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國實體經濟初現築底信號 減稅降費仍是關鍵

  • 發佈時間:2016-04-05 08:05:4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承壓前行數載,我國經濟終遇築底回升契機。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3月全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2%,比上月大幅上升1.2個百分點,自去年8月以來首次回歸50%的榮枯線以上。與此同時,非製造業PMI也出現大幅上揚,結合此前由負轉正的工業企業利潤增速,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儘管國際評級機構相繼下調了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但在連續利好政策的刺激下,實體經濟已迎來“春風撲面”。

  PMI 、工業利潤向好

  針對3月製造業PMI超預期的表現,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分析指出,春節過後製造企業集中開工,近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均是製造業生産、市場回暖的重要因素。

  此外,製造業進出口市場需求重回擴張狀態,3月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0.2%,2014年10月以來首次升至臨界點以上,而進口指數為50.1%,也刷新了2013年12月以來的最高值。與此同時,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震蕩回升,部分流通領域重要生産資料價格持續反彈,企業採購活動趨於活躍,而製造業繼續向中高端邁進,固定資産投資回升,對生産和消費均帶來一定促進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受益於前期多項利好政策的釋放及企業去庫存提速,上周同樣由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4.8%,結束了連續7個月下滑態勢的同時,漲幅也實現了一年來的首次由負轉正。

  相較于工業生産數據的起伏,服務業的表現則一直強勁。事實上,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近年來服務業增速持續領跑,去年在GDP中的佔比更是超過了50%。而最新公佈的3月非製造業PMI為53.8%,比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為近兩年來的較大升幅,表明非製造業擴張步伐繼續加快。

  減稅降費仍是關鍵

  有了多項重磅數據的佐證,談及未來一段時間實體經濟的走勢,不少業內專家都給出了積極的預判。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訊部副部長王軍強調,製造業新出口訂單升至榮枯線之上,表明當前經濟運作的內外環境有一定的改善。由於歐美市場經濟度好轉,人民幣貶值對推動外需小幅改善也有一定幫助,他預計二季度需求端的改善和企業預期的轉暖都會延續。

  中國銀行國際所宏觀研究主管周景彤也指出,去年製造業在中國GDP中的比重為33.8%,製造業PMI上升預示著工業經濟可能會進一步好轉。而隨著“十三五”規劃更多重大項目的啟動,出口形勢改善,中國經濟增長或將企穩回升,繼續下行的概率較小。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服務業向好的基礎上,要維持實體經濟的“小陽春”,持續激活工業製造業是當務之急。

  首都經貿大學産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降低運營成本仍然是助力實體經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降成本的方式則包括減稅降費、降低融資成本等多個方面。而要繼續維持住當前的好局,降低貸款利率、放鬆貨幣流動性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但陳及同時表示,給實體經濟更多的金融信貸優惠,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矛盾性。他解釋稱,就行業而言,企業受惠面越大,實體經濟的整體情況肯定會越好;但從金融角度來看,企業受惠面越大,金融機構所需承擔的風險也就越高。

  無懼評級下調

  就在中國經濟承壓前行並略有好轉之時,兩家國際評級機構卻相繼下調了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3月2日,穆迪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由穩定下調至負面,3月31日,標普也跟進下調。在他們看來,財政狀況弱化、外儲持續下降以及金融風險上升等是下調評級展望的主要原因。

  對此,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近日表示,兩家公司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我國經濟面臨的困難,低估了我國推進改革、應對風險的能力,這種下調對我國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運作不會産生明顯影響。

  一系列數據也表明,中國經濟遠沒有評級機構口中那般危言聳聽。以負債為例,財政部金融司相關負責人曾表示,目前我國政府負債率僅為40%。經濟學家張連起也認為,在中國政府的支出中,投資佔比很高,大多數債務都對應著相應的資産,與其他負債國家相比,中國政府的債務風險比較低。

  史耀斌也強調稱,即使在全球經濟整體復蘇疲弱乏力的背景下,我國經濟依然實現了較高的增速。2015年,我國GDP增速為6.9%,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5%。而且中國提出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供給側改革等將促使經濟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潛力巨大、韌性很強、迴旋餘地非常廣闊。”史耀斌説。(肖瑋 南淄博 張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