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千余噸鋼筋僅損耗0.59%
- 發佈時間:2016-03-28 16:30:58 來源:湖北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湖北日報訊 記者 廖志慧 通訊員 張穎 歐陽明勇
24日,中建三局天河機場T3航廈項目的傳統鋼筋加工棚裏,幾十名工人正操作著不同的機械,將一根根鋼筋加工成各種形狀。整個過程,都是靠人工搬上扛下,鋼筋折彎的精度,也不盡相同。
在幾十米外的BIM(建築資訊模型)數控鋼筋加工廠內,操作員邱啟明卻輕鬆許多。
他拿起一個條碼輕輕一掃,螢幕上立刻出現了用料單,點擊啟動,一根根鋼筋就被數控機床加工成各種形狀。很快,1000多根9米長的鋼筋加工完成。整個過程,邱啟明只用站在操作臺前監控即可,徹底告別“手挑肩扛”的工作方式。
另一張操作臺上,9米長的螺紋鋼原材依次前進,被剪切成所需要的尺寸,套絲、接套筒、再彎折成型……工人們要做的只是不斷將鋼筋抬上加工平臺、按下啟動鍵。“以前賣的是大力氣,現在照著系統提示做,幹活又快又輕鬆,安逸!”偌大的操作間,不到3名操作員。
説起來,這個神奇的條碼大有來頭。
傳統的建築施工圖紙是二維平面圖,在鋼筋翻樣,即轉化為三維立體結構時,由於各人對圖紙的理解不同,造成用料上的差異,浪費不説,還容易出錯,現場施工常常需要返工補救。
現在,中建三局在BIM建模軟體裏嵌入自主開發的組件,輸入相關參數,圖紙立刻搖身一變,30秒鐘就生成了一個生動的立體模型。鋼筋什麼形狀?多少根?怎麼擺放?電腦上一目了然。
隨後,模型將自動生成用料單。這些用料單將通過“BIM雲管理系統”下發到各個工位,也就是邱啟明手中的條碼。每個工位看到的料單不一樣。
照料下單、數控加工,不但尺寸、彎曲度等比人工加工更精準,還大大減少了損耗。
中建三局技術中心《鋼筋工程BIM技術應用研究》課題組負責人明磊介紹,“數字車間”已完成天河機場試點區域停車樓部分鋼筋加工任務,鋼筋總用量1506噸,只産生了8.9噸廢料,整體利用率為99.41%,而傳統方法加工鋼筋,損耗率約為3%。
先進的“數字車間”,不僅減少了工人的勞動量,也讓管理人員更輕鬆。手握一部手機或者IPAD,就能看到車間生産的“一舉一動”。“預生産數據、已生産數據,每天的任務量一清二楚。”明磊説。
中建三局的工地上,還將出現更多這樣的“數字車間”。“勞動強度大大減少,效率卻大大提高,BIM技術真神奇!”彎曲中心操作員秦澤建感慨道。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