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浙江上虞嚴查“釣魚工程”三年省下9億多元

  • 發佈時間:2016-03-24 10:55:4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杭州3月24日電(記者沈錫權、裘立華)政府投資項目由於“問題仲介”的介入,在實施中被隨意變更,最後成為腐敗高發的“釣魚工程”。針對這股歪風,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通過建立一整套嚴查嚴管制度,有效堵住了政府工程資金監管漏洞,運作三年多來,共減少了9.1億元的財政資金支出。

  工程“隨意變更”,財政資金被迫“釣魚式”追加

  地處杭州灣南岸的上虞區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當地城鎮化建設如火如荼,特別是政府投資工程比較多,暴露了財政資金監管不嚴的問題。

  章鎮鎮新南村提出對南村小水庫進行整治,工程中標價為23.7萬多元。可是剛動工沒幾天,村裏就提出因為山塘滲水需要加固,工程設計要變更,這一變更需要追加42萬多元財政資金,變更率高達177%。又如崧廈鎮呂家埠村西塘丘土地整理工程,合同價68萬元,決算送審造價157萬元,變更金額89萬元,變更率達130.9%。

  據統計,2012年及之前三年內,上虞區5萬元以上政府投資工程項目共有928項,發生工程變更的有693項,佔總工程數的74.6%。一些工程變更次數之多,也令人咋舌,崧廈鎮一農貿市場建設工程有97張變更單,增加預算近850萬元。

  上虞區委常委、紀委書記王永明説,變更過程中一些建設單位與仲介串通通過低價中標,再高價變更牟取利益,導致政府工程成為腐敗高發區。據統計,在2010年至2012年上虞區紀委查辦的案件中,涉及“工程腐敗”的幹部就有9人。

  因變更而引發的“工程腐敗”觸目驚心。2013年建設局邵某案,利益輸送特徵明顯,引發工程變更金額上千萬元;2014年鄉鎮人大副主席謝某,也有通過工程變更進行明顯的利益輸送,單筆受賄金額上百萬元。

  嚴查仲介組織,設立變更“警戒線”

  如何防範、杜絕政府工程項目領域變更腐敗?上虞區從2012年底起專門建立了“雙查雙保”制度,“查假保底線,查漏保公平”,即嚴查仲介提供的虛假證明、虛假報告、虛假發票,保法律底線;嚴查項目設計漏項、設計變更,保市場公平。

  上虞區紀委還嚴格要求,對1000萬元以內的政府投資項目,設計變更總額不能超過合同價的10%,超過警戒線,紀委馬上派人調查。

  在查處仲介違規違法行為過程中,上虞區紀委通報曝光14起典型案例,倒逼政府部門、建設單位和相關仲介嚴格把關。浙江某項目諮詢公司在東關高涇村裏河道改造項目中造價變更率108%,被紀委查清後,全區內部通報。而另一家仲介因涉嫌造假,項目負責人被終身禁止審核區財政資金。

  章鎮鎮農民集中居住區工程,承包商送審造價為1.23億多元的工程,曾經被通報批評的浙江某項目諮詢公司承擔了結算審計任務,最後實際核定造價為9980多萬元,總價核減2389萬多元,為財政節約了近20%的資金。

  “儘管承包商因為利益受損,過年時候還到政府來大吵大鬧,但這項新制度讓我們成功守住了政府的錢袋子,沒有出現大漏洞,沒有失職,我很欣慰!”章鎮鎮黨委書記章立鋒説。

  摘掉仲介“紅帽子”,剎住工程腐敗風

  嚴查仲介帶來了一系列變化。2013年至2015年,村級建設工程和政府投資項目兩項合計節約財政資金9.1億元,其中仲介服務費減少支出4000萬元。

  紹興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上虞區委書記孫雲耀認為,嚴查嚴管制度既能有效遏制腐敗,大大減少政府財政資金,減少信訪,又能對仲介組織起到有效的監管,促使仲介機構更好地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孫雲耀説,長期以來縣級基層仲介機構很不健全,少數還成了有各級政府背景的壟斷機構,“下一步上虞將在加大管理的同時,打破壟斷,徹底摘掉仲介機構‘紅頂’帽子,大力培育規範化、市場化仲介機構,徹底剷除‘問題仲介’‘釣魚工程’的土壤,堵住工程腐敗漏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