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內蒙古地區馬鈴薯肥料統籌管理一覽表

  • 發佈時間:2016-03-24 08:29:4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5月

  6月

  7月

  8月

  節氣

  月份

  穀雨

  播種期4月下旬~5月上旬;芽條期5月下旬~6月上旬;幼苗期6月上旬~6月中旬;現蕾期7月上旬;開花期7月中旬~7月下旬;塊莖膨大期和澱粉積累期7月下旬~9月中旬;成熟期9月下旬-10月上旬。

  根據各地無霜期長短,選擇晚熟、中熟或早熟馬鈴薯品種。根據生産目的,選用不同用途馬鈴薯品種。土壤要求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質地砂壤、砂土或輕壤,土壤肥力中等以上,農田較為開闊平整。耕翻深度一般20釐米左右,三年深耕或深松一次,使用90馬力以上拖拉機,深耕深度30釐米左右。

  生育時期

  上旬

  品種選擇

  清明

  4月

  中旬

  下旬

  上旬

  深耕整地

  立夏

  中旬

  下旬

  小滿

  上旬

  芒種

  中旬

  下旬

  夏至

  上旬

  小暑

  中旬

  下旬

  大暑

  上旬

  立秋

  中旬

  下旬

  處暑

  上旬

  白露

  9月

  中旬

  下旬

  秋分

  上旬

  寒露

  10月

  中旬

  下旬

  霜降

  播種

  播種時期機械播種播種量放苗、查苗病蟲害防治

  一般土壤10釐米地溫穩定在8℃左右時即可播種。

  田間管理

  使用馬鈴薯播種機播種,起壟種植一般大行距60釐米,小行距為40釐米,株距為38釐米,密度3500株/畝左右。一般按150公斤/畝預備種薯。

  出苗期間要及時查苗放苗,防止被地膜燙死。

  對馬鈴薯病蟲害要做到早防、早治,及時切斷病害傳播,對發現有病症的地塊,應每7~10天噴藥一次,連續噴2~3次以上,2種以上藥物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基肥:有機肥結合翻耕施入,一般施用量為1000~2000公斤/畝;磷肥作為種肥一次性施入,一般施用量為磷酸二銨30~40公斤/畝;鉀肥50%~60%做種肥施入,40%~50%做追肥結合

  灌溉隨水分次施入,一般鉀肥基施用量為硫酸鉀15~20公斤/畝;氮肥30%~40%做種肥施入,60%~70%做追肥結合灌溉隨水分次施入,一般氮肥基施用量為尿素8~10公斤/畝。

  追肥:一般結合灌水追施尿素20公斤/畝,其中苗期追施6公斤/畝,現蕾期追施10公斤/畝,膨大期追施4公斤/畝;追施硫酸鉀10公斤/畝,現蕾期追施6.5公斤/畝;膨大期追施3.5公斤/

  畝。同時建議配合施用硫酸鎂10公斤/畝,硫酸鋅1~2公斤/畝,硫酸錳1~2公斤/畝。

  水澆地一般採用滴灌種植,芽條期(播種到出苗期)一般不灌溉;幼苗期滴水1~2次,次滴水8~10立方米/畝;現蕾至花期滴水2~3次,次滴水10~15立方米/畝;塊莖膨大期滴水4次,次滴水10~15立方米/畝;澱粉積累期滴水1次,次滴水10~15立方米/畝。全生育期灌溉8~10次,灌溉定額一般為80~140立方米/畝。具體灌溉時間和灌水量,要根據降水量和土壤墑情進行調整。

  有機肥結合翻耕施入,一般施用量為1500~3000公斤/畝;碳酸氫銨40~50公斤/畝;磷酸二銨3~5公斤/畝;硫酸鉀2.5~5公斤/畝。結合降雨,于現蕾期追施尿素5~10公斤/畝。

  水肥管理

  水澆地

  施肥

  適時收穫

  旱地

  灌水

  在80%的莖葉枯黃萎蔫時,割去地上部莖葉,6~8天收穫。在收穫中要避免機械損傷薯塊,儘快裝袋,及時上市或貯藏。

  施肥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