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如家加盟者:利潤跟利息差不多

  • 發佈時間:2016-04-07 01:50:22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北京如家和頤酒店女子被襲事件發生後,一個酒店連鎖品牌“和頤”知名度飆升。“和頤”是如家近兩年重點推廣的面向高端市場的品牌,如家集團可以説對其寄予厚望。不過,如家轉型中高端,結果並沒有那麼讓人喜出望外。經過十年高速發展,國內市場趨於飽和,加上供大於求的宏觀經濟現狀,讓經濟型酒店的轉型遭遇陣痛。

  十年擴張成本飆升利潤微薄

  2002年6月,如家正式成立。其實用的功能加上每晚200元的價格,擊中了國內酒店市場的空當。2006年起,如家開始快速擴張,截至2015年12月31日,如家酒店集團旗下的九個酒店品牌共有2922家酒店。2015年第四季度有336家酒店在籌建中。

  不過,2015年第三季度,如家集團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1.456億元,同比下滑了40%。到2015年年底,如家集團歸屬於公司普通股東的凈利潤為1.67億元,同比下降67.5%。

  據中國飯店協會、上海盈蝶酒店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發佈的《2015中國酒店連鎖發展與投資報告》顯示,在2005年至2014年間,中國有限服務酒店總數已從522家快速增加至16375家,其中中端酒店936家,經濟型酒店15439家。

  這是經濟型酒店快速擴張的十年。不難看到,十年後,酒店數量是十年前的30多倍。經濟型酒店如何快速擴張?業內人士稱,除了直營外,就是爭取更多的加盟。

  不過加盟的成本,十年前和現在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據新京報記者了解,加盟費用往往根據房間數不同而不同,最少也要兩三百萬元,最多則超過一千萬元。管理費用通常為營業額的5%左右,房租往往是年收入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北京一家如家快捷酒店的擁有者李明(化名)昨日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現在加盟經濟型酒店已經遠遠沒有以前掙錢。他説,“如果幹得早,每平米每天房租1塊多的時候,簽約十年,幹經濟型酒店還是賺的。”不過現在,各種成本都漲,他不再看好經濟型酒店的未來。

  “每間房將近100塊錢每天的成本,投資一家差不多規模和位置的如家,需要一千五六百萬的首期投入,(利潤)跟放銀行也沒差多少了。”李明表示。

  經營求變“另類”謀利

  十年來CPI不斷上漲,不過經濟型酒店平均每間客房每晚帶來的收入(即酒店行業最重要指標PevPAR),仍然維持在100多元的區間。經濟型的定位是其不敢明顯提高價格的原因。

  酒店行業專家、華美酒店顧問機構首席知識官趙煥焱昨日對新京報記者舉例稱,錦江係在中國內地經濟型酒店的這一指標,近四年下降了8.58%,且保持逐年下降。2011年到2015年,分別是154.42元、152.71元、149.55元、147.05元、141.17元。

  經濟型酒店發展遇到瓶頸、經歷轉型陣痛,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李明講述了五六年來,如家酒店經營上的變化。

  從去年開始,李明擁有的如家酒店,前臺新增加了銷售任務,銷售的商品包括毛巾、洗髮産品、零食等等。李明説,如家集團並沒有直接給他下任務,而是通過給大區經理施加考核壓力,從而將任務傳達到他的店面。

  “這一項並沒有增加我們的成本,但是如家的管理費是按照總的銷售額結算的,賣這些産品的錢也要提點,如家就多了收入”,李明説道。

  類似的還有布草環節(也就是整理房間床上用品等,酒店行業稱為“布草”),以前床單什麼的都是從外面買,現在如家要求統一從集團平臺採購,價格也不比市場價便宜,要求從平臺購買的商品種類也越來越多。因為訂房記錄都在集團那裏,集團還要監督一個床單已經洗過多少水,達到一定數量就要求必須更換。“有的床單我覺得看著挺新的,集團也強制更換,增加我們的購買頻次”。李明説。

  此外,最近如家集團跟他説,如果集團從手機APP端給店裏帶來一個客戶,由於市場推廣行銷的需求,可能要給用戶返現或者返點,這一部分成本也是李明自己擔著。

  試水中高端遭遇陣痛

  不少經濟型酒店集團開始大力開發所謂的“中高端品牌”,也被很多人解讀為“好地段的高價版經濟型酒店”。

  “一家中高端酒店的利潤,是一家經濟型酒店利潤的10倍。”7天連鎖創始人鄭南雁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經濟型酒店紛紛進行多品牌戰略,正是為了尋找到行業的利潤突破口。

  但不幸的是,向中高端的轉型也並沒有那麼讓人喜出望外。2014年,如家合頤酒店的加盟基本處於停滯狀態,如家也沒有為它建更多的直營店。華美酒店顧問機構首席知識官趙煥焱認為,關鍵還是宏觀經濟約束,普遍供大於求的局面,導致價格無法漲上去,甚至中高端的價格還在逐步下滑。

  記者在攜程APP上查詢到,北京繁華地區不少如家酒店4月底的售價在300多元,甚至超過400元。而同集團的所謂高端品牌和頤酒店,售價也多在350元到400多元。

  不同於經濟型酒店的星級酒店更是慘澹,2014年全國星級酒店虧損59.21億元,成為有記錄來的最大虧損年。趙煥焱認為,供求關係的大環境沒有得到有效改善,經濟型酒店行業,甚至整個酒店行業都無法得到好轉。

  新京報記者 趙嘉妮

  ■ 對話

  北京優尼華盛國際酒店管理諮詢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趙然

  經濟型酒店轉型障礙:成本和人才

  新京報:近兩年國內經濟型酒店集體面臨寒冬,紛紛向中高端酒店轉型,您認為根源是什麼?

  趙然:2011年,國內經濟型酒店面臨市場的結構型調整和轉型;2012年隨著中央八項規定的推出,中高端酒店層層下壓,經濟型酒店的處境更為嚴峻。而面對垂直細分客戶,經濟型酒店希望抓住原有客戶的消費需求變化,而國內中端酒店品牌開始崛起,種種因素讓經濟型酒店紛紛開始向中端市場轉型。

  新京報:原有客戶的消費需求發生變化,為何不抓住新的消費群體?

  趙然:的確有的經濟型酒店引入快消市場的思路,比如加入咖啡、書店等元素,但是酒店作為固定資産,很難像快消品那樣實現自我革命。

  新京報:以如家為例,您怎麼看待經濟型酒店的轉型?

  趙然:經濟型酒店向中高端市場轉型並不具備優勢,尤其是隨著造價成本的增加,難以説服投資者為何放棄成熟國際高端酒店品牌,而選擇一個新品牌。

  團隊人才的缺乏,也難以讓品牌設定實現落地。比如亞朵與三聯書店合作,西岸與香奈兒合作等。關鍵是酒店能否引進跨界經營人才,否則無法實現1+1大於2的預期。

  新京報:經濟型酒店向高端市場轉型未來如何?

  趙然:經濟型酒店轉型可以尋求外界幫助,比如與國際品牌合資合營。但是要實現雙贏需要一個過程,因此施肥很重要。

  新京報記者 曲亭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