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知療APP將獲首輪融資6000萬

  • 發佈時間:2016-04-06 00:29:28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移動互聯網醫療的春天已經到來。“最近多個投資者找到我們,希望投資我們的知療APP,已經達成初步投資意向,我們的首輪融資規模是6000萬元,估計6月份到位。”北京知療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知療科技)董事長洗凡女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知療APP隸屬於北京知療科技有限公司,是網際網路醫療自診療模式的開創者。

  雖然去年我國醫藥衛生總支出已經超過4萬億元,但是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一直得不到根本解決。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就醫人數達百億人次,其中90%是普通常見病,而居前五位的常見病就佔到就醫人數的50%,也就是説普通常見病佔用了大量的醫療資源。

  “我國有著幾千年的自診療的醫學傳統,一般的常見病可以通過自診療得到解決。恢復民眾的自診療能力可以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社會問題。”知療科技研究部總監陳曉迪博士表示,中醫治療是從表症入手,如面部是否發紅、咳嗽是否有痰等,患者本人很容易體會和描述,通過對表症的體會,借助移動醫療工具,就可以完成自診療的過程。

  目前的移動醫療主要有四種類型,其一是研製可穿戴設備;其二是做醫療周邊服務,如幫助掛號、停車、醫療付費等等;其三是提供問診服務,溝通患者與醫生;其四是提供關鍵詞搜索。洗凡認為,目前存在的所謂的“網際網路+”、大數據醫療概念,大部分與“治愈率”無關,實際上是“泛醫療”概念,而不是醫療的核心概念。如果想讓網際網路造福到患者個人,最方便的就是讓患者利用自診療的工具,做到小病早治,不僅操作簡單快捷,而且大大減少費用。

  2016年3月26日,由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佈的首部醫院藍皮書《中國醫院競爭力報告(2016)》指出,由於缺少商業保險和醫生多點執業等配套政策的支援,中國網際網路醫療健康行業一直在醫療的週邊遊走,存在嚴重的同質化、表面化問題,基本還停留在預約掛號、資訊諮詢、網路問診和藥品購買等環節。專家表示,未來整個社會醫療服務呈現扁平化狀態,大致格局是約佔現有門診總量百分之二十的危急重症、事故創傷、重大手術等醫療服務,交由中高等醫院提供服務;百分之二、三十的常見病、慢性病,交由基層醫院、個體門診提供服務;約佔百分之五十的常見病,由各個家庭自診自療,在這個格局的形成中,自診療將發揮了重要作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