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支付新規到實名不是添麻煩
- 發佈時間:2016-04-09 06:29:44 來源:浙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以後用支付寶或者微信一年裏只能搶不超過1000元的紅包了?最近,有網友在社交平臺吐槽。這個變化源於2015年年底央行發佈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辦法提出,2016年7月1日前,各非銀機構須敦促用戶進行賬戶實名制認證,否則其使用支付賬戶消費、轉賬、提現、收發紅包的總額度每年只有1000元。
隨著“大限”將至,各非銀機構紛紛加快推動實名驗證力度,在人們打開第三方支付APP準備買買買或轉賬提現時,會不停收到要求綁定銀行卡、上傳身份證的提示。許多用戶感覺“被煩到了”。
近年來,我國移動支付無論是數量、技術能力,還是線下場景應用的滲透力,都已經走在了全球最前列。但越是在創新上走得遠,越要在安全和風控上謹慎。P2P金融平臺頻頻出事就是一個強預警,央行推動非銀機構實名認證是及時且必要的舉動。
目前的網路支付賬戶裏,實名賬戶佔比僅43%,也就是説一半以上的網路賬戶都不是實名賬戶。這是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佈的《中國支付清算行業運作報告2015》中的數據。2012年,央行對外公佈了《支付機構網際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其中規定,網上支付賬戶的開立應實行實名制。在那之前賬戶實名制的比例不到20%,3年過去了,只提高到了43%,實名比例依然較低。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非實名制指的是僅僅用身份證或手機號碼就註冊了支付賬戶的用戶。如果有人撿到你的身份證或通過其他渠道知道了你的身份證資訊,用你的身份證或者用你身份證購買的手機號碼,就能成功註冊一個支付賬戶。
這樣看來,通過綁定實名認證的銀行卡、用支付賬戶給自己名下的物業交水電煤費用等多個方式,來證明“你就是你”,就顯得十分必要了。這是讓支付機構的風控後臺能從多維度“更了解你,從而更知道怎麼保護你”。
安全總會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一些便捷。按照央行要求,支付機構天然就有“了解你的客戶”的義務,也只有在安全的大前提下,支付機構才能開發更多的産品,適應消費者日益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支付需求。
當然,網際網路支付正在不斷嘗試用新技術、大數據來創新認證。但沒有哪家企業可以獲得所有的數據資訊。來自傳統金融體系的金融資訊,與來自網際網路、移動互聯網的資訊通過實名之後的共用和匹配,才能更細緻、立體地描繪出一個人,未來人們的行為也能據此得到精準的定價。
對支付機構來説,實名認證也不僅僅是一個合規要求,誰能儘快完善實名制這項內容也必將獲得更大市場優勢,比如為認證維度多的用戶提供更廣泛的創新金融服務。不管對用戶還是支付機構來説,實名認證會帶來一時麻煩,但這一步跨出去,前方更精彩。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