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4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深圳來的“察隅人”

  • 發佈時間:2016-04-06 05:59:0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深圳市和西藏察隅縣,一個是我國改革開放後的首個經濟特區,一個是雪域高原上閉塞落後的邊城。遠隔千山萬水的兩座城市卻因為一群人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這群人的名字叫“援藏幹部”,王建文就是他們中的一位。

  今年47歲的王建文來自深圳市龍華新區觀瀾辦事處。兩年多前,他自願報名成為一名援藏幹部,于2013年7月,來到位於西藏林芝東部的察隅縣,擔任察隅縣廣東省援藏工作組組長、縣委常務副書記。兩年多來,他時刻牢記援藏幹部的職責使命,帶領援藏工作組在雪域邊陲幹事立業,播撒大愛。

  “來了就是察隅人”

  察隅位於西藏東部,距離林芝市區近600公里,是一座邊陲小縣城,經濟發展較為滯後。王建文到察隅後,第一時間進行深入調研,以使援藏資金和項目更好地支援察隅的發展。

  “援藏就要融入當地,來了就是察隅人。”王建文不僅常把這句話挂在嘴邊,更要求自己和援藏隊友們身體力行。進藏後的前3個月裏,王建文做得最多的事就是下鄉調研。

  “一邊走基層琢磨上哪些項目,一邊開展送溫暖、解難題等結對幫扶活動。”王建文説,他帶領察隅工作組兵分幾路下鄉了解情況,半年行走的里程就超過5000公里。

  古拉鄉是察隅縣最偏遠、自然條件最惡劣的貧困鄉,全鄉每年有6個月大雪封山。2014年11月,王建文來到古拉鄉察空、目本、格巴等3個不通公路的村,調查群眾的生存狀況。從縣裏到鄉里還有坑坑洼洼的土路可以通行,但是從鄉里到村裏則必須靠步行。行走在怒江邊山崖上不到一米寬的騾馬道上,不僅要小心流沙將人卷下山坡,還要小心被隨風而來的滾石砸到。

  隱蔽在怒江峽谷裏的目本村,土地里長滿石頭,很難種出莊稼,除非從怒江邊上背土、馱水。由於環境惡劣、交通不便,目本村村民幾乎沒有什麼收入,近60年來沒有出過一名大學生或幹部。不僅如此,目本村還受到地質災害的威脅,隨時可能因為滑坡被捲入奔騰的怒江。

  當晚,王建文擠住在村委會主任恰珠家,木樓下牛羊不斷叫喚,微風帶著塵土、夾雜著牛糞味不時吹來,跳蚤不斷往身上跳。看到村民貧困的生活和惡劣的生産條件,他感到要想脫貧,必須儘快進行整村搬遷。為了解群眾需求,接下來的6天時間裏,王建文帶領調研組一行人每天走近10個小時的山路,走訪70余戶群眾,大多數人腳上起了泡,王建文的腳趾甲還磨掉了一個,至今沒有長好。

  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察隅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要結合當地實際和群眾需求,立足民生,精準發力,科學規劃。援藏工作組最終確定了21個計劃內的援建項目,其中民生類項目15個,總投資佔“總盤子”的73%。

  不能給深圳丟臉

  一個個民生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無不烙上了深圳的影子,體現著深圳速度和深圳形象。

  “一方面,我要求大家融入當地,深入基層調研;另一方面,我更強調,大家都是來自廣東、深圳這樣經濟發達的地區,不能給深圳這個改革開放的窗口丟臉。”王建文説。

  目本村整體搬遷項目本來不在援藏項目計劃內。“本來我們的援建計劃已經規劃完畢,只要按部就班地完成好就行了。但考慮到目本村200名村民的安危,我還是決定借項目中期調整的契機,將目本村的整體搬遷納入援建計劃。”王建文説,當時,已經是2014年12月,計劃內援藏資金已規劃完畢,為使目本村整體搬遷項目儘快獲得批復許可,他不得不在援藏資金僅安排1650萬元、項目建設資金缺口1000萬元的情況下,向林芝市發改委寫出承諾書:“資金缺口部分由察隅援藏工作組自籌解決。”

  對於這樣一個“自討苦吃、自加壓力”的項目,王建文認為,想幹就一個理由,不想幹卻可以找一百個藉口。

  在援藏工作組的努力下,目本村搬遷項目在2015年6月16日奠基,到2015年底,30棟民房和一棟兩層樓的文化活動室已全部竣工。王建文第二次去目本還與村民商定,待來年大雪不再封山時,村民們就可以搬到氣候適宜、資源豐富的上察隅鎮鞏固村附近,住進每戶佔地540平方米的寬敞新家了。

  對每一個援藏項目,王建文都提出要按照“品質第一,打造援藏項目深圳品牌”的要求去落實。2015年5月,王建文在“英雄坡紀念園”工地例行檢查時發現,澆築好的牌坊立柱用了不少鵝卵石,這是不符合要求的。在現場,王建文大發雷霆,立即要求施工方把已澆築完的牌坊拆除重建,使施工方受到一定的經濟損失。王建文説,“不管是誰,在項目建設品質上都沒有任何情可以説。對於施工方來説,疼過這一次他就記住了”。

  從2015年9月開始,為保證“英雄坡紀念園”如期在烈士紀念日裏開園,王建文要求每個援藏隊員在工地24小時輪流值班,督促施工進度,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及時解決。當年10月起,為保障目本村整體搬遷工程的建設品質和進度,他又安排援藏隊員們住到上察隅鎮的建設工地輪流值班,每天彙報項目建設進度和遇到的問題。

  出身行伍的王建文做事雷厲風行,在加強援藏幹部自身管理上更是近乎苛刻。初到察隅,他便向全體援藏隊員定下不少規矩,還參照部隊等單位的規章制度,制定了隊員守則、紀律規定、學習教育制度、請銷假管理制度等。他還嚴格作息時間,要求所有隊員晚上22時30分前必須回到公寓。

  這一件件、一樁樁的事情,也將深圳速度、深圳形象印在了察隅幹部群眾的心裏。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察隅縣委書記扎西平措感嘆道,“援藏工作組的管理真是太嚴格了”。

  雪域邊陲播撒愛心

  “王書記這是第五次到我家、第八次到西巴村了。這批援藏幹部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深入基層,善與群眾交朋友。老百姓的事情不管大小,只要群眾有需要,就很快幫大家解決。我們是真心感謝和佩服他們。”珞巴族十八大代表、上察隅鎮西巴村村委會主任金建説。

  西巴村地處貢日嘎布曲流域南岸,以前村民出行只能靠滑索橋。貢日嘎布曲河成為村民出行的障礙,還阻礙了西巴村的經濟發展。援藏工作組主動找到村裏,幫他們修好了橋、修通了路,打通了西巴村與外界聯繫的通道。更讓村民高興的是,援藏工作組還將西巴村列入小康示範村改造名單,投入400萬元進行村道改造,為村裏建設文化娛樂場所和設施,讓每家每戶都受益。

  在走訪調研中,王建文也樂於將自己的愛心帶給身邊每一位需要的人,用自己的真心和大愛援藏。

  在2013年8月到10月間的調研走訪“送溫暖”活動中,援藏工作組分別在上察隅鎮翠興村、古拉鄉日托村和下察隅鎮的嘎堆嘎美村發現了3名不幸殘疾的藏族女孩:強巴卓瑪、羅布卓瑪和擁曲珍。

  1991年出生的強巴卓瑪因為2012年2月間遭遇一場嚴重車禍,右腿膝蓋粉碎性骨折。援藏工作組發現她的時候,她已在床上躺了一年半,右膝嚴重壞死。羅布卓瑪8個月的時候,家中失火導致她面部及頸部嚴重燒傷並形成陳舊性疤痕,同時存在小耳畸形、爪形手。擁曲珍則很小就失去了父母,右耳患有先天性小耳畸形、外耳道閉鎖,右側聽力完全喪失。

  “看到3名花季藏族少女的情況,我感到很揪心。”沒有考慮太多,王建文決心救助她們。他從深圳市的愛心企業家葉偉雄和有關單位籌集了130多萬元,于2013年12月28日,將她們送到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接受治療。轉年8月底,3個女孩都完成了首期手術治療,恢復良好。

  王建文欣慰地告訴記者,2015年6月,成績優異的羅布卓瑪和擁曲珍雙雙考上了西藏民族大學附屬中學。一場愛心大救助,徹底改變了3名藏族女孩的人生軌跡。

  在察隅援藏公寓會議室裏有兩個書報架,上面挂滿了30多面錦旗,既有當地基層村委會、駐察部隊等單位送來的,也有接受過援藏工作組救助的孩子家人送來的。

  王建文帶領援藏工作組用真情贏得了大家的真心,譜寫了一曲雪域邊陲的民族團結讚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