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黎川陶瓷 發展機遇不容錯失

  • 發佈時間:2016-04-12 16:29:20  來源:江西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陶瓷産業是黎川的傳統支柱産業。筆者來黎川挂職,分管工業經濟和招商引資。在履行職責中對這一産業從陌生到了解,從了解到熟悉,從熟悉到喜愛,逐漸形成了一些感受和看法。現付諸筆端,以期對黎川陶瓷産業發展有所裨益。

  成績來之不易 經驗彌足寶貴

  黎川陶瓷工業始於1968年。當時在社蘋鄉創辦了全縣第一家陶瓷企業。經過近50年發展,黎川陶瓷走過了一段曲折歷程,結出了一串壓枝碩果。

  近年來,全縣陶瓷産業産值和稅收都連年增長,且增速都超越了同期全縣工業産值和稅收增速,在全縣GDP和全縣稅收中比重穩步提高。承載了黎川形象。多年來,陶瓷産業是各級領導深入黎川調研指導工作的首選,是前來黎川考察參觀的各界人士的重點。可以説,黎川陶瓷在省內外甚至國內外享有一定知名度,成為黎川的一張名片。鍛造了幹部隊伍。黎川一大批幹部在陶瓷産業招商、陶瓷企業幫扶中得到了歷練,逐漸熟悉了陶瓷産業,進而了解産業發展規律、經濟發展規律,成為抓發展的行家裏手。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在研究陶瓷産業發展的意見、辦法時,許多同志每每能發表很多真知灼見,曾經的“談工業一支煙”轉變為“談工業談半天”。

  多年來,歷屆縣委、縣政府都把陶瓷産業作為第一位的産業予以高度重視。早在1984年就成立了縣陶瓷局。2000年開始推進陶瓷企業轉制,比省內其他陶瓷産區先行一步,搶得先機。從2012年開始,每年為陶瓷産業發展基金注資600萬元、安排黨政領導挂點幫扶陶瓷企業,爭取到國家節能減排技改獎金7000多萬元。這些扶持舉措,有力地推動了黎川陶瓷産業發展。産業特色是關鍵所在。黎川陶瓷之所以在全國擁有一席之地,關鍵在於黎川陶瓷人生産出了適銷對路的産品,成功打造了黎川陶瓷産業的最大特色——耐熱陶瓷。目前,黎川瓷煲質優價廉,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在全國耐熱陶瓷市場擁有相當的話語權、知名度。

  機遇仍然存在 挑戰十分巨大

  推進黎川陶瓷産業發展升級,必須審時度勢、知己知彼。當前,黎川陶瓷産業發展形勢可用“三不”來概括。

  發展機遇——不容錯失。從黎川具體情況來看。黎川實現管道輸送天然氣,工業用氣價格從之前的4.35元m2下降到2.87元m2,比德化、佛山等陶瓷産區更低,陶瓷生産企業成本大幅下降。此外,鷹梅鐵路穿越黎川腹地、向莆鐵路在西城設站的良好預期,極大的提振了黎川本地人及外地人共同看好黎川陶瓷産業發展的信心。

  競爭態勢——不進則退。近年來,黎川陶瓷産業儘管在不斷發展壯大,但放眼全國,黎川陶瓷産業無疑處於非常弱小的競爭位置。就日用陶瓷來講,江西景德鎮市、福建德化化市、江蘇宜興市、湖南醴陵市、廣東潮州市都聲名遠揚,對黎川來説都是“巨人”。就耐熱陶瓷來講,雖然黎川縣佔有一定優勢,但山西平定縣、井岡山市因為分別有瑩玉陶瓷公司、紅杜鵑陶瓷公司這些龍頭企業,對黎川形成兵臨城下之勢,黎川陶瓷産業發展受到巨大的外部衝擊與市場擠壓。

  制約因素——不可忽視。一是生産成本高。首先是人工成本高。企業“五險一金”負擔重,按政策每年要給每個職工交納7800元。因用工普遍緊缺,且陶瓷生産企業車間溫度高、勞動強度大,工人工資普遍較高,男、女工日均工資達200元、130元。其次是運輸成本高。陶瓷生産需要多種原材料,且黎川所需原材料80%以上靠外調。目前,物資進出黎川完全依賴公路,造成黎川陶瓷原材料進黎川、陶瓷産品出黎川的運輸成本都較高;二是創新能力弱。科研、技術人員在從業人員中佔比不足5%,研發經費在銷售收入中佔比不足1%,新技術、新産品過度依賴向景德鎮陶瓷學院購買專利或應用技術。雖然成立了陶瓷研究所,但既無實施設備,也無專業人才,沒有發揮真正的作用。創新能力弱,表現在産品上,就是器型、花面、色釉單一等;三是同質化嚴重。由於多家企業都生産瓷煲,在外觀設計、理化性能、使用價值、産品包裝上基本相似,以致産品的技術含量、使用價值逐漸趨同,同質化競爭嚴重。這無異於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導致多數陶瓷企業處於持平或低微虧本狀態。(伍 珊)

  園區經濟投稿郵箱:43968269@qq.com

  聯繫電話:0791-86849207 86849995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