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研討會首提判斷城市信用程度的三個標準
- 發佈時間:2016-03-24 16:0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3月24日電3月24日,新型智慧城市發展基金建設研討會在山東濟南召開,與會嘉賓就智慧城市建設展開了熱烈討論。螞蟻金服副總裁、芝麻信用總經理胡滔作了題為“科技+信用,智慧城市的未來”主題演講,認為城市發展有傳統城市、數字城市、智慧城市、信用城市四個階段。同時提出,城市發展的驅動力將由技術驅動升級為信用驅動,並在國內首次提出了判斷信用城市建設的三個標準,信用覆蓋度、信用普及度、信用便捷度。
城市發展四階段
胡滔認為城市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1.0傳統城市,從老百姓的感知來看,要到很多政府部門去辦事,排隊很長,手續非常複雜,要從一個窗口換到另一個窗口,一個大廳換到另外一個大廳。
2.0數字化城市,公共事業服務開始資訊化、數字化,社保、公積金等可以在網上查詢和繳納,但還停留在各自為政的數據孤島狀態。
3.0智慧城市,資訊從政府部門已經穿透到老百姓生活的點點滴滴,服務過程當中能夠感受到更多的智慧化,每個系統可能為你提供個性化服務,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服務。更多的公共事物可以在手機上辦理,老百姓在城市裏面感覺到很方便、很溫暖,每一個人都是被善待的。核心是以人為中心。
4.0信用城市,技術和資訊驅動帶來的智慧城市將走向以人文的信用驅動的信用城市。信用將成為社會的通行證,更多的人將享受到信用+科技帶來的便利,如廣州婦兒中心和芝麻信用聯合推出的先診療後付費,掛號、診療、化驗、拿藥,全程不付費,回家之後把全程的費用做一個代扣,節省大量的排隊付費時間。去圖書館借書,通常我們都要辦借書卡,未來的話是否可以直接去圖書館看書借閱呢?出國辦簽證,未來是不是也不用存款證明、保證金?旅遊的話,未來是不是可以不帶錢就旅遊……這些事情是不是都可以成為現實呢?因為信用,許多社會流程都將簡化、優化。
判斷信用城市三標準
胡滔認為智慧城市的靈魂其實就是信用,她認為判斷信用城市有三個標準:
第一個是信用覆蓋度:比如説我們今天13億的公民,有多少人他的信用是可以被評價的,如果我們各個大型的商業機構和我們各地的政府,能夠把一些數據開放共用,我們才可以對這些客戶做評價,每一個老百姓他的行為都蘊藏在這些大量的數據當中,所以信用的覆蓋度講的就是有多少比例的人群可以擁有客觀的信用評價,這個比例完全取決於整個社會的數據開放和互聯互通的程度。
第二個是信用普及度:有了信用普及度、信用評價之後,這個信用對他來講意味著什麼?有沒有什麼用?每個城市裏面他的信用在各個領域行業當中的程度,比如説在這個城市信用好的話他是不是可以免押金,這個城市信用好的話他辦簽證服務的時候是不是在網上辦證更便捷,或者申請貸款的時候,即便以前沒有貸款記錄也可以在網上快速提交我的信用記錄之後,可以獲得快速的審批,對於一些信用特別好的是不是可以獲得利率的優惠。從老百姓的感知的角度來講,他要知道我的信用對我來説有什麼用,有多少場景覆蓋了,有多少次享受到了這些優惠,這是信用的普及度。
第三個是信用的便捷度:即便很多人都有信用評價,也在很多地方可以用,如果這個使用的過程當中它的流程很差,你還是要多次不斷地重復的去提交各種申請,你等待審批的結果也非常的長,我們認為他也不是一個很好的信用城市。考量便捷度,可以測算下,導入信用機制後減少了多少流程、節省了多少時間,是不是讓用戶用得更舒服。
總結這三個緯度,就是,能用,用的地方非常多,每次用得非常舒心,我們認為這個城市信用程度就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