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種馬鈴薯用肥三招要記牢
- 發佈時間:2016-03-24 08:29:45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內蒙古土壤肥料和節水農業工作站高娃白雲龍李曉龍文/圖
編者按馬鈴薯一直以蔬菜品種被大家認知,2016年2月23日,農業部正式發佈《關於推進馬鈴薯産業開發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十三五”時期馬鈴薯産業開發的目標,提出到2020年,馬鈴薯種植面積擴大到1億畝以上,適宜主食加工的品種種植比例達到30%,主食消費佔馬鈴薯總消費量的30%。
如今,“馬鈴薯”已成為新聞報道的熱點和人們關注的焦點,可不少沒種過的農民想種又怕種不好,眼瞅到了播種期,我們請來馬鈴薯主産區內蒙古的專家與您分享科學用肥方面的寶貴經驗。
作為馬鈴薯主産區,將馬鈴薯當作主糧産品進行産業化開發,已經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種植業的重點工作。自治區農牧業廳副廳長賈躍峰表示,2016年全區馬鈴薯種植要向脫毒種薯、加工專用薯和鮮食商品薯“三薯協調發展”,提高優質、早熟、加工專用薯和適合主食産品開發的品種種植比例,力爭到2020年,全區馬鈴薯脫毒種薯、加工專用薯和鮮食商品薯種植面積達到2:3:5的比例。
馬鈴薯産業開發正在大力推進,農民朋友可以説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歡喜的是,種植馬鈴薯會獲得更好的收益,發愁的是以前沒有種植過馬鈴薯,該怎麼種呢?科右前旗大石寨鎮礎魯村的海日正在為準備農資的事犯愁,去年他承包了1000畝的農田搞規模化經營,主要種植玉米,但由於玉米收購價格下降,同時生産成本不斷升高,刨去租地和農資投入的費用,幾乎沒有賺到錢。前幾天他在電視上看到國家正在大力推進馬鈴薯産業化開發,再加上這兩年當地種植馬鈴薯效益較好,他就尋思著今年調整種植結構改種馬鈴薯。雖然農田配套設施齊全,但苦於沒有種植經驗,特別是馬鈴薯肥料管理方面毫無頭緒,眼瞅著就要進入播種期了,每天著急上火。
平衡施肥補短板:
“缺了鉀肥馬鈴薯會不高興的”
“缺了鉀肥馬鈴薯會不高興的。”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樊明壽是馬鈴薯肥料管理方面的專家,他告訴筆者平衡施肥就像是木桶原理,每個木板就代表一種養分,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施肥也是一樣,一旦某種養分缺失,補充再多的其他肥料也無濟於事。
2015年內蒙古陰山北麓區氣候乾旱,並不太適宜馬鈴薯生長,但察右中旗余天龍家的馬鈴薯卻獲得了大豐收。“我家的馬鈴薯産量突破8000斤了”,余天龍興奮地逢人便説。不僅産量上獲得了豐收,同時商品率高達80%,經濟效益十分可觀。他告訴筆者,這已經是第五年獲得高産了。
不是誰都能把馬鈴薯種好的,余天龍的高産也不是一兩天做到的,主要是有科學的施肥指導。在播種前,當地土肥站就對他的農田進行了土壤養分化驗,發現嚴重缺鉀,於是就要求他在配方肥裏補鉀,同時建議他補充鋅、鎂等馬鈴薯生長需要的微量元素肥料。就這樣,按照配方做下來産量相當可觀。
地越種越薄,越種越沒勁,肥料投入特別是氮肥越用越多,但就是不高産,這是當地農民的普遍反映。“長期以來,內蒙古地區缺氮、少磷、鉀有餘的觀點,一直在誤導馬鈴薯種植。”內蒙古自治區土肥站站長鄭海春經常向農技人員強調,經過常年的耕作,現在土壤中的養分含量已經發生了變化,該地土壤中的鉀已經不足,而氮肥過量投入就導致了土壤理化性狀變差,馬鈴薯土傳病害也會相應增多,種植效益降低。在馬鈴薯的種植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科學施肥,平衡施肥,這樣才能把木桶短板補齊,馬鈴薯産量才能有保障。
統籌施肥提質效:
投入少了反而收穫得多
“減肥增效,就是要改變原來的施肥結構和施肥方式,統籌全年肥料管理,這樣才能保證高質高效。”內蒙古土肥站副站長林利龍在全區控肥增效培訓班上向農技人員強調,實現化肥零增長不僅要簡單地減少化肥用量,重點是保證農民的效益不減。
“2015年作物生長關鍵時期,雨是一場也沒有下,同時肥料用得少了,滴灌灌水也比我們的少,估計這裡的馬鈴薯産量不咋的。”去年9月底,在固陽誠誼農牧業生態公司的馬鈴薯田周圍,聚集著周邊前來觀看收穫的農民,這片農田是內蒙古自治區控肥增效示範田,通過統籌全年肥料管理,重點實施基肥深施、氮肥後移、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減少施用化肥10%。“我對産量有信心。”公司負責人尹慧麗笑著説。上午對地頭的馬鈴薯測産結果是每畝4900公斤,地塊中間的肯定還要高。通過實地測産,控肥增效示範區的馬鈴薯平均畝産高達4500公斤,較周邊農戶種植增産近50%。看到這個結果農民們紛紛感嘆:“還是得相信科學,投入得少了反而收穫得多了,這才是我們需要的技術啊!”
養分管理精準化:
6R方法與土肥水機一體化整合
“要把握住正確的肥源、數量、時間、位置、濃度、方法這6點,才能實現高效施肥。”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土肥水首席專家高祥照博士將這套施肥理論形象地稱為“6R”養分管理技術,在馬鈴薯的種植過程中不僅要平衡施肥,同時還要考慮施肥方法、施肥時間、施肥量、施肥部位等細節問題。
“水肥一體化技術是馬鈴薯種植水肥管理的一個突破,不僅實現了施肥時間可控,還能精確控制施肥量,同時新型肥料也能被廣泛應用。”武川縣農業局總農藝師聶向榮向筆者介紹,今年他負責的示範區基肥全部採用機械深施肥,這樣不僅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還增加了耕層厚度,改善了土壤環境,同時採用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進行水肥管理,在肥料品種選擇上也引入了新型液態氮肥,同時在後期增加鋅肥等微肥的補充。他説,在基肥施用相同的情況下,傳統施肥方式每畝要追施20公斤尿素,需要30元,新肥液態氮肥由於養分含量高、植株易吸收每畝只需追施4公斤,需要20元,這樣每畝不僅減少了16公斤的化肥用量,而且節約了10元的成本。傳統施肥區馬鈴薯産量在2500公斤左右,新型肥料示範區馬鈴薯産量能達到3500公斤以上,這樣算下來施用新型肥料每畝可增加純收益1000元以上。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