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9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95後”殯儀館初體驗:大方曬職業 陽光面對生命送行

  • 發佈時間:2016-03-30 08:40:3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文/廣州日報記者溫利 圖/廣州日報記者陳楓

  又是一年清明時,瀟瀟春雨憶故人。清明,我們緬懷過去,祭奠先人,給遠方的人兒寄上一份真摯的想念。那你可曾記得,是誰充當了那次生命歸途的送行者?與大家對於殯儀館沉悶刻板的印象截然相反,南海殯儀館裏活躍著一群95後殯儀師,他們都是殯儀專業“科班”出身,甚至有人家境殷實,卻主動選擇加入殯葬行業,更有美女翻譯辭職跳槽進入殯儀業。當大多同齡人選擇把華燈璀璨的都市作為築夢場時,他們卻選擇每天穿梭在生命終點站,送逝者離開,給生者以慰藉。在一次次與死亡面對面的實習歷練中,他們對生與死開始變得坦然。他們的到來,讓原本略顯沉悶的傳統殯儀行業,變得更有活力。那麼,當初他們為何選擇這份職業,成為一名職業殯儀師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潛規則”?記者走進他們的世界,聆聽他們的所思所想。

  害怕時,沒有人幫你,就只有自我暗示和打氣。——丹丹

  現在,整個社會對這個行業從業者的成見與偏見慢慢被稀釋。

  ——南海殯儀館副館長張惠

  化粧前要先向遺體鞠躬,化粧的動作也必須輕,化粧後效果要做到自然安詳。——楊旸

  “95後”前臺諮詢任佩秋

  希望逝者有尊嚴地離開

  任佩秋:1996年出生,順德大良人。現為殯儀專業大二學生。

  1996年出生的任佩秋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順德人,講一口流利的粵語,這讓她在本地殯儀館實習時如魚得水。本月初,她與學校的四名同學開始了在南海殯儀館為期5周的實習。就讀于殯儀專業的她,被分到前臺諮詢崗,為逝者家屬提供業務諮詢、場地指引、葬禮司儀等服務。她是目前在南海殯儀館實習的唯一的女生。

  她説,當初選擇這個工作是因為太婆離去的刺痛。太婆生前跟她感情很好,但走時遵循的是傳統農村習俗,停靈了幾天后就匆匆告別了。“連正式的告別儀式都沒有,這讓我內心很不舒服。” 佩秋説,這讓她高考畢業之後選讀了長沙民政學院殯儀專業。她的想法很快得到在殯葬系統工作父親的支援。

  佩秋的夢想是成為一名中醫或者殯儀師,最終她選了後者。實習期間,她每天目睹著一場場不同的生死離別,穿梭在一個個傷感而遺憾的故事裏。“十幾天實習下來,我覺得通過我的服務,可以給逝者帶去安息,讓親人能放心地看著離開。” 佩秋稱,她對這份職業的理解就是:給家屬安慰,送逝者離開。

  “在外界看來,這只是一份普通職業。但事實上由於場合的特殊性,對專業化程度要求比較高。服務人員不僅要學禮儀,還要學心理學。”南海殯儀館副館長張惠如此評價這個工作。

  佩秋説,第一次接觸遺體的時候會害怕,但是投入工作狀態就忘記了。她雖然不怕逝者,但生活中她跟普通女生一樣,也怕天黑。

  “95後”遺體美容師楊旸

  給遺體化粧他先想到技術

  遺體美容師:楊旸,1995年出生,雲南昭通人。現為長沙民政學院防腐整容專業大二學生。

  防腐整容專業的楊旸,因為專業的關係,實習時直接被分到了遺體化粧崗。

  楊旸用“慌亂”一詞來形容第一次“實戰”的情形。“當時場面比較緊急,告別儀式的時間定在1點,留給自己化粧的時間只有十來分鐘”。楊旸説,“第一次很緊張,沒想到手一抖,粧便‘花’了。” 楊旸説,不過幸虧在一旁的師傅及時出手,讓整體的粧容看起來,比較自然。

  楊旸稱,遺體化粧師也有行業“潛規則”。如化粧前要先向遺體鞠躬,化粧的動作也必須輕,化粧後效果要做到自然安詳。非必要時身體要儘量減少與遺體的觸碰,以示對逝者和家屬的尊重。此外,對於本地一些“墊口銀”的風俗也必須尊重。“一天最忙的時候是下午1~3點,忙的時候10多分鐘一個,一兩個小時沒休息。”楊旸稱。由於專業的特殊性,楊旸也必須面對一些比較極端的遺體。“每次見到這種場景我的第一反應是,怎麼利用我所學的技術去修整它,而不是恐懼。”

  楊旸説,他來自雲南昭通的一個農村。最初考慮到就業前景好,現在家人對他也頗為支援。經過學習和實習,他看到了差距和提升的空間。“老家農村的葬禮愛折騰,也不文明衛生。” 楊旸回家把告別儀式的視頻給爸媽看,他們説希望自己走的時候也能這樣尊嚴、體面。

  95後殯儀師徐啟:要夾撲克牌練禮儀

  殯儀師:徐啟,1996年出生,內蒙古呼和浩特人。現為長沙民政學院殯儀專業大二學生。

  要成為一名職業殯儀師,要接受哪些訓練呢?眼前一身西裝筆挺的徐啟,看上去十分“紳士范兒”。徐啟説,在殯儀行業,穿西裝打領帶是工作服的“標配”。

  “上了大學才發現並不輕鬆。” 徐啟説,除了白天上課,學習相關專業課程,晚上9點20分~10點30分還要練一個多小時的形體禮儀。“站軍姿、踢正步、緩步,比軍訓累多了。” 徐啟説,除此之外,還要訓練轉身、起步、90度鞠躬,蹲下、扎鮮花籃等工作,經常汗如雨下。“印象最深的就是練習站姿,要求十指並攏,膝蓋繃緊,下顎抬起,老師會在十指縫、膝蓋縫、下顎處放置10張撲克牌,掉一張就不合格。” 徐啟説,這樣的訓練至少要半學期。

  同樣畢業于該院的張惠也表示,殯儀專業學生除了學習基本的禮儀,所有流程的業務也必須熟悉。

  殯儀館館長的煩惱——

  殯葬人才不好招 期待更多年輕人加入

  記者了解到,本地高校並無相關專業培養殯葬行業人才。南海殯儀館副館長張惠稱,由於學生意願率和就業面等原因,全國僅長沙、武漢、北京三所民政院校設置有殯儀相關專業。

  “目前殯儀館有工作人員100多人,且平均年齡都在35歲以上。”張惠稱,館內每年的業務量達8000多件,要滿足精細化服務的要求,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但是近年來,她們發出的招聘面臨無人問津的局面。“前兩天,我們在好幾個招聘網站上發佈招聘消息,要求學歷本科以上,結果很多人不理解,直言‘就這個行業還要本科’。”張惠稱,由於本地無專業院校,要招到懂得本地方言的人才就更加困難。

  張惠稱,與老一代的殯葬從業者被動或半將就適應殯葬行業不同,這些年輕的95後很多家境優越,都是出於自身對殯葬行業的理解而主動選擇加入這一行業的,他們對自己今後所從事的行業和崗位所面臨的問題和境遇也有深刻而專業的認知。另外,他們對待親友也不遮遮掩掩,贏得了父母、親戚等的理解與支援,有利於行業人員的穩定。

  張惠認為,這不光是年輕一代自身態度的轉變的結果。“現在,整個社會對這個行業從業者的成見與偏見慢慢被稀釋”。張惠也希望,這些新鮮血液的注入,能讓殯葬行業更加活力、陽光、透明。

  95後的新想法——

  他們在朋友圈大方曬職業

  由於特殊的職業屬性,讓不少70後甚至80後的殯儀行業的從業者向周邊的親友提及自身職業時總是諱莫如深。而在這群95後的同學身上,面對這份工作時卻多了一份陽光、坦然。三每人平均向記者稱,自己對身邊的朋友坦承自己所學的專業及將來從事的崗位,也沒有朋友因為自己選擇了這個看似特殊的實習崗位或專業排斥自己。

  “同學聚會時,還跟以前一樣,沒什麼可避諱的。甚至有同學打趣,要是今後他“挂”了,就指定我做他的服務人。”楊旸説。“朋友圈有工作感慨照發,看到一些殯葬行業的文章也照轉。” 任佩秋認為,這就是一份普通的職業,沒什麼可遮遮掩掩的。面對記者採訪照片能否見報的詢問,三人也不假思索地答應了下來。三人目前均無男女朋友,楊旸稱,這一行找對象都以內部消化為主,覺得順其自然就好。

  從翻譯到殯儀師 她覺得自己很幸運

  3個“95後”在南海殯儀館還僅僅是實習,而1988年出生的丹丹則是直接從外企跳槽過來。她外表靚麗、氣質出眾。從一家外國語學院畢業後,她到佛山一家外企給董事長當翻譯。然而骨子裏愛冒險的她卻在兩年前主動放棄了這份外人看來十分風光的工作,將簡歷投給了南海殯儀館,並成為一名殯儀師,入職後她剪去了自己的一頭長髮。

  和翻譯工作出入各種不同商務場合不同,殯儀館的工作是面向逝者和家屬。入職後,半路出家的丹丹首先要學會殯葬服務全套流程:從接待諮詢、到給遺體整容化粧、到開告別會擔任司儀,丹丹每一樣都要學著幹。面對遺體,丹丹説,從最初的害怕到適應,足足花了2個多月。“害怕時,沒有人幫你,就只有自我暗示和打氣。”丹丹説。殯儀館一年的業務量超過8000具,給遺體整容時,丹丹開工前總習慣性地詢問家屬死者生前喜歡什麼粧,甚至什麼顏色的口紅。“我想每一個人走前給家人留下的印象都是最好看的。”

  丹丹説,她很幸運也不後悔轉行,她的工作得到家人和丈夫的支援。但作為一名母親,覺得虧欠最多的是孩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