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科學發展貧困地區合作社

  • 發佈時間:2016-04-12 02:30:5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貧困地區,最重要的是要“讓人有事做,讓事有人做”。這裡的“事”,不是一家一戶的農事操作,而是一村一業的農業産業;這裡的“人”,不是一家一戶的自然人,而是一社一會的社會經濟組織。沒有既紮根本土又契合現代性的組織載體,任何形式的外部資源輸入都難以持續地、根本地實現脫貧目標。而在各類減貧方式方法中,農民合作社一直被視為貧困農民通過自助、互助和聯合,提升主體性、自我管理水準和發展能力,進而減貧脫貧的既合宜又合意的組織形態。

  合作社“天然地”具有益貧性。在農業農村領域中,合作社的益貧性及其益貧功能更為顯著:

  農民合作社是農民發展的平臺。貧困農民通過參與合作社,可以獲得市場進入、價格改進、特殊服務、盈餘返還、民主參與以及降低風險的機會,進而促進農民增收和全面發展。

  是社區服務的載體。合作社紮根農村社鄉土,可以在社區甚至更大範圍內提供政府難以提供的、貧困農戶從市場上也無法獲得的有效服務,緩解公共物品供給困境。

  是精準瞄準的途徑。合作社的民間性、參與性和民主性,使其具有了解基層的天然優勢,既能準確鎖定農村貧困對象,也能及時了解並表達農民的多樣化需求,也使得扶貧參與方式更具體、參與程度更深刻。

  是區域發展的手段。合作社既具有“輸血”功能,還具有“造血”功能,可加快減貧內源發展轉向,還起到促進鄉村社會治理和區域發展的“整合”功能。

  是社會進步的主體。對於農民而言,合作社除了具有某些其他組織難以賦予的經濟利益,更為重要的是,它是一所在非工業、非城市環境下促進農民(尤其是社員)現代性的學校,農民將從中學會合作,學會民主,學會行銷,學會科技,進而走向市場,走向現代社會。

  因此,大力發展貧困地區農民合作社應被視為合適的實現精準扶貧、提升扶貧效應的實施路徑。

  要大力發展貧困地區農民合作社,使其儘快成為新時期扶貧攻堅工作中重要的切入點和著力點。

  要科學發展貧困地區農民合作社。要符合主體性參與、現代性導向、市場化運作、包容式發展的原則;同時也要注重經濟旨趣與社會旨趣相結合,內源動力和外源動力有機結合,新生力量與傳統組織相結合,專業合作與信用合作相結合;此外,既要政府部門、龍頭企業、社會組織等外源主體的熱情鼓勵、恰當指導和有力扶持,更要恰如其分,保持耐心。

  考慮到貧困地區農民合作社發展的內源動力不足的客觀情況,要鼓勵發展各類農民主體、多元介入的合作社形式,要引導各類有意願有能力的外源主體特別是龍頭企業、社會組織、各界人士等參與領辦各類合作社。

  要加大培訓力度,普及合作社知識,提高各類相關人員的素質。

  要高度重視開展貧困地區農村合作金融,積極探索和推進各類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及形式。

  要積極推動政府職能轉變,科學指導合作社的建設和發展。貧困地區各級政府部門特別是農村基層幹部要充分發揮依法引導、扶持、服務的職能,既要規範其組織機制,讓“合作社像一個合作社”,保持其益貧旨趣;又要幫助其創新經營機制,讓“合作社像一個企業”,提升服務能力、競爭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切忌用行政手段干涉其組建、經營和管理。

  要把支援合作社作為支援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有效載體,積極落實各項扶持措施,加大扶持力度。要重點資助一批有産業基礎、受群眾歡迎、帶動性較強、市場潛力大的合作社。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