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聯合“出征” 讓納稅人一省再省

  • 發佈時間:2016-04-13 07:29:52  來源:南昌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吳彬文 嚴榮偉 謝春梅 記者 莊艷

  “以前我們公司繳納增值稅、消費稅要到國稅,繳納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一稅兩費’要到地稅,兩邊跑很折騰人。現在國地稅一個窗口,輕輕鬆鬆就把事全給辦了。”江西正傑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劉先生一語道出了國地稅聯合辦稅帶來的便利。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各領域改革全面推進,稅收管理中逐漸暴露出納稅人“多頭跑”、國地稅資訊交換不順暢等缺陷,造成資源浪費、納稅人納稅成本較高等問題。近年來,東湖區在推進國地稅合作方面進行了諸多有益嘗試,進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徵納成本,贏得了納稅人的廣泛讚譽。

  打破藩籬 國地稅兩家“手牽手”

  為了讓國地稅合作落地生根,東湖區國、地稅局早在2014年就開始謀劃,隨後成立了聯合辦稅領導小組,召開聯席工作會議,共同商討合作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同時,加強聯合辦稅大廳的技術支撐,科學配置軟硬體設備,及時進行地稅業務網路的植入及POS機系統的接入,安裝聯合辦稅“一人雙機雙系統” 12套。

  “現在,聯合窗口工作人員只要輕鬆切換系統,便可輕鬆辦理兩家業務,開啟聯合辦稅新模式,辦稅提速近60%,實現納稅人真正‘進一道門,辦兩家稅,三方都省事’。”負責東湖區聯合辦稅大廳主要業務的帥萍如是説。

  據悉,實施聯合辦稅大大減少了納稅人往返于兩部門之間重復提交材料、重復申報等情況,解決了納稅人多次跑,多頭找的問題;實現了資訊共用、徵管資源整合,降低了徵納成本,形成徵管合力,推進了稅收工作的科學化、精細化。

  自2015年以來,東湖區已整合國地稅34項業務實現“一窗辦兩稅”,基本實現增值稅和消費稅“一稅兩費”由國稅代徵,委託代徵地稅稅款575.12萬元,使用地稅稅票4328份,辦理同城業務280筆。

  貼心服務 讓納稅人少走冤枉路

  “今年房産契稅政策有了很大的調整,多虧了地稅工作人員及時發佈的資訊,讓我了解到這些政策,少走冤枉路,方便極了!”去年年底剛買了新房的徐女士説,她近期加入了“東湖區國地稅合作”微信群,群裏有近2000個人,除了國稅局和地稅局的工作人員外,大部分都是東湖區的企業會計,群裏會及時發佈稅收資訊,細心解答納稅人的疑問。徐女士告訴記者,她經常看到工作人員耐心回答企業提出的涉稅問題,有時候晚上十一點多了,還能看到工作人員回復資訊,這種交流形式既親切,還能節約時間成本。

  據介紹,東湖區全方位深化國地稅合作,加強多環節協作,在協同開展徵收管理方面,建立核定數據共用機制,定期交換涉稅疑點資訊,聯合開展風險提示、稅務約談和實地核查等工作。依託“網際網路+稅務”,充分利用金稅三期系統和徵管檔案電子化資訊系統,實現國地稅資訊共用,涉稅資料的遠端報送,對比數據差異,進行稅款追徵,提高徵管績效。

  同時,還充分借助社會力量聯合打造了“協稅護稅”綜合治稅平臺,共同委託轄區內11個街辦對個體工商戶等零散稅源進行委託代徵,形成協稅護稅一張“天網”,全面堵塞稅收漏洞。目前,已實現對21萬多條涉稅資訊、8325戶“營改增”納稅人發票及稅款資訊進行比對,追繳稅款523.8萬元,各代徵機構共代徵地稅稅款3643.2萬元;建立了聯合納稅評估、聯合懲辦、聯合登出等工作機制,相互傳遞稅務案情資訊20件,實施“一次採集、各自分析、生成疑點、聯合約談、實地核查”的聯合評估模式,共同識別風險納稅人,避免重復檢查、重復進戶的現象,切實提高工作效率,減輕了企業負擔。截至目前,查補稅款已超過2863.5萬元,聯合懲辦企業2家,補繳稅款35萬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