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徵信業多元化格局初現

  • 發佈時間:2016-04-05 22:30:55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秦志剛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國內個人信用交易的不斷壯大,市場對徵信産品和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個人徵信行業有望成為一片新藍海。波士頓諮詢(BCG)日前發佈《中國個人徵信行業報告(2015)——應時而生、雛形初現、任重道遠》指出,中國徵信業的發展還須突破立法立規、基礎資源供給和信用文化建設這三大瓶頸。

  2015年,中國個人徵信商業化、市場化發展的大幕開啟,各類民營徵信機構摩拳擦掌,在積極申請牌照的同時,依託股東背景和産業生態開始了各種形式的探索和創新。央行主導的集中徵信系統負載過重,而薄弱的個人徵信體系直接影響了社會融資成本、放貸效率和行業的抗風險能力,制約了普惠金融的發展和經濟運作效率的提升,這就要求更加市場化的力量加入到行業中來,共同促進信用經濟發展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同時,隨著個人信用資訊需求的不斷擴大、數據處理技術的發展以及監管改革促成的良好商業環境,個人徵信行業有望成為一片新藍海。

  在頂層法律法規和監管的推動下,中國徵信行業雛形初現,搭建起了包含數據徵集、模型分析與徵信洞察和徵信産品應用在內的三大生態核心,大數據雲計算、機器學習等領先資訊技術的發展則在不斷促進行業的創新與進步。

  波士頓諮詢報告指出,未來中國徵信業要獲得發展,以下三大行業基礎建設亟待完善。

  立法立規,建立行業發展的基礎許可與信任。合理合法地進行個人數據資訊的採集與應用是個人徵信行業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我國隱私保護立法相對滯後,目前尚未正式出臺個人隱私保護法,《個人資訊保護法》仍在制定過程中,現行的法律法規在信用資訊採集和使用範圍上都缺乏明確的規定,導致市場上合法徵集信用資訊和不當採集、濫用公民資訊、侵犯合法權益的現象並存。

  因此,如何能在立法層面上儘快推進,明確個人資訊採集與使用的原則及邊界,特別是數據擁有者和使用者各自的責權利,是推動行業健康快速發展的根本性問題。

  整合共用,優化行業的基礎資源供給。

  數據是個人徵信行業的基礎資源,這一資源的供給目前存在數據源散亂、數據品質差、交易機制缺失三大痛點。如何優化數據資源的供給將是未來幾年整個徵信行業需要重點攻堅的議題。縱覽全球實踐,BCG報告給出了四條建議:推動數據標準化建設;加強社會公共數據資源的社會化增值開發;構建行業平臺,促進數據的交互和共同開發;打造産品口碑、鍛鍊服務能力,激發客戶主動數據共用意願。

  合理拓展應用場景,助推信用文化建設。信用文化是信用體系建設中的“軟環節”,但信用文化的形成與“硬條件”的建設是密不可分的。而徵信行業是創造“硬條件”的主體之一。當前,中國“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不健全,一方面守信激勵不足,另一方面失信成本較低,導致欺詐違約等失信現象比比皆是。淡薄的信用意識也抑制了社會對徵信産品的需求。而徵信産品的多元化場景應用無疑對於增強信用意識、支撐獎懲機制有重要意義。在海外成熟市場,個人徵信産品與服務主要被應用在金融借貸領域,但在生活場景中也有滲透。在德國,部分業主會要求求租者提供其徵信評分SCHUFA。在國內,租房、租車、住酒店等存在信用風險的生活場景中,目前的風控方法往往是押現金、信用卡預授權、押證件等手段,對於客戶與商家均有成本。如果能夠成功引入徵信産品作為決策支援,惠民惠商。

  據波士頓諮詢公司合夥人兼董事總經理、BCG中國金融業智庫負責人何大勇介紹,目前,國際上個人徵信行業的主流模式可按照“誰是主導”和“有多開放”兩個維度分為三類:一是以法國為代表的政府主導模式;二是以日本和德國為代表的混合經營模式;三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市場主導模式。

  中國獨特的市場經濟制度環境、法律監管體系、個人徵信業務開展歷史沿革等因素決定了我們不宜生搬硬套發達國家既有個人徵信行業模式,當另辟蹊徑,自成一格。波士頓諮詢認為,未來我國個人徵信行業應更趨向於走公私兼營的混合型發展道路。

  從行業競爭格局的角度來看,中國個人徵信行業長遠將形成多層多元結構。預計中國個人徵信行業仍將出現少數巨擘,他們將通過相對應用廣泛的“通用型”徵信産品主導市場。當前由央行主導的徵信中心仍會是金融借貸場景中的核心機構,而大型數據擁有者結合其技術、資金與場景優勢,也將有望躋身行業主流。同時,“小而美”的細分領域冠軍依靠獨特的數據資源和專業的分析技術退守産業鏈上游,或者依靠深入的特定行業專長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場景決策支援等增值服務在細分市場中精耕細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