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擔保機構相助種糧大戶迎來春耕“及時雨”
- 發佈時間:2016-04-07 05:30:00 來源:四川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李淼
一線故事
4月5日,廣漢連山鎮,“10萬畝現代糧食産業示範基地”。油綠的麥田進入揚花尾期,正悄悄灌漿。部分裸露的田塊上,農戶也忙碌起來。
還有3天,自家70余公頃水稻的播種育秧就要全面開始,買稻種、進肥料、請人工,開支不小,但黃明水這個全國種糧大戶標兵卻一點也不著急。本週,他向農行申請的50萬元貸款就能到賬,成了他備耕的“及時雨”。與以往不同,黃明水的這次貸款,因為四川省農業擔保公司的介入,發生了巨大改變。
變臉“不敢得”的補貼款變擔保金
50萬元!3月18日,四川省農業擔保公司首批擔保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黃明水在信貸擔保合同上簽下名字,松了口氣。
這是一項惠及全川農民的變革,困擾種田人的融資難題有望破解。但黃明水沒想到,自己竟也是推動者之一。
這個擔保公司來頭不小——出資人為四川省政府,10億元資本金是財政掏的。再打聽,這筆錢正是他當年“想得”卻“不敢得”的農業“三項補貼”的一部分。
2004年起,國家實施農業“三項補貼”,本是“誰種糧誰受益”的特惠制,卻逐漸演變成補貼承包農戶的“大鍋飯”。2013年起,我省在廣漢等地啟動改革試點,將糧食直補款補給種糧大戶。但黃明水擔心租金上漲或收回土地,無奈把到手的19萬元補貼都退給了承包戶。
2015年5月,黃明水等到轉機——國家在四川等省啟動改革試點,將農資綜合補貼存量的20%和增量資金重點用於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去年12月,四川省農業擔保公司成立。“作為政策性擔保公司,不以營利為目的,專注于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現代農業發展及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信貸擔保,四兩撥千斤,有效解決農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公司總經理劉文龍介紹,最近公司剛針對種糧戶推出“糧易貸”産品,符合條件的,能保俱保。
“錢還是那筆錢,‘變臉’後再來支援規模種田人,但這回更有效。”黃明水深有體會。
變容易 貸款無需抵押,利率也低
即便是黃明水這樣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貸款也非易事。要流轉土地規模種田,他要向當地村鎮銀行、農商行和郵儲銀行貸款3次,大多用鎮上的房産抵押,還要請評估公司,跑很多趟才行。“農房銀行不認,農機折了舊,也貸不了幾個錢。”黃明水説,像去年的50萬元郵儲貸款,一年要三四萬元利息,負擔不輕。
今年,因省農擔公司的出現,銀行積極性大大提高。“風險由擔保公司與農行按7:3分擔,有了政策性擔保機構托底,銀行風險大大降低。”農行四川廣漢支行工作人員陳賓表示。
上周,黃明水等種糧大戶到農行簽訂協議,次日,幾位小額貸款的大戶就拿到了錢。黃明水的貸款需省行審批,將於本週放款。雖然還沒拿到錢,但他已嘗到了甜頭:無需抵押,利率低,也更便捷,最多能貸100萬元。
省農擔公司業務發展部總經理李雲飛算了筆賬:不少地方商行年利率7%-8%,有的高達9%,黃明水的貸款年利率只有5.22%,即使加上擔保費,也起碼能節約五六千元。“等於給我送了三四十畝田來種!”黃明水笑道。
政策期待
黃明水:
現在農業發展進入轉型期,做強糧食品牌得一步步來,一二三産業聯動也需更多投入,都得貸款,所以最大的希望是貸款利率能再低一些。現在有了政策性擔保公司,既然是國家以鼓勵種糧為目的,擔保費如果能再少點,審批速度能再快點,就是對農民最大的支援。
記者手記
讓更多普通農民貸得到用得起
融資難且貴,是農民面前久填不平的鴻溝。商業銀行普遍對農業不“感冒”,涉農擔保公司也大多青睞有實力的農業公司,不願為普通農戶擔保。適度規模經營的大戶和家庭農場主,正是未來種田主力軍,而最缺資金的人卻只能對金融“單相思”。
可喜突破正在發生。我省將力爭用3年時間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將財政補貼款變農業擔保金,不斷撬動金融資本投向農業藍海,充分發揮“金融放大器”功能。
好政策貴在堅持,有的大戶擔心因實力較弱,被不斷“擠出”,因此農擔體系在推進中不應嫌貧愛富,將適度規模普通農戶作為重點之一,做到應保盡保。
好政策貴在創新,有的大戶希望貸款能更符合自身需求,因此農擔體系應據不同地區和産業實際,為農戶量身訂制更多的金融産品。
好政策貴在“物美價廉”,容易貸、用得起是農民的心聲,不斷降低成本、不斷提供優質貼心服務也成為未來農擔體系的努力方向。最終,讓更多普通農民對金融的“單相思”,變成兩廂情願的“熱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