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電動汽車發展“魔咒”是否已破?

  • 發佈時間:2016-04-07 01:29:5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打破砂鍋

  電動汽車又出大新聞了。特斯拉出了平價新車,起售價3.5萬美元,一次充電可行駛344公里。這樣的電動汽車是普通消費者比較能夠接受的。請關注——

  發展前景廣闊的電動汽車遲遲未能進入尋常百姓家,最大的制約,一方面是價格高高在上,一方面是電池續航能力不濟。

  目前,人們都希望“終極電池”能夠解決電動汽車續航能力不濟的問題,從而促使電動汽車大幅降價。然而傳説中的“終極電池”還要多長時間才能面世?未來電動汽車到底能跑多遠?

  充得慢、跑不遠——制約電動汽車發展的魔咒

  電動汽車慢充一次6到8個小時,還不一定能找到合適電源。快充一次,一個半小時,卻只能充滿80%。

  充得慢、跑不遠,幾乎成為制約電動汽車發展的魔咒。

  “我有電池焦慮症。”家住北京石景山的王強調侃道,“電動車出門沒多久,我就得算計著還能不能開回家,附近有沒有充電樁。”

  他新買的電動車,充電樁上快充一個半小時後,續航里程可達160公里,與傳統汽油車相比還有差距。即使快充,有時也要在充電樁旁排隊等很長時間。

  買了電動汽車,電池焦慮症怎麼解決?

  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增加充電設施,可是增加充電設施並不能解決電動汽車充電時間長的問題。電動汽車性能的改進,最終要依靠電池技術革命。只有電池續航能力增加了,電動汽車才能顯示出汽油車無法比擬的優勢來。

  “電動汽車要跑得遠就需要電池有高能量密度,要充電快則需要高功率密度。”中國科學院“長續航動力鋰電池”項目首席科學家李泓説,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對於電動汽車來説具有重大意義。

  他舉國內一家企業的電動汽車所用鋰電池為例説:“現在(鋰電池)能量密度約180瓦時每公斤,續航里程約200公里。未來幾年內,産業界目標是提高到300至400瓦時每公斤,加上相應改進措施,(電池)續航里程就可達到470和628公里,可以和汽油車相比擬了。”

  北汽福田乘用車設計院副院長陳小江預計,2018年左右,全球主要電動汽車廠商都會陸續推出400至500公里續航能力的電動車。屆時,電池性能指標會大幅提升,電動汽車價格將大幅下降。

  跑得遠、充得快——哪種電池技術能夠脫穎而出

  據專家介紹,未來電池技術發展大抵經歷三個階段,首先是第三代鋰離子電池,之後是固態鋰電池,終極目標可能是固態鋰空氣電池。

  在各類動力電池裏,鋰電池始終是動力電池中的主角,按材料的不同可以分為磷酸鐵鋰、三元鋰、錳酸鋰、鎳酸鋰等多種類型。對這些材料的不斷改進,可以不斷提升電池性能。陳小江説,與磷酸鐵鋰電池相比,三元鋰電池的性能具有較大提升空間。

  目前比較引人關注的是鋰空氣電池,各國也在競相研究。鋰空氣電池被稱為“終極電池”,它以鋰金屬為負極,導電碳材料為正極,放電時從負極出發的鋰離子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從理論上計算,這種電池的能量密度是所有鋰電池之最。

  去年10月底,英國康橋大學的劉韜等科學家在《科學》雜誌上報告説,開發出的鋰空氣電池模型的能量密度達約3000瓦時每公斤,是現有高性能鋰電池的10倍多。這項成果也入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評選出的“2015年世界十大科技進展”。

  陳小江説,鋰空氣電池技術一旦成熟,有可能改變人們對充電的概念。當電池電量不足時,人們只需要更換電極材料,不再需要充電,更不需要長時間等待。

  這種技術到底離我們還有多遠?美國阿爾貢國家實驗室科學家陸俊説:“鋰空氣電池基礎研究進展很快,但鋰空氣電池還沒有到商業化的階段。我估計,它的商業化需要5到10年時間。”

  也有企業在動力電池領域另辟蹊徑。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研製出的新型汽車MIRAI在測試中跑得遠、充得快,它配備了新型燃料電池。這種電池以氫為燃料,加滿一罐氫只需3分鐘,續航里程可達650公里。由於氫的製備和加氫站建設難度大、成本高等問題,這一技術尚未普及。

  機遇大、指導強——中國電池研究有可能佔領先位置

  新能源汽車是新經濟在工業領域一個標誌性行業。許多國家和企業都想佔領産業制高點。德國計劃到2050年全面禁止生産汽油車和柴油車。豐田公司也表示將於2050年停止推出汽油車和柴油車。各國對電動汽車尤其是動力電池的重視,決定著消費者的直接體驗以及各國如何佔領産業制高點。

  在電池革命這場世界性角逐中,中國的科研人員有衝到世界前沿的決心。“我們希望爭一口氣,用中國的材料和中國的裝備,做出高水準的電池來。”李泓説,中科院啟動了戰略先導專項,研究如何將鋰空氣電池中的電解質從液態換為固態,從而獲得更為高效和安全的“終極電池”。

  據李泓介紹,從基礎研究到産業鏈,中國正呈現出全方位發力的態勢:國際公認的SCI數據庫收錄的鋰電池領域的論文中,中國論文數量佔全球總數47%,以絕對優勢高居第一;中國擁有全産業鏈,即在鋰電池産業裏幾乎沒有一個材料需要依賴進口。而一些企業已經掌握了世界領先的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技術,併為國內外廠商生産電池。

  在電池領域,企業的積極性也很重要。“我們的電池研發團隊有1000多人,我們在研發幾乎所有的電池技術,”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傳福説。

  今年2月,美國大洛杉磯地區羚羊谷交通局宣佈,比亞迪公司將提供85輛純電動客車,助力羚羊谷建成全美首個全電動車公交系統。

  市場快速發展、政策扶持、基礎研究的突破以及企業投入,給新能源汽車帶來發展的春天,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帶來了動力電池的春天。

  (執筆記者黃堃、楊駿;參與記者郭爽、藍建中、張家偉、林小春)

  (據新華社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