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財政部回應穆迪、標普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

  • 發佈時間:2016-04-01 16:0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3月31日,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就中國主權信用評級的有關問題接受了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

  中國經濟網:3月31日,標準普爾評級服務公司發佈報告,維持中國主權信用評級不變,但將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為“負面”。1個月內,已有兩家國際評級公司下調了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請問財政部對此有什麼看法?

  答: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主權信用評級一直在穩步上升,標普從“BBB”提高到“AA-”,穆迪從“Baa1”提高到“Aa3”,目前均為其評級體系的第四高等級。即使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在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歷最困難的時期,我國主權信用評級也在上升,這反映出我國經濟發展具備巨大的潛力和韌性。

  我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增長引擎和穩定力量。當前全球經濟復蘇面臨極其複雜的形勢,我國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是主動承擔國際社會責任、為全球經濟復蘇貢獻一份力量的切實舉措。即使在全球經濟整體復蘇疲弱乏力的背景下,我國經濟依然實現了較高的增速。2015年,我國GDP增速為6.9%,據有關數據顯示,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5%。

  同時要看到,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潛力巨大、韌性很強、迴旋餘地非常廣闊。“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了今後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提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發展新體制、優化現代産業體系等重大舉措。《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提高供給體系的品質和效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增強持續增長動力。中國經濟隨著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相關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實,將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這將為主權信用評級的長期穩定提供堅實的保證。

  此次穆迪、標普將我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我國經濟面臨的困難,低估了我國推進改革、應對風險的能力。評級公司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實體經濟債務、國有企業改革、金融市場風險等方面的擔憂,是沒有必要的。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和結構性改革取得的進展,評級公司還需要深入了解和全面評估。

  中國經濟網:評級公司下調我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對我國經濟和金融市場運作會産生什麼影響?

  答:市場信心和預期對現代經濟金融穩定運作具有重要作用。主權信用評級是影響市場信心和預期的因素之一,但是,一國的經濟基本面才是決定經濟和金融市場運作走勢的根本因素。評級公司將我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只是對一些風險表示關注和提示,對我國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運作不會産生明顯影響。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經濟增長階段轉換的“三期疊加”關鍵時期,外部和內部的供給和需求條件都發生了深刻變化。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週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及其相互作用,我國有必要保持合理的經濟增速,在量的基礎上實現質的飛躍,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從外延型向內涵型轉變,提高經濟發展的平衡性和可持續性。

  目前,我國經濟運作總體平穩,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並沒有改變。從增長動力看,經濟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第三産業增速明顯快於其他産業,消費基礎性作用得到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提高,固定資産投資結構也不斷優化。從增長品質看,全員勞動生産率不斷提升,單位GDP能耗逐步下降,並將通過促進技術進步、組織創新、專業化和生産創新,以及增加研發投入等,進一步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從增長環境看,經濟運作中的潛在風險總體可控,為增長創造了良好條件。比如,地方政府和實體經濟企業債務仍處於合理水準,人民幣匯率也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金融市場運作平穩。

  中國經濟網:《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請問財政部門在穩增長中如何發揮作用,並將在哪些方面加大力度?

  答: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調整陣痛、新舊動能轉換的新常態,需要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方式,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並加大力度,既能發揮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作用,又能在經濟增長速度、結構和動力方面實現定向發力,進行“滴灌”調控,加強預調微調。

  穩步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對我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適當擴大赤字、清費立稅、優化結構、提高績效,在供給端改善供給結構,促進發展動力順利轉換,在需求端提振有效需求,不斷釋放消費潛力,從而積極支援“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促進經濟平穩增長。

  對於“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要從以下方面來理解:第一,實行減稅降費政策,全面實施營改增,加大收費基金清理和改革力度,堅決遏制亂收費,減輕企業負擔。第二,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2016年全國財政赤字安排2.18萬億元,赤字率為3%,在適當增加必要的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的同時,主要用於彌補減稅降費帶來的財政減收,保障政府應該承擔的支出責任。第三,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繼續加大財政資金統籌使用力度,創新財政支出方式,盤活財政存量資金,保障教育、科技、社保、就業、脫貧、生態等重點支出,同時減少不必要或低效的支出。第四,提高財政管理效率,繼續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推動PPP立法,加強規範引導,培育市場發展;同時,繼續督促地方政府按照預演算法和國務院有關制度要求,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厘清政府與市場邊界,防範財政金融風險。

  中國經濟網:剛才您提到積極的財政政策中,要減稅降費,請您談談財政部在減稅方面將開展哪些工作?

  答:今年2月底,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召開併發布聯合公報,明確將盡可能採取增長友好型的稅收政策。所謂增長友好型稅收,就是如何能讓稅制更有利於釋放市場活力,形成合理的企業稅負,從而促進經濟增長。

  近年來,財政部門著力優化稅制結構,完善稅收功能,穩定宏觀稅負,推進依法治稅,積極推進增值稅、消費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等各項稅制改革。同時,為發揮稅收的宏觀調控功能,整合完善産業優惠政策體系,實施了一系列支援小微企業發展的稅費減免政策,完善了支援民生和創新領域的稅收優惠政策。

  作為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頭戲,營改增前期試點已逐步擴大到全國範圍的交通運輸業、電信業、郵政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並取得了積極成效。從今年5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將試點範圍擴大到建築業、房地産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並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産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範圍。此外,逐步推進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改革,全面推開資源稅從價計徵改革,落實鼓勵企業創新的財稅政策,繼續配合做好船舶噸稅、環境保護稅等立法工作。

  中國經濟網:金融領域一直受到國際評級公司高度關注,請您談談財政部門在金融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

  答: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完善的金融體系能夠以市場化的方式,有效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但是,金融領域的風險也會對經濟産生明顯的負外部性,尤其是系統性金融風險波及面廣,隱蔽性、脆弱性、傳染性強,具有準公共性的特徵。對於如何發揮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的作用,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各國財政部門始終保持高度重視。

  近年來,財政部主動採取或配合有關部門實施了多項措施,共同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支援實體經濟發展。在深化國有金融機構改革方面,不斷完善國有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推動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支援符合條件的國有金融機構在境內外發行上市,增強自身實力,健全風險管控等各項制度,強化激勵約束機制,增強機構活力和競爭力。在支援普惠金融發展方面,通過稅收優惠、補貼獎勵、貼息等措施,以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杠桿優勢,撬動金融資源重點“支農、支小、扶弱”,促進解決“三農”、小微企業和弱勢群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在建設金融風險防範機制方面,支援設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期貨投資者保障基金、保險保障基金,支援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打造了一張市場化的金融風險防護網,為投資者權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當前的形勢下,為了營造經濟穩定增長的良好金融環境,財政部門將繼續支援金融體制改革,縱深推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建設;同時,堅持底線思維,持續關注和防範金融信貸風險和企業債務風險,更好地發揮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的作用,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中國經濟網記者 曾金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