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專家呼籲歐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 發佈時間:2016-04-01 00:18:3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布魯塞爾3月31日專電(記者梁淋淋 趙小娜)歐盟觀察家網站日前刊登全球經濟和政策研究專家文章表示,歐盟應基於中歐經貿重要性及中國在市場經濟改革方面的努力,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從歐盟角度來看,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所帶來的長遠好處比短期損失更有價值,”諮詢公司“差異團體”創始人丹·施泰因博克在歐盟觀察家網站刊文表示。施泰因博克也是美國智庫印中美研究所國際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和新加坡歐盟中心的訪問學者。

  施泰因博克認為,歐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將促進中歐關係長期良性發展,有利於歐洲吸引中國資本投資,同時中國經濟創新轉型也將為歐洲企業創造機遇。

  依據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的附加條款,WTO成員需在2016年年底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然而歐盟目前仍在該問題上猶豫不決。一些遊説團體辯稱,歐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將削弱歐盟對進口中國産品的貿易防禦,對歐盟就業造成威脅。

  施泰因博克説,時代在變,中國經濟增長不再依賴出口,而是基於消費和服務的增長。他表示,歐洲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團體通常來自南歐遭遇困境的傳統行業如鋼鐵、陶瓷和紡織業,而大多數更具競爭力的歐洲國家包括英國、荷蘭和北歐各國,則支援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此外,施泰因博克説,歐盟應認可中國在經濟改革方面作出的努力。他説,中國已大幅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影響,相反,一些觀察者認為在幾個歐盟經濟體中政府扮演的角色則在增強。

  施泰因博克指出,另一個評估公共部門規模的辦法是政府財政收入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重,從這個角度看,歐元區平均佔比50%,高於美國和中國的水準。

  施泰因博克説:“中國在金融危機後選擇市場驅動的結構性改革,而美國、歐洲和日本卻還在徘徊。”他説,中國的競爭力現在不只是“低價”,還有“創新”。儘管中國人口眾多,但中國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重已超過歐盟。

  有媒體報道稱,美國向歐盟施壓,要求其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施泰因博克説:“美方做法和一年前反對亞投行的失敗做法一樣。”

  目前,不認可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主要國家包括美國及其部分盟友。施泰因博克認為,“這種情況更多出於地緣政治而非經濟原因”。

  目前,全球範圍內已有80多個經濟體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施泰因博克呼籲歐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也是歐盟最大市場之一,歐盟在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上的決定將影響未來幾年的歐中關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