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攢勁”書記阿不拉

  • 發佈時間:2016-04-07 05:58:5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們的阿書記‘攢勁’得很!”這是《經濟日報》記者在新疆阜康市九運街鎮六運中心村採訪時,聽到最多的話。“攢勁”是新疆方言,用以讚美事物或讚揚人特別能幹。村民口中的阿書記名叫阿不拉·米亞孜,維吾爾族,今年46歲,是六運中心村的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阿不拉是阜康市、昌吉州乃至全新疆的“明星”村幹部,他之所以廣受關注有一個主要原因:六運中心村92%的人口是漢族,維吾爾族、回族、蒙古族、塔塔爾族等民族佔8%,漢族村裏選出個維吾爾族帶頭人,讓阿不拉備受矚目。

  “在我們村,各民族節日大家一起過。”阿不拉操著一口濃重的阜康話説,“各族群眾情同手足,六運村是我們共同的家”。

  對祖國,他滿懷深情;為群眾,他充滿親情;謀發展,他滿腔熱情。

  “我每天都琢磨,怎樣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3月20日,記者從烏魯木齊市出發,驅車向北行駛80公里,來到六運村。雨後的六運村格外清新,空氣中瀰漫著泥土的芬芳。見到阿不拉·米亞孜時,他正在和村民一起修水管。“今天早上水管壞了,大棚蔬菜得澆水,今天必須修好。”阿不拉一邊招呼記者,一邊在土坑邊忙著維修。

  當天,他又召集村民開會,商議土地流轉和開辦農家樂問題。“把土地流轉出來,既能掙租金,又騰出了身子搞其他項目,一舉兩得。”阿不拉給村民分析土地流轉的好處。

  阿不拉中等身材,健步如飛,總是處於忙碌狀態。“我每天都琢磨,怎樣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阿不拉是土生土長的六運村人,自幼家境貧寒,他從小就有這樣的想法:“要用雙手勤勞致富,建設幸福的六運村。”

  2005年,他復員回到家鄉後,自籌資金在村裏組建了一支建築隊,3年後年收入超過了10萬元。由於能幹、公道,他被選為六運村帶頭人。“愛琢磨、點子多,上進心強,我們都選阿不拉。”村民蔡萬華説。

  “大家如此信任我,讓我感到很高興,又讓我感到身上擔子的分量。”阿不拉暗下決心:全村1400多名群眾,致富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

  2010年,阿不拉帶領村民建設了300畝現代化溫室大棚。同年,又引進了新疆德誠、九龍果業等企業,建設了192座高標準溫室,每個大棚年收入近2萬元。現在,全村以大棚蔬菜、水果為主的特色農業佔九運街鎮半壁江山。

  去年7月,坐落在六運村的蟠桃園開門迎客。這個引進企業投資興建的蟠桃園佔地1200畝,集果蔬採摘、花卉觀賞等於一體,吸納了部分村民就業,讓農民掙上了旅遊錢。今年,阿不拉還計劃利用六運村毗鄰天山天池的地理優勢,鼓勵村民開辦農家樂,開闢增收新渠道。

  在阿不拉的帶領下,六運村農民的腰包鼓了,去年每人平均純收入達1.82萬元。阜康市種子管理站駐六運中心村“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組副組長舒培惠説,“六運村的發展離不開阿不拉的努力和帶動。我們見到他時,他總是在忙碌、在思考,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村子的發展上”。

  “在六運村,沒有外人,都是我的親人”

  “家是一個家,國是大中國,都是一家人,不分你和我……”阿不拉特別喜歡這幾句歌詞,每當唱起這首歌時,心情都特別激動。他認為,正是各民族之間團結、友愛、親如一家的和諧關係,才創造了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六運村。

  在生産生活中,阿不拉對六運村各族群眾産生了深厚的感情。作為一名少數民族幹部,他時刻強調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在六運村,沒有外人,都是我的親人。”阿不拉能叫上全村1438名村民的名字。走在村子裏,不時有村民跟他打招呼,而阿不拉總是問寒問暖,“有沒有啥困難”?

  村委會副主任李兵告訴記者,“在阿不拉的帶動下,全村各民族就是一家人,不分彼此。誰家有個大事小情,大家都主動去幫忙。

  維吾爾族村民帕哈提遭遇車禍,得知消息後,村民們踴躍捐款,到醫院探望,濃濃親情喚醒了昏迷達11天的帕哈提。村民李丹的父母在一次車禍中不幸離世,還在上學的李丹成了孤兒。得知這一情況,村委會第一時間作出決定:孩子上學和生活費用由村幹部承擔。在大家的幫助下,李丹順利畢業並參加工作,如今已組建了自己的家庭。

  “有事找書記”。在六運村,阿不拉將這五個字印在牌子上,並寫上電話號碼,挂在顯眼處。“大家選我做事,既是壓力,也是動力。”阿不拉動情地説,“不能辜負群眾的信任,我就是要讓大家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讓六運村發展得更好”。

  2015年5月8日,是一個令阿不拉難忘的日子。這一天,六運中心村被授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他去烏魯木齊市參加了自治區民族工作會議暨第七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並代表全體村民領獎。“這是全體村民的榮譽,我們一定倍加珍惜。”阿不拉説。

  “精神和物質都富足,才算真正富有”

  “精神和物質都富足,才算真正富有。”阿不拉常這樣説。

  每逢重大節日、農閒時節,阿不拉都帶領村民開展文體活動。六運村組建了文藝隊和中老年歌舞隊,從20多歲的青年到80多歲的老人都參與其中。每逢春節、古爾邦節等重大節日,更是全村男女老少齊上陣。他們表演的小品、相聲、歌舞等節目全都取材于身邊事,反映本村新貌、新風、新變化。

  在阿不拉的影響下,他的妻子倡議成立了六運村“愛心媽媽”基金會,各族婦女積極捐款,幫助家庭困難的孩子,鼓勵孩子們積極上進。

  “六運村的村民樸實熱情,我們工作組成員駐村後,和各族村民都成了知心朋友。”阜康市種子管理站駐六運中心村“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組成員李曉林説。“六運村風清氣正,已連續10多年沒有發生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村民李文學自豪地説,“附近的鄉村都説我們村不僅富裕,而且環境優美、村風和諧”。

  阿不拉認為,發展農村經濟,營造良好風尚,必鬚髮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村黨總支將黨員日常管理規範化,將每月16日定為黨員學習日;並根據居住地分成黨員片區,一個片區的黨員組成一個活動小組,指定一名黨小組長,一名黨總支支部委員管理三至五名黨小組長,保證每名黨員都能置於組織的管理中。

  此外,六運村還開展了黨群結對幫扶共建、黨員“奉獻日”等活動,每年開展一次“優秀共産黨員”評比活動,每季度舉辦一次“道德講堂”,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同時,村黨總支定期邀請相關領導和技術骨幹、致富能手授課,打造政治理論、科技文化、業務技能的培訓陣地。

  為傳承文化、激發幹勁,阿不拉鼓勵喜歡收藏的村民郭清峰,將收藏的“寶貝”展示出來。2014年10月31日,“清峰收藏室”掛牌,成為阜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民族團結教育基地,迎來一批又一批參觀者。在收藏室裏,郭清峰為孩子們講解“鬥”的用途、糧票的歷史、煤油燈的種類……通過今昔對比,教育後輩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六運村的明天會更好!”記者離開時,阿不拉這樣説。他微笑的臉龐、自信的眼神為這句話作出了最生動的注腳。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