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體育總是淪為旅遊的“配菜”?
- 發佈時間:2016-04-13 02:31:54 來源:杭州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見習記者 沈旭輝
多年前的一次杭州騎行大會,讓浙江新世界國際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看到了旅遊業和體育聯姻的前景。在那次旅遊+體育的實驗中,該旅遊公司收穫了更多的業務量,現在常年帶隊參加國際賽事已經成為它的特色之一。但近十年來,這項業務一直只是該旅遊公司的“配菜”,雖然每年業務量都會有所增長,但它在總業務當中的比重不過5%。
據世界旅遊組織統計,2014年體育旅遊市場規模達到1800億美元,佔旅遊市場的15%,到2020年有望突破4000億美元。在不少人看來,體育+旅遊的市場前景無限。但在本地的旅遊公司,這項業務為什麼只能充當邊角料的小角色?
從騎行大會到馬拉松賽跨界嘗到甜頭
在賽道口,一群小朋友腳穿運動鞋,身著運動裝備躍躍欲試,這是前不久2016濟州國際和平馬拉松賽場的一景。小朋友也能參加國際馬拉松賽事?原來,這次微型馬拉松試跑是新世界旅遊組織的旅遊項目。
為了迎合更多遊客的要求,新世界旅遊組織了“親子馬拉松”,每個小朋友都能參加2000至3000米的微型馬拉松試跑賽。“我們的運動不僅僅只面向體育愛好者,普通遊客也是我們服務的目標。”新世界旅遊總經理助理陳苑苑説。
新世界旅遊的體育旅遊項目可以追溯至2007年。陳苑苑回憶:“第一次杭州騎行大會的高人氣,讓我們看到了旅遊+體育的前景。”在騎行大會之後,新世界旅遊又在體育旅遊領域做了幾次嘗試,每次活動都有不少遊客報名,陳苑苑説:“這些附加的活動提升了公司的業務總量。”
進軍體育旅遊領域,並不止新世界旅遊一家。近幾年,幾大知名企業在體育旅遊領域頻頻出手。2015年萬達集團合併WTC、盈方體育成立萬達體育對接萬達旅遊,阿裏體育以賽事票務代理為切入點對接阿裏旅行。凱撒旅遊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始進入體育領域,先後推出世界盃、歐冠、英超、西甲、溫網等國際頂級賽事的旅遊産品。
體育一直是旅遊業內“長不大”的業務
現在,帶旅行團觀看國外賽事已經成為新世界旅遊的常態。境外賽事報名、帶隊參加、領取比賽裝備等等環節,對於普通的運動愛好者來説,並不是簡單的事情,但卻是一些旅遊公司的強項。
雖然市場前景廣闊,旅遊公司優勢明顯,但奇怪的是,體育旅遊一直只是新世界旅遊當中並不重要的業務。“與我們的旅遊業務總量相比,體育旅遊的比重很小,後者只佔總業務量的3%-5%。”陳苑苑説。
雖然從2007年至今,新世界體育旅遊業務量在穩步增長,但從總比例來看,體育旅遊一直是一個“長不大”的業務。陳苑苑解釋:“體育的專業性比較高,對於旅行社來説,體育旅遊需要投入不小的人力物力進行團隊建設和業務線鋪設。”她認為,體育旅遊門檻較高,不是一般旅遊公司想做就能做的。
相關人士認為,體育旅遊壁壘較高,無論是馬拉松、滑雪還是高爾夫,都需要在場地、裝備、天氣、行程安排等各個方面做到精細、專業和安全。這些工作需要由旅遊業與體育專業的交叉人才來保障,而這正是旅遊公司無法將體育旅遊做大做強的原因之所在。
提高專業度成旅遊和體育聯姻的助推器
對於旅遊公司無法將業務量做大做強的情況,本期創業導師繆亮也深有體會:“無法將體育旅遊做大做強,問題出在專業度上。對於想發展體育旅遊的旅遊公司來説,首先要弄清楚兩個概念:簡單的疊加還是融合。”
在繆亮看來,現在從事體育旅遊的多數公司發揮的只是簡單的疊加作用。“舉個例子説明,有些公司在歐洲有業務資源,它們便會組織足球愛好者旅行團赴歐洲遊玩。把人‘拉’到歐洲之後,看幾場球賽,找幾個球星簽名,然後便打道回府。表面上看似乎沒有問題,但如此簡單粗淺的服務真能留住消費者嗎?”
“由於這些旅行社不懂足球,也不懂足球愛好者的真實需求,所以將體育和旅遊融合在一起難上加難。”針對這一問題,繆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方法就是深挖!”他所説的深挖,就是深入了解體育愛好者的需求,比如,在帶足球愛好者赴歐洲遊玩的時候,可以安排他們與俱樂部球員同吃同住,一起訓練,還可以邀請對方國家的運動員定期來國內交流,這樣的體驗能讓遊客深入了解足球運動員的生活。
除了深入了解體育愛好者的需求,繆亮還提議發展並專注自己擅長的領域,“雖然足球和籃球同屬球類運動,但它們的內涵卻是大相徑庭。做好體育旅遊並不是所有體育運動一鍋端,專注自己在行的領域,才能收到好的成效。”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