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幹點什麼才是國際一流

  • 發佈時間:2016-03-27 06:05:5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北京,長安街旁。國家大劇院像一片文化的磁石,吸引著世界的目光。國內外的名家名團名劇目在此,無數熱情的觀眾在此。作為中國最高的藝術殿堂,這裡每天上演各種節目,無數人的夢想從這裡啟航。

  傳播藝術,滋養心靈

  豐富多彩的演出奠定了國家大劇院世界一流劇院的國際地位

  猴年春節,不少人選擇在國家大劇院品味藝術盛宴,過一個文化年。

  從正月初二至初六,黎巴嫩卡拉卡拉舞蹈劇場《一千零一夜》、“拉德斯基進行時”北京管樂交響樂團新春音樂會、北京京劇院傳統名劇《龍鳳呈祥》《四郎探母》《鎖麟囊》等、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兒童劇《三個和尚》11台24場精彩紛呈的演出為觀眾賀歲。

  在國家大劇院裏,觀眾獲得的不僅是滋養,還有啟迪。

  2015年12月22日,這是一年一度的“公眾開放日藝術節”時間。下午不到3點,音樂廳前已排起長隊。之前的“向軍旗敬禮”音樂會爆滿,觀眾們期待著半小時後的“歡樂的節日”音樂會。與日常演出不同,在這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奉上的音樂會上,每到曲間,指揮張海峰就像位老師,以幽默風趣的語言向觀眾介紹即將演奏的樂器、曲目風格。“單簧管在管樂隊裏非常重要,下面演奏的這首《餡餅波爾卡》就是一支著名的曲子。同樣的曲調,通過不同的律動,演繹出不同的風格。什麼風格呢?演奏時,我會告訴大家。”演奏中,隨著音樂變化,他向觀眾席舉起“波薩諾瓦”“曼波”“桑巴”等牌子,臺上台下融為一體。演出結束,掌聲經久不息。

  74歲的于淑珍是老北京,她住在北五環外的天通苑,老人上午11點就出門了。“這是我第一次來,確實好看,建築好、環境好、節目好。上一場我也看了,也是這個樂團演奏的,他們參加了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的現場演奏,特別棒!國家大劇院就像我們國家的牌匾,國家富強了,該有這麼個地方,讓老百姓欣賞到高水準的演出!”

  國家大劇院是國家最高表演中心,堅持高雅藝術定位,每年演出場次不少於800場。8年間,有7000多場演出在這裡上演。曾經,北京觀眾“每年等一劇”,如今,卻是“演出無淡季”。每年的歌劇節、五月音樂節、八月合唱節、舞蹈節等吸引著各國的表演藝術家在這裡登臺,世界級大師和頂級名團頻繁到訪。細數這些年大劇院鋪就的“星光大道”,不難發現,幾乎所有殿堂級藝術大師和著名院團都在這裡亮過相:阿巴多、西蒙·拉特、楊頌斯、洛林·馬澤爾、艾森巴赫、普拉西多·多明戈、何塞·卡雷拉斯、烏戈·德·安納、強卡洛、諾伊梅爾……從指揮家、歌唱家到演奏家、舞蹈家,從著名導演到頂級舞美設計師,還有柏林愛樂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費城交響樂團、倫敦交響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等世界名團。多明戈已與國家大劇院合作了兩部歌劇,他在排練中説,“我期待著與大劇院進行第三次合作”。他們與國家大劇院頻繁而密切的合作,有力證明了國家大劇院作為世界一流劇院已確立了自己的國際地位。

  藝術普及,“滴灌”無聲

  敞開藝術的大門,告訴人們什麼是美好

  從成立的那一天起,國家大劇院就確立了“人民性、藝術性、國際性”的宗旨,以“藝術改變生活”為核心價值理念,努力成為國際知名劇院的重要成員,國家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藝術教育普及的引領者,中外文化交流的最大平臺,文化創意産業的重要基地。

  藝術普及,在國家大劇院被稱為“滴灌”工程。截至2015年底,8300余場藝術普及教育演出及活動惠及了不同的群體。

  國家大劇院藝術普及教育部部長王大羽總是很忙。見到他時,他正在張羅當天的青少年普及音樂會。他對音樂普及活動如數家珍:每週一次的週末音樂會、每週末的經典藝術講座、每年400場的空間演出、每年100場的講座演出……在這些普及教育活動中,不少知名藝術家與青少年同臺演出,一起排練,孩子們特別興奮。王大羽説,“做好藝術普及確實不容易。藝術普及,要了解各藝術門類,知道各門類裏最好的藝術家,還要了解觀眾。這些年做下來,我們越做越高興,責任也越來越重大”。

  普及教育,不僅發生在大劇院內,很多活動走向了社區、學校和軍營。

  午後,北京市第166中學附屬校尉衚同小學教室裏,孩子們正在上一節京劇課。國家大劇院“京劇進校園”活動正在舉行。“京劇的四功五法是什麼?京劇的四大行當是什麼?不同顏色的臉譜代表什麼含義?”講臺上,中國戲曲學院的老師演示著“手眼身法步”,孩子們認真地模倣著,興趣十足。古老的國粹在課堂上活泛起來,充滿了魅力。2014年起,國家大劇院與校尉小學、自忠小學合作,承擔了學校全部的美育課,他們聘請老師幫學校辦起了話劇班、舞蹈班、手工班等。校尉衚同小學五年級班主任吳薇説,“這裡的孩子大多是打工子弟,他們走進國家大劇院,欣賞過京劇、歌劇、芭蕾舞等。每到課間操播放音樂,孩子們都能叫出曲名”。

  自製劇目,種下未來

  優質的原創作品,是向藝術高峰攀登的階梯

  《簡愛》《阿依達》《駱駝祥子》《王府井》……這些國家大劇院傾心打造的原創作品已成為經久不衰的劇目。

  打造原創劇目,考量的是一個劇院的綜合能力,從選劇本、請導演、選演員到排練、舞美、燈光、音響、服裝,每個細節都要付出心血。

  “藝術生産是大劇院的三大核心業務之一,我們一直轟轟烈烈地堅持藝術生産,為什麼?原因有二,第一,按照國際慣例,藝術生産是大劇院的立院之本;第二,在當今這個時代,人民呼喚藝術精品的出現,這是我們的責任。”國家大劇院副院長、新聞發言人鄧一江説,8年,國家大劇院從零起步,打造了59部自排劇目。“我們是從2008年正式啟動自排劇目的,2010年,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合唱團成立後,開始有規模地進行藝術製作,主要以歌劇為主,同時兼顧話劇、舞劇、戲曲,每年推出8部左右的劇目。”2015年,是國家大劇院藝術生産的豐收年,推出了12部劇目,而國際知名劇院的生産規模一般在6到8部。除了量的突破,品質的提升、製作的精良、管理的規範、市場的反映也業績不凡。在藝術製作水準上,每部劇的主創、主演團隊都在國際上選聘,從劇本、演員、製作、作曲、舞臺設計等各個環節打造精品,力圖做到“做一部、立一部、留一部、傳開一部”。這些自製劇票務銷售量平均已達到86.6%,有的劇目銷售率達百分之百。

  新編歷史京劇《正考父》的作曲、指揮朱紹玉是第四次與大劇院合作。他説,“大劇院在藝術生産方面非常嚴謹。我經常在全國跑,不管是文藝界的還是普通觀眾,提到在劇院登臺演出或觀看演出,都感覺是心願達成了!在大劇院上演的一定是拳頭産品,在藝術品質、在思想導向上是標桿,傳遞的是正能量”。

  國家大劇院院長陳平參與和見證了這座劇院從零開始的發展歷程,“建院之初,國家大劇院就確立了‘人民性、藝術性、國際性’的宗旨,這三性合一,密不可分。從一開始,我們的目標是讓人民群眾感受藝術享受生活,推動中國表演藝術繁榮發展,促進中外藝術交流。可以説,這些目標我們一一實現了”。如今,國家大劇院已成為世界上藝術演出和藝術生産最活躍的劇院之一。

  很多人喜歡大劇院的建築,它像一隻鳥蛋,孵化著無數藝術愛好者的夢想。國家大劇院人有個共同的夢想——讓大劇院成為大眾心目中的藝術殿堂,成為“世界一流”的藝術殿堂。為了這個目標,他們又邁上了新的征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