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吉林農民合作社:跟著市場調結構 多种經營防風險

  • 發佈時間:2016-03-24 14:37:4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長春3月24日電(記者郭翔)春分一過,東北的田間地頭開始忙碌起來。吉林省大安市民意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勇的電話響個不停,送雞雛的、買大蔥的、聯繫貸款的……還有20多袋小米種子堆放在劉勇的辦公室,“小米市場不錯,今年調減玉米種小米。”

  民意合作社去年種植700畝玉米。“每斤玉米價格降了1毛多,每畝減收150元,玉米這塊去年是保本。”劉勇説。但合作社賬面顯示,去年盈利達160萬元,創了新高。“大蔥是主利潤點,價格從去年秋季開始走高,一畝賺3000多元。還有一半的大蔥沒賣,如果全賣利潤會突破200萬元。”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是劉勇的經營策略。民意合作社成立之初也是單一種植玉米,隨著規模擴大到1700畝,劉勇意識到了風險,“玉米價格持續走高,土地流轉價格從每畝300元上升到1000元,利潤空間被擠壓”。劉勇在玉米價格的高峰期間建起了雞舍、大棚,轉向多种經營。“農産品價格波動大,防風險一方面要提前掌握市場資訊,另一方面要將波動大利潤高和波動小利潤較低的農産品組合生産。”劉勇説。

  翻開闔作社的生産目錄可以看到:年出欄100萬隻肉雞、70棟各式大棚生産果蔬、400畝大蔥、120畝圓蔥、700畝玉米。劉勇認為,合作社的多種産品組合經營更有利於帶動農民就業增收。村民王海軍和妻子將2公頃“責任田”流轉給合作社後,分別在合作社從事經營和田間管理,每年流轉土地收入1.8萬元,工資收入6萬多元。

  “160名村民在合作社就業,養雞、大棚果蔬都需要大量勞動力,如果所有土地都種玉米,用工可能只有現在的四分之一。”劉勇認為,農民就地就業,既有利於加快土地流轉建設現代農業,也能增加農民收入促進鄉村和諧。

  今年,吉林省將調減籽粒玉米種植面積300萬畝。“玉米庫存高,産銷區、國內外價格都在倒挂,玉米回歸市場定價是必然。”劉勇計劃今年再拿出一半的玉米種植面積改種小米,種子、農資已準備就緒,“小米需求中長期較好,用個流行詞就是合作社也搞供給側改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