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雲南昭通為何成為古猿最後避難所?

  • 發佈時間:2016-03-25 03:31:3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第二看臺

  近日,一篇題為《黏土礦物學指示中國雲南昭通盆地中新世古猿生活在溫熱和潮濕環境》的論文在Nature出版集糰子刊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首次詳細闡述了歐亞大陸以及其他地區古猿都滅絕後,昭通盆地作為歐亞大陸中新世古猿最後避難所的原因和機制。該論文也使被譽為“最後的古猿”的昭通古猿,再次引起國內外考古界的關注。那麼,昭通古猿是人類的祖先嗎?雲南昭通為何能夠成為古猿的最後避難所?

  發現昭通古猿

  2009年10月至11月,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吉學平等人,對昭通機場附近的水塘壩磚廠採煤場的古生物化石遺址展開了採掘。11月4日,他們發現了一個古猿頭骨化石,該古猿後來被俗稱為昭通古猿(正式學名為祿豐古猿祿豐種相似種)。經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古地磁測定,昭通古猿的年代為距今620萬—610萬年的晚中新世末期,是歐亞大陸最晚的中新世古猿遺存。

  研究表明,距今1700萬—1500萬年前,中新世古猿在歐亞大陸和非洲繁盛一時,中新世晚期後數量開始急劇減少。19世紀起,印度次大陸的西瓦立克山區發現了距今1250萬—850萬年前的西瓦古猿屬化石。20世紀,中國雲南先後發現了開遠古猿、祿豐古猿、元謀古猿的化石,年代距今1200萬年—700萬年。歐亞大陸其他地區的古猿似乎在700萬年前消失了。

  這次昭通古猿的驚現,使歐亞大陸古猿的生存年代一下拉近到了600萬年前。然而,為什麼在歐亞大陸其他地區的古猿都滅絕的情況下,600萬年前還有最後一批古猿在雲南昭通地區生存?昭通地區為何能成為古猿的最後避難所?

  揭開最後避難所的秘密

  2013年起,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張春霞副研究員三赴雲南昭通實地考察,與吉學平等研究人員一起對昭通古猿及其生存環境進行了深入研究,得到了中科院郭正堂院士和朱日祥院士的指導,並與世界上其他地區的古猿地點分析比較,終於揭開了昭通地區成為古猿最後避難所背後的秘密。

  研究團隊對中新世末期的昭通盆地水塘壩剖面上系統採集的古環境樣品進行了詳細的黏土礦物學和孢粉學研究。該古猿化石發現于煤層之間的泥炭層中,其沉積相與雲南開遠、祿豐、元謀和保山的古猿化石出土地點的沉積相(如煤層、煤層間黏土層或泥炭層)相似,黏土礦物學和沉積相分析結果表明,昭通古猿生活在溫熱潮濕的湖沼環境。

  為進一步獲得雲南尤其是昭通盆地作為歐亞大陸中新世昭通古猿最後避難所的原因,研究團隊將雲南古猿化石地點與西瓦立克地區和非洲的中新世古猿地點的植物群區劃,並對碳同位素等相關結果進行了系統對比。結果顯示,西瓦立克地區從森林到草地的生態轉變比非洲要晚得多,而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的雲南在整個晚中新世期間一直以熱帶、亞熱帶森林為主,生態環境沒有明顯的變化。這種熱帶、亞熱帶森林直到距今400萬—300萬年前的上新世中期才逐漸被幹冷的針葉林代替。

  研究團隊由此認為:青藏高原隆起與亞洲季風氣候的形成以及全球氣候變冷的共同作用,使雲南在地理上和氣候上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濕熱環境區域,延緩了幹冷氣候開始的時間,使昭通古猿有了一個長期適宜生存的地理環境,為歐亞大陸中新世古猿提供了一個獨特的避難所,因此昭通古猿才能生存到600萬年前。

  昭通古猿關乎早期人類起源

  “昭通古猿與我國早期人類起源探索有關,這是它最重要的價值。”吉學平認為。

  目前主流學術觀點認為人類起源於非洲,非洲最早的人科在600萬—700萬年前出現,大量的南方古猿發現于200萬—500萬年前。非洲最早人科成員的祖先是誰,來自哪,學術界還沒有定論,而昭通古猿發現于600萬年。昭通古猿的發現對研究比非洲早期人科更早的人類起源研究極其重要。 因為600萬年前是從猿進化到人的關鍵時期,而昭通古猿恰恰是最接近出現人類時間的古猿,並且適宜昭通古猿生存的濕熱環境延續到了300多萬年前。

  同時,昭通古猿面部基本完整,保存狀況極佳,僅有微小的變形。通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這具古猿頭骨眼眶呈圓角方形,且寬大於高,眉脊明顯開始發育,中面部寬短,突頜程度較弱,這幾項特徵使昭通古猿有部分最早的人類祖先的特徵。但由於是幼年個體,且只發現面部骨骼,對這一類古猿的特徵了解還很有限,仍需要更多的發現。(據《光明日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