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4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020年我國資管市場規模有望達174萬億元

  • 發佈時間:2016-04-08 00:30:46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與去年銀行業利潤增速放緩相比,各家銀行的資産管理業務增長卻頗為突出。

  中國光大銀行與波士頓諮詢公司6日在發佈的《中國資産管理市場2015》報告中稱,截至2015年底,包括銀行理財、信託、保險資管、券商資管、公募資金、基金子公司、私募基金在內的泛資産管理市場管理資産總規模達到約93萬億元人民幣,過去三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51%。報告預計,2020年市場管理資産規模將達到174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剔除通道業務後預計規模達149萬億元人民幣,2015至2020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7%,而通道業務佔比將從2015年的28%下降至2020年的14%。

  報告稱,在資産管理市場的資金來源上,目前國內機構資金佔比約為40%,低於全球60%的水準。隨著養老金三大支柱的完善,險資規模擴大,以及銀行委外投資需求提升,未來機構資金佔比將進一步提高。“根據初步測算,銀行委外投資規模目前已經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且預計會持續升高。因此,以中小銀行為代表的銀行委外投資,將成為公募基金、信託、券商、保險以及大型商業銀行應該考慮的重要機構客戶之一。”報告稱。

  報告還稱,在資産類別上,未來五年,被動管理型和除非標固收外的另類投資産品整體上發展較快;而主動管理型中的股票類、跨境類産品也有較大潛力。報告提及,隨著國內投資者分散化投資的意願加強,跨境類産品仍有較大的發展潛力,預計2015年至2020年均複合增長率可達到25%。雖然目前外匯管理政策上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但長遠來看,以QDII為代表的跨境産品是人民幣國際化背景下最適合中國國情的投資産品之一,能夠較好地管理資金的出入去向,保障外匯市場秩序。

  報告稱,剛性兌付日漸成為我國資産管理深化發展轉型的主要障礙之一。但剛性兌付的打破很難一步到位,需要監管機構、資管機構和投資者三方共同有計劃、有準備地迎接“後剛兌”時代。

  報告作者之一、光大銀行資産管理部總經理張旭陽表示:“打破剛性兌付問題關鍵是按‘風險可隔離、風險可計量、投資者可承受’的路徑設計,建立核心是對不同性質的業務進行風險隔離的‘柵欄’原則,使基礎資産的收益與風險真正過手給投資者,回歸受託代客業務的本源。此外,要促進資管業務發展,必須要提高資本市場的效率、豐富資管産品譜係。最後,需要完善金融立法,並進一步統一監管標準,從募集方式、産品投向區分,以確定對投資者的保護程度,並實現穿透監管與資訊披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