開發區域,湖北三峽庫區一直在探尋發展與保護結合點,發展“飛地經濟”,保護長江岸線;建設綠色航道,推進“綠色水運”,實現綠色崛起。
目前,湖北三峽庫區已形成以長江為主通道,以支流為骨架的航道網路。3月開始,湖北三峽庫區對長江幹線及清江、香溪河共1000多公里的岸線進行治理,提高岸線資源使用效率。湖北還將加快啟動“數字航道”、“智慧港口”、“電子巡航”工程,借資訊化之光照亮綠色發展新航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