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抓住“大資管” 資管緊盯“去産能”

  • 發佈時間:2016-04-06 17:25:4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4月6日專電? 題:銀行抓住“大資管” 資管緊盯“去産能”

  新華社記者吳雨

  與去年銀行業利潤“微增”相比,各家銀行的資産管理業務增長卻頗為突出。隨著銀行業主動轉型、居民財富積累,中國資産管理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不少銀行更將“去産能”作為未來資管業務發展的潛力點。

  6日,波士頓諮詢公司發佈的《中國資産管理市場2015年》顯示,截至2015年底,市場管理資産總規模達到約93萬億元,過去三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51%。

  其實,我國資産管理行業良好的增長趨勢在近期多份銀行年報中已有展現:去年工行凈利潤微增0.5%,理財産品餘額卻增長32%,託管資産增長近100%;建行凈利潤微增0.28%,理財産品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3%;農行凈利潤微增0.7%,而對公理財産品同比增長68.9%。

  中行行長陳四清表示,隨著凈息差收窄,銀行不能完全靠利息收入過日子,而需進一步拓展非利息收入,緊抓“大資管”發展機遇,加大産品創新的力度。去年中行非利息收入在營業收入中佔比30.65%。

  “利率市場化導致銀行利差收窄,直接融資提速導致貸款脫媒,第三方支付等新業態興起帶來結算脫媒,這些因素使銀行正面臨一系列挑戰,也使銀行轉型成為資産管理市場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波士頓諮詢公司合夥人何大勇介紹,全球資産管理市場中,前二十大資管機構中近一半是商業銀行。

  “未來衡量一家商業銀行競爭力,不僅看其擁有的表內資産,還看管理的表外資産。”光大銀行行長張金良介紹,作為國內率先推出理財産品的銀行,從2004年到2015年末該行累計發行11億萬元理財産品,投資類別不斷豐富,僅2015年就發行理財3.08萬億元,同比增長44.6%,理財手續費凈收入同比增長116.57%。

  中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王忠民認為,資産管理不僅是財富管理的受託者,還是混業經營的前驅者,更是實體經濟的支援者。“不能把資産管理簡單看做資金在金融市場倒來倒去,只有發展更多的金融衍生市場、創新更多金融工具,才能夠為實體經濟擔當更多風險,提升資本市場效率以助推經濟轉型。”

  光大銀行資産管理部總經理張旭陽表示,發展資産管理可以幫助銀行從傳統的存貸仲介變身為數據分析者、服務整合商、交易撮合者、財富管理者,讓銀行成為直接融資體系和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隨著“大資管”時代的到來,我國資産管理市場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波士頓諮詢公司的報告預計,2020年市場管理資産總規模將達到174萬億元,銀行將成為資管市場中的中堅力量,佔資管資産規模總額的27%。

  不過,目前我國資産管理市場還是緊盯做大規模,缺少專業化、差異化的機構。與此同時,在剛性兌付的環境下,客戶並不真正承擔自身投資的風險,資管機構難以持續匹配低風險、高收益的優質資産,這樣的“資産荒”倒逼資管機構需要轉型創新,拓展資産類別。

  不少業內人士指出,資産管理市場將迎來更多的另類投資和並購投資機會。

  2015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規模為1.3萬億元,關注類貸款2.9萬億元。在今年“去産能”和“去庫存”等因素影響下,不少銀行家都坦言銀行業不良資産還將攀升。專家認為,潛在可打折轉讓的不良資産蘊含著大量的資管投資機遇。

  同時,何大勇認為,一方面成熟行業蘊藏著大量産能過剩行業,高庫存或高杠桿行業充滿並購整合投資機遇;另一方面,成熟行業轉型升級與新興産業超越發展都可以通過企業並購來掌握新技術、進入新市場。

  張旭陽認為,回歸受託代客業務的本源、打破剛性兌付很難一步到位,需要監管機構、資管機構和投資者三方共同建設完善資本市場和資管産品圖譜,健全資管行業的法律和監管,實現穿透式監管與資訊披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