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鋼協:鋼鐵行業主營業務去年虧損超千億元

  • 發佈時間:2016-04-07 16:1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劉振江在鋼鐵行業財務工作座談會暨財務與價格工作委員會會議上的講話

  (2016年4月7日)

  各位委員、各位代表:

  大家好。今天,我們召開鋼鐵行業財務與價格工作委員會會議。這次會議是必須抓緊抓早的行業專業性會議,這次會議很重要,它將直接關係到2016年行業和企業經濟運作的品質和效益,我們必須下大的決心,千方百計,多措並舉,扭轉2015年效益差、虧損嚴重的局面。這次會議在常州召開,是中天鋼鐵集團大力支援的,剛才,中天鋼鐵領導做了熱情洋溢的致辭,代表了企業的願望和呼聲。多措並舉增效益是2016年企業和行業必須打的硬仗。

  這次會議要總結行業財務、價格管理工作,交流企業降本增效的經驗和做法,研討財務、價格工作面臨的新形勢和新問題,明確2016年財務、價格管理的重點工作,中心是按照今年1月份協會理事(擴大)會“去産能、控産量、降成本、防風險、增效益”的要求,加強行業自律,研討如何創新財務管理理念,探索價格工作新機制,深化降本增效,採取哪些舉措增效益,在增效益中財務、價格工作應該怎麼做。首先肯定,各企業和鋼協財務與價格工作委員會在財務、價格工作方面做了大量艱巨有效的工作,很有成績,我不重點講了。借此機會,我講四個方面的問題,供大家參考。

  一、效益差是全行業當前特別突出的問題

  對企業來講,效益是命脈,是企業賴以生存的根源,是企業價值和競爭力的集中體現。鋼鐵行業紅火的時候,都是效益好的時候,鋼鐵行業困難的時候,都是效益差的時候。

  2015年是鋼鐵行業效益最差的一年,也是全行業真正的“嚴冬”。會員鋼鐵企業主營業務連續12個月虧損,從2015年7月份開始出現嚴重虧損,去年下半年整體效益大幅度下滑,每月虧損額都在100億元以上。主營業務全年累計虧損超過1000億元,同比增虧24倍;加上投資收益等項目合計全年利潤總額為虧損645.34億元,而上年利潤總額為盈利225.89億元。2015年效益的巨大落差,給一些企業釋放了生死存亡的信號,對2016年全行業的經濟運作提出了十分嚴峻的挑戰,2015年的狀況到2016年不能再持續下去,必須多措並舉增效益。

  1、必須承認,效益差與産能嚴重過剩直接相關。這是供求之間的邏輯關係,我們翻一翻中國鋼鐵供與求走過的歷史軌跡,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國鋼鐵從緊缺到過剩演變的過程和與效益的關係。中國依靠多進口鋼材滿足需求是從1968年開始的,那是“文革”期間,冶金部直屬的全國各大鋼廠全部下放,資産財務給了地方,産供銷留下,班子雙重管理,只剩下攀鋼直屬是因為在建。“文革”結束時,為生産出2600萬噸鋼連續大幹了三年,到1978年才拿下來,是鋼鐵史上有名的“三打兩千六”。

  真正結束依靠多進口鋼材滿足需求是2005年,實現了進出口的基本平衡,經歷了30多年。期間也出現過不少過剩的説法,現在再翻一翻鋼材生産和消費的歷史軌跡圖,應該説,在2005年以前總體上沒有嚴重過剩的問題,但是後期存在一些品種過剩的問題,也存在一些品種滿足不了需求的問題。

  應該説,出現過剩主要是從2006年開始的。2006年、2007年每年增産6000多萬噸鋼,是靠每年多出口2000萬-3000萬噸鋼材消化的,當時國內外價差高,所以儘管過剩,但企業效益很好。那時過剩的呼聲是很高的,有一定道理,因為從2001年到2007年,中國鋼産量每年以超過20%或接近20%的速度增長,這個增速是可怕的。

  果然,全球性金融危機到來,2008年下半年中國鋼産量出現了負增長,全年增速由2007年的16.7%降為2.8%。2008年上半年和下半年鋼鐵生産的冰火兩重天使鋼廠十分敏感,有了放低增速的充分準備,鋼鐵協會2009年初在研究2009年的鋼産量時是有零增長準備的,年底的結果出乎意料。現在看,那個時候應該是控制産能最好的時期,但錯過了,卻在相反的方向走得較遠,企業和很多人是難有這個遠見的。

  中國鋼鐵産能嚴重過剩主要産生於金融危機期間。政府採取很多措施應對金融危機,沒想到2009年中國鋼的需求比2008年增加了1億噸,鋼廠2009年比2008年共多生産了6900多萬噸鋼,少出口了3500萬噸鋼材,多進口了600多萬噸鋼材,才滿足了國內需求。鋼廠當時是高興的,人不該死有一救,松了一口氣,也放鬆了對産能過剩的警惕,甚至迷失了方向,放手大幹吧,沒什麼可怕的了。結果,從2009年到2014年又增加了3.1億噸鋼産量,産能增加肯定比3.1億噸要多了。那幾年的高增長使得現在産能嚴重過剩的問題積重難返。

  産能過剩喊了多年,為什麼近幾年尤為突出?因為過去儘管過剩,但需求是剛性的,每年需求還是正增長,只是增速有變化。2013年需求出現了7.65億噸鋼的峰值,之後開始下降,逐年出現負增長,比如從正增長3個點降到負增長5個點,實際上是8個點的落差,這個落差帶有斷崖式的味道,涉及5000多萬噸鋼賣給誰,鋼廠對這個突變一時難以適應,一時又剎不住車,産量繼續增長,一年以後的2014年滯後地出現了鋼産量8.23億噸的峰值。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峰值是在産能利用率很低的情況下的産量,若按正常産能利用率計算,産能嚴重過剩的總量是其他任何國家都承受不了的。

  內需減弱後,企業為尋找出路開始拼命出口,2014年出口增長50.5%,2015年出口增長19.9%,達到1.12億噸。中國鋼材的大量出口引起了全球範圍內一些地區和國家的恐慌和反對,各種質疑、反傾銷、增加進口關稅、貿易保護主義不絕於耳,鋼材出口的國際環境在惡化,協會的對外宣講、協調、應訴工作量很大。國內外的市場需求變化強迫鋼鐵工業必須化解過剩産能。

  産能過剩直接影響了鋼鐵工業的效益。從2008年到2011年我們每年的銷售利潤率在2%-3%之間, 2012年首次出現全行業虧損6.9億元。從2012年開始,會員企業銷售利潤率始終小于1%,2012-2014年平均每年銷售利潤率為0.44%,2015年銷售利潤率為-2.23%,主營業務利潤更慘,不少企業靠少提折舊擺平,會員企業鋼鐵主體折舊率從2004年平均9.31%下降到2015年的4.78%,若折舊率保持不變,實際上從2008年開始就已進入銷售利潤率為零的時代。在效益低的同時,企業的資産負債率這兩年快速上升。

  金融危機以來鋼廠效益差也與進口礦價格太高關係極大。全球性金融危機使2009年進口礦價下降到80美元/噸,與2007年的價格差不多,中國2009年後的大增産,到2011年兩年內進口礦價漲到了年均164美元,翻了一番,高時190多美元,創了歷史最高價,鋼價降時它還挺著或降幅較小。那幾年,礦價和鋼材價格嚴重失衡,瘋狂的石頭吞噬了鋼廠大部分利潤。那幾年的失衡失控和産能的無序擴張使鋼材市場、原料市場、價格定位都失去了理性和秩序。

  2、鋼廠效益差不光是産能過剩一個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鋼材價格太低。鋼材價格從2011年三季度一路下跌,鋼材價格指數從2011年10月份的122.72點逐年下降到2015年12月中旬的54.48最低點,四年降了68.24點,下降幅度高達55.61%,總體下降了2600元/噸,2015年比2014年下降了1300元/噸。鋼材價格降到了1994年的54.48%,而生産成本一直上升,有的要素成本翻了幾倍,由於國內鋼材價格低於成本,那時每生産一噸鋼就平均虧損100多元。應該説,鋼廠在降低可控成本上一而再地努力,但不管如何努力,也挽不回背離價值、低於成本的鋼材低價格造成的虧損,這樣的鋼材低價格鋼廠不可能有好的效益。所以,不重視鋼材低價格問題,就解決不了增效益問題。

  現在,很多行業都過剩,嚴重過剩的不少,但為什麼人家的效益不像我們這麼差,即使虧損也不像我們這樣嚴重?這是值得我們認真研究的地方。我認為,是人家的産品價格沒有像我們低得這樣慘。世界石油每桶低到30多美元,遠低於中國石油(601857,股吧)開採成本,但中國石油比鋼鐵效益好,因為中國油價規定不能低於40美元一桶,中國鐵路運輸的價格、公路運輸的價格、煤價降後電的價格,我們再喊高也沒有用,一是定價權問題,二是這些不低於成本的價格是符合反傾銷的國際規定和中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而鋼鐵對自己的産品和進口礦等大宗原料以及物流定價幾乎沒有話語權。沒有話語權的主要原因是我們缺乏主導定價權的企業。我們缺乏主導定價權的企業的原因也不少,包括集中度低。同時,我們在國內市場也沒有維護和使用反不正當競爭法。

  現在,鋼材的定價能力和定價機制是我們最大的短板。這個短板上還有千瘡百孔,企業分散、自律性差、法律意識淡薄、同質化競爭等,成因很多,很難有效解決,但不認真研究解決就難以實現鋼材價格的合理回歸,可以嘗試先從某些特殊産品開始,從自律性較強的區域開始,提升定價能力。

  對鋼材價格低也有幾種看法,有的認為價格低的難以承受了,企望改變;有的認為低價格對用鋼行業保效益提供了支撐,有利於穩增長;還有的認為低得還不夠,再低點才能使一些鋼廠死去。現在看來,社會是不允許大面積死亡的,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競爭方式是兩敗俱傷。寶馬和賓士競爭的成功經驗是從來不打價格戰,而是競技術、競創新、競品質,結果兩全其美,都有好産品、都賣好價錢,都創造了品牌價值。我們大企業的競爭,同質化産品的競爭,也應該走這一條正路。

  鋼材價格過低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不公平、不規範的市場環境。惡性競爭,競相壓價,以自殺的方式爭市場,用假冒偽劣産品壓價,用不開票的方式壓價,用客觀存在的不公平稅費為底氣競爭。這一輪惡性競爭已經由虧損也銷售開始向虧損已不敢再銷售轉變,不是改惡從善,而是賠不起了,燒不起錢了。

  國家在創造公平的市場環境上正積極努力,出臺了不少法規政策,中國這麼大的市場,市場環境的改善還遠在路上。但我們不是無能為力,低於成本不銷售的底線都應該守住,加強企業自律、加強區域自律,加強行業自律是必要的。一些區域性自律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相關企業都應積極參加。

  二、鋼鐵行業要以非凡的勇氣和氣力做好去産能、控産量工作

  無論從眼前看還是從長遠看,中國鋼鐵工業不下大決心解決産能嚴重過剩問題其他問題都難以得到很好的解決。現在,企業工作千頭萬緒,硬任務非常多,又處在生産經營和改革發展的困難時期,各企業面對的主要矛盾也不同,在大量日常和非日常工作中,2016年重中之重的是把“去産能、控産量、增效益”抓出成效。

  去産能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尤其受到黨中央、國務院和國家各部委的高度重視,抓得非常緊,都在加班加點地工作。協會參與了其中,深感國家對這項工作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深感對這項工作的可操作性措施和配套政策研究得非常細。採取市場倒逼,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中央支援,依法依規,多策並舉的辦法很有力度,我們相信會抓出成效。

  由於産能是企業核心利益的主要組成部分,必然關聯到企業的方方面面。人員的問題,資産和負債的問題,企業結構的戰略調整問題,甚至與兼併重組減量優化,與産品結構優化、企業改革和轉型升級都相關聯,化解産能與轉型升級不是各行其事,是要統籌的,在化解過剩産能實際操作中還會遇到實際問題需要不斷完善措施。總之,化解過剩産能落實到企業是艱巨細緻的,我們的財務是要算賬的,我們要把去産能當大事做好。

  去産能和控産量要兩手同時抓緊。在過剩産能一時還沒有去掉的時候控産量尤為重要。眼前,不把産量控制住,供給嚴重大於需求的格局就難以改觀,供給側改革就難以從根本上推進,鋼材市場就改變不了混亂的局面,鋼廠效益會繼續越幹越虧。尤其在今年鋼材價格略有回升的情況下,産量失控就會悲劇重演。控産量的原則信條和基本經驗首先是“沒有合同不生産”,然後是“低於成本不銷售,不給錢不發貨”。這些應該成為行規行約和自律準則,每個企業都應該以此自覺自律,這對全行業有好處,對本企業也有好處。企業老闆在全國同行中做事做人,要把握住這個行規和約定,不要在同行中丟這個面子。

  三、要打贏增效益之戰

  今年前三個月,我們在“嚴冬”中似乎感受到有一小股暖風吹來。從去年12月下旬開始,鋼材價格逐步回升,鋼材價格指數從54.48最低點走出來,1月末上升到57.6點,2月末上升到60.04點,3月末上升到68.87點。開始時上升較平穩,中間多次波動,波動週期也短,隨著鋼價回升,進口礦價也波動回升,礦價上升幅度雖然有時高於鋼價,但相互吻合度比過去有了大的改觀。鋼價回升使鋼廠效益有所好轉,普遍反映效益略好于去年四季度,但還趕不上去年上半年,趕不上去年上半年的原因是鋼價仍低於去年同期,1月份同比低500多元/噸,2月份同比低400多元/噸,3月份同比還低300多元/噸,所以同比還是增虧的。這三個月有的企業開始減虧,有的持平或開始盈利,虧損面減少,但全行業虧損的局面還沒有改變,1-2月又虧損114億元。大家也分析了鋼價回升的原因,一是因為鋼價已低得不能再低了,該回頭了;二是各種預期和國家利好政策,以及去産能等信號的正面影響;三是鋼材經銷商消沉了幾年認為該伸伸手了,著手補庫,社會庫存增加。鋼廠對此還比較謹慎,一是直接用鋼的行業需求增加還不十分明朗;二是鋼價略有回升,很擔心鋼産量增加和進口礦價上漲的惡性迴圈重演。因此,全行業對鋼價回升都要保持冷靜和謹慎的態度,雖然有了利好因素,但供大於求的基本面沒有變,而且,今年的鋼材出口量下降的可能性較大。所以,全行業經濟運作的核心是價格能否穩住和産量能否控制住,必須盡最大努力爭取鋼價穩定回升。

  保持鋼材價格穩定回升是增效益的前提,保持鋼價穩定回升要先把市場秩序穩住。不要再競相降價,大鋼廠要帶頭,先從自己做起,然後是加強監督。加強新聞單位、協會、企業和社會監督作用,積極努力構織線索舉報體系,積極配合執法部門執法,在執行《價格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環保法》方面,體現出力度和公平。鋼協和鋼協的法律事務分會和企業法律顧問要積極參與這方面的工作,讓低價傾銷鋼材的企業付出代價,讓非法生産,非法經營的企業付出代價。

  繼續深入開展降成本工作。保鋼價和降成本是增效益的兩個主動輪,財務和價格工作要在這兩個主動輪上做足工作。降成本首先要緊緊抓住要素成本,各企業影響效益的要素成本要列出清單,在大宗原燃料的採購成本上,特別是進口鐵礦石的採購價格,過去我們吃過大虧,雖然現在市場倒逼向合理回歸,但進口礦博弈仍在持續,這要專門研究。

  我們不能忽視國産礦。它涉及到資源安全和就業,它需要有國外礦山公平稅賦的政策支援,去年國內鐵礦山資源稅已經減按標準的40%徵收,還要繼續爭取增值稅擴大抵扣項目、所得稅返還、低品位礦利用、海外礦山開發等公平稅賦政策。

  人工成本是要素成本,呈只升不降態勢,降低人工成本的最好辦法是提高勞動生産率,這是轉型升級必須解決的問題。即使三險一金降低,人頭不減還解決不了大問題。每人平均産鋼量要向1000噸以上努力,新日鐵、浦項每人平均年産鋼為2200噸左右,寶鋼 1000噸左右,沙鋼1200 噸左右,日照從建廠就是按1000噸考慮的,湛江鋼鐵準備2000噸左右,國內現在平均水準不到500噸。最近鞍鋼、攀鋼、武鋼都在下決心解決勞動生産率問題,不解決不行了,遲早都得解決。

  降成本要按照財政部《企業産品成本核算制度——鋼鐵行業》統一成本費用的核算口徑和方法,在生産經營和各個環節開展以提高效益為目的成本對比研究,在産品結構調整、新技術開發應用、節能降耗、勞動生産率提高、産品銷售、物流、産業鏈延伸等各方面,以此口徑“對標挖潛”,各流程、各環節的成本控制,不是以成本最低為目標,而是以綜合效益最大為目的。

  要繼續深入開展“對標挖潛”活動。鋼鐵行業開展“對標挖潛”活動是工業行業中開展最早的,取得的成效也比較大,各企業都很重視,積累了經驗,正向更深、更廣、更細推進,有的企業還與國外先進企業對標。在抓住降低要素成本的基礎上,要建立“系統成本”的概念、“全成本”的概念,要進行由表觀成本向深度成本的轉變,要全過程、多方位地開展,貫穿于企業生産經營和管理的各個方面,最終體現在企業綜合效益上。

  增效益要防風險。要防範市場風險、匯率風險、資金風險。“防風險”的重點是加強資金管理和風險控制,要警惕虧損額大於折舊背後嚴重的失血問題,資金鏈保障問題。目前行業的平均資産負債率已經上升到70%,進入行業警戒線,有的還更高,資金緊張帶來的財務費用也上升到974億元。企業面臨著貸款不予增量、續貸困難和抽貸等問題,要用好鋼材價格指數、鐵礦石價格指數及其對標,在銷售和採購中保盈利,保現金流。要充分發揮好財務公司的作用,這些年,財務公司為企業解決了很多問題,要依靠它解決大問題。

   四、財務管理要在“增效益”中更有作為

  過去冶金部堅持 “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中心,財務管理以資金管理為中心”,實際上就是要企業管理和生産經營活動都要圍繞著綜合效益、保證充足的現金流來支撐企業運作。

  財務管理要在增效益中更有作為,就要創新理念,創新價值。要繼續發揮好財務會計準確反映經營成果的作用,更要發揮管理會計創造價值的作用。管理會計不僅能通過相關資訊解析過去,還能結合生産經營,在規劃、決策、控制和評價等方面發揮作用,在籌劃轉型升級、合理配置資源等方面體現創造價值的作用。財務管理與生産經營全過程融合,財務部門要參與管理決策、制定計劃和效績管理,與企業各部門協同。靈活運用全面預算管理、資金集中管理、量本利分析、成本控制以及績效評價等管理會計工具和方法,提高風險管控和應對市場變化能力,支撐企業戰略、經營管理決策和執行的有效性。

  要加強對財政、金融、稅收等經濟政策的研究協調,在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中發揮作用。國家為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在財政、金融、稅收、人保、産業政策等各方面加大了改革力度,有的政策已經公佈,“營改增”自今年5月1日起全面實行,這對企業有直接大的影響,財務工作要密切關注政策的變化,要利用好政策,要善於提出政策建議。鋼鐵協會一直在進行爭取行業政策的研究,包括鐵礦山財稅政策研究、進出口財稅政策研究、“營改增”和兼併重組財稅政策研究、節能減排綠色發展財稅政策研究,相當部分的財稅政策調整建議已經被國家有關部委採納並公佈實施,行業財稅政策研究工作協會將與企業一起繼續深入開展下去。

  各位代表,2016年是鋼鐵行業效益回升的決戰年,全行業沒有一家可挂免戰牌,我們的財務價格工作是首當其衝的。我們必須振奮精神,加強學習,努力工作,提高水準。財務價格工作委員會要適應新形勢和任務的要求,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和工作力度。第一、委員會中企業人員應是現職人員,企業現職人員變換馬上更換;第二、委員會成員要積極參加委員會的活動,對不參加活動的,委員會應要求其所屬單位更換人選,尤其在全行業都困難的時候,委員會成員都要有作為、肯擔當;第三、委員會過去做了大量工作,做出了成績,希望今後要進一步創新工作,特別在業內資訊交流溝通、在分析研判、獻計獻策上為企業和行業增效益發揮更大的作用,2016年要力爭企業和行業的效益得到改觀!

  謝謝大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