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實事求是 堅定信心

  • 發佈時間:2016-04-02 06:32:0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兩家國際信用評級機構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的主要理由,是對我國經濟金融運作中的一些問題表示擔憂。但如果仔細考察,兩家機構的評級並沒有反映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為防範化解風險所做的努力,評級結果依據的理由不充分。

  雖然仍然面臨著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新常態的中國經濟有巨大潛力、韌性和迴旋餘地,能夠實現平穩健康發展。當前我國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系列數據顯示今年經濟運作開局喜人。最新發佈的3月份製造業PMI為50.2%,比上月回升1.2個百分點,自去年8月以來首次回到榮枯線以上,反映了製造業生産和市場有所回暖。此外,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8%,改變了2015年全年利潤下降的局面。

  再如,評級機構關注的我國債務水準問題。我國政府負債率約為40%,赤字率在2016年提高至3%,兩個指標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均處於較低水準。同時,從我國政府債務的形成原因和內在結構看,包含一些較為有利的因素。地方政府性債務主要投向基礎設施領域,大多能形成相應的資産,具備較好的償債能力。我國還通過新預演算法建立了地方政府舉債融資的規範機制,使地方政府債務“陽光化”,納入預算並進行限額管理,有效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應該説,主權信用評級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對評級方法、評級結果往往存在分歧和爭議。因此,我們要以理性態度和平常心對待有關機構發佈的評級。市場各方也有必要以客觀、全面的眼光審視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作出實事求是的判斷,保持良好信心與預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