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湖南吉首:"紅色股份"活了經濟富了百姓

  • 發佈時間:2016-04-06 07:5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明前金,明後銀。”清明前夕,為了滿足客商訂購春茶的需求,湖南省吉首市馬頸坳鎮隘口村茶農張紹平每天忙著在茶園裏採摘清明茶。

  2008年,張紹平從沿海返鄉,加入村裏的茶葉合作社,借助合作社的技術開始種植茶葉,幾年下來,他的茶園從2008年的3畝擴大到了近30畝。“在隘口村,茶農只負責把茶葉種好、茶園管好,不用擔心銷售,都統一由合作社銷售。”張紹平告訴記者,刨去成本,每年不僅有近10萬元的茶葉銷售收入,還能從合作社分得幾千到上萬元的分紅。

  湖南省吉首市馬頸坳鎮隘口村村支部書記向天順告訴記者:“幾年時間,村裏合作社的茶葉種植面積從最初的200多畝發展到了如今8300多畝,2015年,全村茶葉銷售收入達900萬元,隘口村也從原來的貧困村變成遠近聞名的小康村。這些可喜的變化,都得益於‘紅色股份’。”他所説的“紅色股份”是湖南省吉首市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推出的政策創新。

  吉首市也是國家武陵山片區扶貧攻堅與區域發展的核心區。全市139個村、33個社區,2012年全市當年無經營收益的村和社區138個,佔81%。村級集體經濟的匱乏,使村級黨組織無力為群眾致富提供服務,無力興辦公益事業,無力救助困難群眾。而與此形成對比的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卻在各個村發展得紅紅火火。截至2012年,全市擁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38個。

  為了發展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吉首市探索出了以“紅色股份”注入農民合作社,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2012年3月,吉首“紅色股份”在隘口、司馬、著落和馬鞍等4個村正式啟動。吉首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陳凱介紹説,“紅色股份”採取全資子公司入股農民合作社的形式運作,吉首市成立了一家農業開發總公司,各村級組織創辦全資子公司,作為發展村公益事業的實體,代表村級組織採取資金、土地入股或其他入股的形式參股農民專業合作社。子公司每年按照所佔股資總額的比例分取紅利,獲得收益歸村集體所有,紅利的50%繼續投入到合作社等農村經濟主體中去,另外50%紅利和固定資産租賃收入作為基層集體經濟收入,合理用於基層的公益事業和彌補基層組織工作的經費不足。

  首批“紅色股份”為102萬元,隘口村有40萬元,入股兩個項目:一是茶葉加工項目,隘口茶葉專業合作社出資100萬元,佔股83.33%,“紅色股份”20萬元佔股16.67%;二是600畝流轉土地茶葉基地開發項目,合作社出資200萬元佔股91%,“紅色股份”20萬元,佔股9%。向天順介紹説,依託隘口茶葉專業合作社自有資金和“紅色股份”投入的資金,解決了茶葉加工和茶葉基地開發的問題,隘口村茶葉合作社社員從7戶增加到470戶,總資産達到1200萬元,村集體分紅17.6萬元。合作社不僅有了自己的加工廠,茶葉也註冊了商標。

  “紅色股份”注入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輸血”的同時,更增強了“造血”功能。源源不斷的“紅色股份”,使村級組織有了比較穩固的“財源”,村級集體經濟薄弱這個難題用市場的方法找到了突破口。陳凱告訴記者,在“紅色股份”模式的推動下,農村基層組織經濟活了,農民兄弟的口袋富了。短短3年多時間,農村合作社數量比2012年增長了4倍,目前已發展到181家,結構也從單一的椪柑合作社發展到多個領域,形成柑橘、茶葉、花卉苗木、特種養殖、藥材、蔬菜6大主導産業。從“紅色股份”實踐取得的效果看,“紅色股份”還有利於解決基層組織“無錢辦事”的尷尬、“有計難施”的無奈和“名實難符”的困惑。

  截至2016年3月,吉首市累計投入資金320萬元,扶持發展了吉陽花木合作社、隘口茶葉合作社等“紅色股份”合作社34家,促成63個村與所在村合作社達成了“紅色股份”意向合作,“紅色股份”為村黨組織帶來比較穩固的“財源”,有效增強了其興辦公益事業、開展組織活動的能力,讓基層組織工作重心有效對接到“三農”工作中,對加強黨和群眾的聯繫,增強基層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經濟日報記者 劉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