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專家:穆迪標普舉動如跳到中國腳面的“小耗子”

  • 發佈時間:2016-04-04 11:3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導讀】穆迪、標普先後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為“負面”,中國財政部、外交部先後作出回應。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本期關注:誰是真正的“負面”?

  央廣網北京4月4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標準普爾評級服務公司日前發佈報告,維持中國主權信用評級不變,但把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為“負面”。這已經是一個月來第二家國際評級機構“唱空”中國。此前,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發佈報告,維持中國主權信用評級“Aa3”,但將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為“負面”。穆迪的調降原因包括政府窄幅增加導致的財政狀況弱化、資本外流導致的外儲持續下降等;標普認為中國經濟再平衡的推進可能慢于預期,預計中國政府和企業杠桿率將惡化,投資比例可能遠不如穩定在GDP的30%-35%之間的可持續水準。

  針對國外評級機構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調整到“負面”,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指出,穆迪、標普把我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我國經濟面臨的困難,低估了我國推進改革、應對風險的能力。評級公司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實體經濟債務、國有企業改革、金融市場風險等方面的擔憂,是沒有必要的。

  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處在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希望有關機構能夠全面了解中國經濟發展情況,作出客觀的判斷。

  而在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內部控制委員會委員張連起看來,穆迪和標普的這些舉動猶如跳到第二大經濟體腳面上的“小耗子”,咬不了人卻“膈應”人。有悖于基本事實的評級結果不僅是對我國經濟金融運作狀況的盲人摸象,而且是一種帶有偏見和意識形態化色彩的“評衰”。

  張連起:穆迪在信用評級報告中將調降展望原因歸結為政府債務增加導致財政疲軟,資本流出導致外匯儲備減少,中國落實改革的能力存在不確定性。穆迪的評級是給投行和投資者看的,這一評級結果存在被一些不懷好意的人利用,借此再次唱空、做空中國的可能性。一個主要評級機構下調一個主要經濟體的主權信用、評級及其展望,通常意味著該國金融市場會出現波動,甚至有可能蔓延到本區域其他國家。

  國際上通常有兩個指標評價一國財政風險,一是赤字率,即赤字佔GDP比重不超過3%,二是國債餘額佔GDP的比重不超過60%。2015年中國財政赤字佔GDP比重僅為2.3%,即使2016年我們的預算是3%,根據我們的國情和財政支付能力也是必要和適當的。中國債務水準佔GDP的比重雖然升至40.6%,但是即使按照穆迪的預測,到2017年進一步升至43%也遠遠低於國際通行的警戒線和眾多發達國家的水準。必須看到,中國政府的債務和美歐日以及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的主權債務有一個本質的不同,就是我們國家的政府支出中投資佔很大比例,也即債務都對應相應的資産,這種資産和債務關係決定了同樣的負債率給我國政府帶來的負擔和隱患遠遠不能跟其他相同負債的國家或者地區比。

  至於地方政府債務,新預演算法實施以來,地方政府債務實施限額管理和評估預警機制已經得到了系統的加強,借、用、還的一系列規範清晰有效。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實現了市場化轉型,有關評級機構低估了中國單一制財政的支付能力,高估了“聽來的”風險,錯估了中國經濟巨大潛力韌性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活新動能的強大助推力。

  關於外匯儲備,截至2016年1月,中國外匯儲備降至3.2萬億美元,比2014年6月的峰值少了7620億美元。目前的外匯儲備規模仍然龐大,遠高於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充分滿足國家對外清償能力,也即這些需求綽綽有餘。此外,持續的貿易順差和外商直接投資流入又給它加了一份保險。我國的財政赤字和負債在償付能力內適當擴大,並不是單純的利空,反而是利好,適當花明天的錢解決當前結構性問題,補齊民生短板,在中國對外清償能力無余的情況下,外匯儲備減少,意味著強富於民和改善對於資産結構取得了較大進展。在一個長時間段上考察,這不是壞事而是好事。

  從市場影響看,穆迪下調我們主權信用評級展望之後,境內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人民幣匯率走勢,並沒有受到展望下調的影響;境外主權債券收益率、離岸人民幣匯率,也未因此出現波動,説明市場投資者還是保持了較強的信心和良好的預期。標普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依據呈現兩面性,一方面,強調這個評級對中國政府在今年兩會上重申的改革議程,以及中國經濟增長前景及其強勁的外部指標的看法。它在報告中指出,到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將保持不低於6%的強勁增長率,對應不低於5.5%的每人平均實際GDP增長率,當然這個數字比較保守。它同時指出,中國政府將試圖依靠強勁的信貸增長,支援公共投資進而支援經濟增長。隨著匯率政策的信號更加明確,匯率預期調整,由此産生的金融賬戶流出又會緩解。但另外它也表示了極強的擔憂,認為中國一些相對較弱的信用因素,比如每人平均收入相對較低、透明度較低、信用流動的受限程度較大,特別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步伐和深度可能不足以減輕現在推動經濟增長帶來的風險,政府機構也未形成與市場溝通傳遞政策意圖的有效途徑,從而加劇金融市場的波動性等。換言之,標普一方面看到中國的有利方面,但也表明瞭它深深的擔憂。

  張連起認為,國際評級公司是個典型的“錦上添花、雪上加霜”的短視者。當一國和地區經濟處於上行週期時,他們會漠視經濟增長中的潛在風險,給這個國家和地區送上漂亮的評級報告;一旦經濟處於下行週期,他們就會調降一國和地區的評級和展望,起到“雪上加霜”的效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相關評級公司分別連續下調希臘和南韓的主權信用評級,對市場預期和投資者信心産生負面影響,成為而一個不折不扣的“攪局者”。

  張連起:按照西方的評級體系,中國的主權信用不但低於美英德法等西方大國,甚至不如科威特、卡達、阿聯酋等海灣國家。儘管穆迪和標普的市場影響力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大打折扣,而現實的金融市場走勢也與他們對中國的主權信用評級的預測大相徑庭,沒有也不會跟著這個負面展望走。但不能因此低估其加碼影響,也不能因此熟視無睹。

  對於負面評級,我國作為一個有力量的經濟大國,第一,不怒而危的表示是,不怕,第二,提醒相關評級公司,就像我國香港證券期貨事務上訴處剛剛作出的對穆迪處罰1100萬港元的決定一樣,不靠譜的評級是有代價的,我們要把握中國主權信用評級主動權,在美歐主要媒體,由國內外權威民間學者發表系列澄清文章,對衝惡意眾口鑠金。我們的本土評級機構對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也應本著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做出對等展望,我們官方部門、民間機構要暫停于穆迪、標普等意識形態化的評級機構的交流合作,直到相關機構恢復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的專業性和客觀性為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