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海外代購陷生死存亡 電商大佬們怎麼看跨境新稅制

  • 發佈時間:2016-04-01 09:21:5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相較于跨境電商模式,原本就缺乏信任背書以及物流優勢的海外代購,一旦再失去了價格優勢,就將真正進入生死存亡時刻。跨境電商新稅制對行郵稅政策做出調整,將由原來的四檔稅目調整為三檔。業內人士認為,政策實施後,個人消費者特別是以往通過朋友、朋友圈進行代購的消費者海淘商品的成本將會增加,海淘代購模式的生存空間將被進一步壓縮。

  暴風將至

  跨境稅改前夜,海外代購行業波瀾起伏。消費者沈斌(化名)表示,朋友圈中做日韓代購的朋友已經開始囤貨。“南韓很多面膜、化粧品品牌都在大規模限購,就是免稅店限購,不讓中國人買。代購説4月8日後産品會大規模漲價,現在正在觀望。”

  區別於跨境電商平臺,代購是指通過個人代購買家,將海外商品“人肉”運輸或直郵回國賣給消費者。在4月8日前,通過跨境電商平臺銷售的貨品和個人海淘都是徵收行郵稅,這原本是為個人隨身行李或者親友間偶爾寄遞自用物品設計的稅種,稅率很低。但4月8日後,通過跨境電商平臺購物按照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分別計算稅費,而代購則執行新的行郵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物品進口稅率表》,行郵稅稅目由原來的四檔(對應稅率分別為10%、20%、30%、50%)調整為三檔(對應稅率分別為15%、30%、60%)。擁有多年代購經驗的在法留學生孫穎(化名)表示:“關鍵是看是不是會被海關抽檢到,商品進入海關時還有抽查環節,如果被抽到,又超過了規定的額度,就不能免征行郵稅了。而且新的稅收政策由之前的四檔稅目調整為三檔,行郵稅率終歸是提高了。”

  優勢漸失

  個人代購是最早的海淘族購物渠道,但在跨境電商模式興起後受到強烈衝擊。業內人士認為,因跨境電商具有的物流快、退稅方便、商品保障等諸多優勢,個人代購模式已經岌岌可危。在跨境新稅制實施後,個人代購僅有的價格優勢也將喪失。

  簡單來算一筆賬,以進口食品為例,如果通過跨境電商平臺購買,需按照11.9%的稅率繳納進口稅;通過個人代購,按照一般貿易,進口食品屬於第一檔稅目,需按照15%的稅率繳納行郵稅。從化粧品品類來看,跨境電商和個人代購的進口稅率差距更為明顯。稅改實施後,化粧品通過跨境電商平臺進口,需繳納17%的增值稅和30%的消費稅,按照應納稅額的70%徵收,合計進口稅率為32.9%。但如果通過代購形式,化粧品屬於進口稅率表中的第三檔稅目,需按照60%的稅率繳稅。

  由於個人海淘數量較大,海關是以抽查的方式進行檢查,有人可能心有僥倖,包裹未必會被收稅。但一位跨境電商從業者表示,“如果海淘連行郵稅都不交的話,那肯定會將剛發展起來的正規跨境電商相當比例的客流又推到處於灰色地帶的海淘中去,這肯定不是政策制定者的初衷。加大抽查和監管,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事實上,已經有代購人士表示海關抽檢有所收緊。從事代購工作的李菲(化名)表示,“最近兩周寄送的兩次包裹都被‘稅了’,估計是新政策要實施,所以抽查也變嚴了”。

  前景堪憂

  有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和我國公民海外購物消費規模達幾千億元,而同期我國對所有行李物品、郵遞物品徵收的行郵稅卻不到10億元。甚至有從業者承認,這是一個基於偷稅漏稅的灰色産業。

  蜜芽CEO劉楠表示,從海關來看,他們毫無疑問不希望把跨境的訂單推回到個人代購和水貨渠道。所以個人海淘的效率和體驗會下降,抽檢率會上升,買家“被稅”的幾率增加。有業內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坦言,政府的政策信號很明顯,既要把消費拉回國內,保障稅收,同時又要滿足消費者需求,提供更多的消費渠道,“直郵也將越來越規範化,合理繳稅將成為常態,而個人代購將面臨更多限制”。北京商報記者 李鐸 陳克遠

  電商大佬怎麼看跨境新稅制

  多渠道並舉保優勢

  波羅蜜聯合創始人許勝

  此前海淘熱確實推動了一大批創業項目瞄準跨境領域,但也有一批項目完全是看中了之間的一點政策紅利。50元免稅額度取消後,以保稅模式“套利”為主要盈利方式的平臺,平臺上的商品與自由貿易模式之間的價格優勢將會被拉低,平臺難免要進行品類調整,尋找新的優勢。波羅蜜通過海外倉、海外直郵、保稅倉並舉的模式,並將採購團隊設立在海外,享受海外退稅,在保證毛利率的情況下,依然存在價格優勢。

  以消費者需求為基準

  美購聯合創始人羽然

  在去年一年的過程中,美購涉及到很多的標品, B2C的産業結構中標品是非常核心的一點,所以整個大規模的貿易行為也是平臺追求的。如果消費者是平臺選擇品類的基準,一切以消費者需求出發,消費者在美購全球進口品需要什麼,平臺就提供什麼。標品只是發展的第一步,最重要的還是打鐵還需自身硬,還是全産業鏈的服務。

  抓住“非標”商機

  格格家創始人李瀟

  格格家做食品,顧客百分之九十幾是女性。食品有一個特點,吃貨喜新厭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特別女孩子願意嘗試不同的味道。跨境中的部分需求其實已經被過度開發,但還有很多有故事的産品,它們可能沒有很大的名氣,不是知名的品牌,這種東西在未來一年後會佔到格格家很大的比例,這是一個非標品。非標品是有意思的、國內不容易買到的那種東西。

  稅改打消不確定性

  蜜芽CEO劉楠

  新政不一定利空母嬰。紙尿褲去年剛剛下調關稅,最利空的是百元以內的南韓化粧品,從免稅到32.9%的稅,以及2000元以上品類,如輕奢,例如那些保稅區自營備貨的巴寶莉風衣和包包。稅改是把跨境電商未來的不確定性大部分打消,是一個特別好的政策。稅是非常公平的,是消費者去納稅,平臺代繳代扣,所以你在結賬的時候就清楚地知道交了多少稅。這對中國的零售是很先進的方法,我們在美國商品價格和稅價格是分開的,中國的稅是合在商品價格裏面的,這在零售業又是一個很大的革新,這個進步真的很大。

  跨境電商玩家優勢力量榜

  Top1 京東全球購

  盡顯地方風情特色

  京東全球購自去年4月上線以來,不斷開拓國際市場,現已開設德國館、美加館、澳新館等多個海外國家館。每個國家館首頁會根據海外市場的特色商品向消費者進行推薦。如京東日本館商品在母嬰、化粧、食品保健有所側重。

  Top2 天貓國際

  品類齊全任你挑

  天貓國際目前擁有來自美國、英國、南韓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千個品牌,並承諾均為中國內地以外的公司實體,商品均原産于或銷售于海外。主頁分設全球旗艦店、全球精選等專區,並有美國Costco超市、Macy's百貨等連鎖零售進駐。

  Top3 洋碼頭

  教你做時尚潮人

  “夠洋氣”、 “始終不變地帶領中國消費走向全世界”是洋碼頭給自己定下的使命。洋碼頭的掃貨直播很有看點,各種潮人“買手”會向你推薦符合你自身氣質的海外時尚新品,這也是不少海淘小白慢慢接觸海淘的“新兵營”。

  Top4 亞馬遜中國

  流行I.T産品集中營

  很多I.T發燒友會將亞馬遜中國作為海淘購物的首選地。亞馬遜銷售的Kindle電子閱讀器炙手可熱,此外,如數位相機、智慧穿戴等電子産品,依然被國內數位産品的深度玩家所認可。

  Top5 唯品國際

  折扣不斷價更優

  以“專門做特賣的網站”為口號的唯品會,商品折扣從未停歇過。唯品會自推出全球購專欄唯品國際後,通過建立海外國家買手團隊在海外精選全球熱門商品。

  Top6 網易考拉海購

  自營保障信得過

  網易旗下自營的進口商品特賣網站,從品牌授權、産地直採、售後服務等方面保證産品品質。每天上午10:00推出限時特賣更新,並承諾國內退貨售後無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