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佈式殺傷”離戰場還有多遠?
- 發佈時間:2016-04-05 01:30:45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環球軍事
近日,美軍一艘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發射“標準”—6防空導彈,擊中了一艘退役護衛艦。外媒稱,此次試驗是美國海軍“分佈式殺傷力”概念的首次測試。“分佈式殺傷”即“使更多的水面艦船,具備更強的中遠端火力打擊能力,並讓它們以分散部署的形式、更為獨立地作戰,以增強敵方的應對難度,並提高己方的戰場生存性”。
從近年來美國海軍作戰思想和武器裝備發展演變的歷程來看,“分佈式殺傷”概念的提出可以説是水到渠成。當前,美國海軍著力發展的“協同交戰能力”和“一體化火控防空”能力逐漸成熟,在防空反導領域已經實現了“使用一個平臺的感測器向另一個平臺的火力打擊武器提供目標指示,最大化發揮分佈在廣闊海域艦船的整體作戰能力,並提高平臺戰場生存性”的目標。尤其是隨著技術的發展,當前美國海軍水面艦船部隊在目標指示能力、指揮控制能力、通信協同能力等方面又取得了長足進步,火力打擊裝備的通用性、適裝性、小型化水準進一步提高,“分佈式殺傷”作戰概念的技術可行性日益凸顯。
不過,雖然首次測試看起來很順利,但“分佈式殺傷”概念要從試驗場走向真正的戰場,還有幾個問題需要克服:
首先是分佈式部署艦船部隊的指控問題。與防空反導相比,在戰場複雜電磁環境條件下,分佈在廣闊海域的水面艦艇部隊有效執行對海、對陸目標打擊任務的難度更大,對美海軍網路化指揮、控制、通信和協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形成和維持廣大海域分佈式艦船的資訊閉環?如何保證對大量中遠端目標進行“分佈式殺傷”的有效性、可靠性、可評估性和及時性?這些問題可能還需要長期的演習、演練和技術攻關才能解決。
其次是後勤補給問題。“分佈式殺傷”概念要求由大量水面艦船承擔原來主要由航母艦載機承擔的對海、陸目標打擊任務,廣域分佈式部署艦船部隊的彈藥和油料消耗量均會有較大幅度增長。而且在戰時情況下,補給艦船需要在被補給艦船之間來回穿梭,增大了受敵潛艇或航空兵力攻擊的可能性。因此,要滿足“分佈式殺傷”作戰概念對後勤補給更高的特殊要求,美國海軍依然任重道遠。
第三是可用艦船數量問題。雖然美國海軍聲稱,眾多原先不擔負中遠端打擊任務的小噸位作戰艦船、輔助艦船或兩棲艦船都能夠通過快速加改裝實現“分佈式殺傷”能力,但其主要意圖依然是使盡可能多的主戰水面艦船(裝備有宙斯盾系統)和瀕海戰鬥艦(LCS)具備“分佈式殺傷”能力。但從當前形勢看,主戰水面艦艇的數量不容樂觀。戰時,如何保證可有效迫使對手ISR系統“飽和化”的“分佈式殺傷”艦船數量,將是美國海軍面臨的棘手難題。
第四是威懾有效性問題。誠然,對弱小的對手實施“分佈式殺傷”威懾是很可能奏效的,但如果對有一定作戰能力的對手實施威懾,則有可能出現事與願違的結果。例如,由於擔心“分佈式殺傷”對己方ISR能力的抵消作用,美國的作戰對手可能會在衝突一開始的時候就搶先攻擊那些高價值、高易損性目標,將局勢迅速升級到美國所不願見到的失控狀態。這將完全違背美海軍提出“分佈式殺傷”概念的初衷。
(作者單位:國防科技大學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中心)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