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從量到質:“中國製造”已脫下“粗製濫造的外衣”

  • 發佈時間:2016-04-06 09:01:00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德國展會看“中國製造”變遷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崛起。”德國財經網3月初的一篇文章寫道,10年前,中國還沒有一個世界性品牌。如今,在一些領域,中國品牌已成為世界市場的領先者,且名單越來越長。這是“中國製造”從量到質轉變的象徵;“中國製造”已脫下“粗製濫造的外衣”。

  幾年前,《環球時報》記者採訪德國各大展會,常碰到中國參展商被德國海關搜查的事。特別是2008年,幾乎每個大型德國展會,都有中國參展商因“侵權”而被查抄。比如漢諾威CeBIT展會,被查的51個展台中,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佔39個。當時警方在聲明中稱,沒收産品、文件和宣傳材料共計68箱,其中包括DVD機、手機、導航設備、平板顯示屏等。

  之後在柏林IFA家電展上,200多名身著制服的海關人員和警察,浩浩蕩蕩“亮相”中國展區,“圍剿”來自遠東的智慧財産權侵權産品。除不少小型展商的展品被沒收外,中國個別企業的大型展臺也遭搜查。

  科隆國際五金展覽會等展會,中國參展商也常被搜查。搜查行動頻頻在電視臺播出,給“中國製造”造成極大負面影響。德國“金鼻子剽竊獎”,中國産品也屢屢被“頒”一等獎。

  然而近兩三年,記者發現,“‘中國製造’倣冒”已不再是媒體熱炒的新聞。在各大展會上,也沒有聽到中國參展商被查的消息。

  在今年3月舉行的CeBIT展會上,記者看到,在中興通訊的展臺前,5個機器人正隨著音樂節拍“熱舞”。而華為近3000平方米的展臺,多方位展示其在資訊通信領域的領先技術。甚至,一些中國中小企業的創新産品被國外同行“刺探”。

  家住柏林的工程師派特裏克對記者説,以前家裏的“中國製造”很多,比如鞋子、衣服等,但都是來自中國的貼牌産品。現在,家裏的“中國製造”更多,特別是電子産品,而且不少是中國品牌。在他看來,“中國製造”已經稱得上品質過硬,而且價格相對便宜,現在許多企業在德國有分廠,服務也已經跟上。

  “未來20年,‘中國製造’將超越‘德國製造’”,德國品質協會前不久公佈的一份報告稱,中國正日益擺脫以成本為導向的定價策略,希望在品質領域有所作為。該協會對1214家德國企業進行的調查顯示,員工超過250人的受訪企業中,超過56%認為中國在20年內將在品質上迎頭趕上。

  德國科隆大學經濟學者羅多夫對《環球時報》表示,中國還存在不少假冒産品,但這不影響“中國製造”在歐洲名聲的改變。“贗品冠軍”這個詞離中國會越來越遠,就像100年前的“德國製造”一樣。他認為,“中國製造”的崛起,與中國政府的大戰略密不可分,未來,在“中國製造2025”指導下,中國的世界級産品會越來越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