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挖掘土地潛力描繪增收藍圖

  • 發佈時間:2016-03-24 08:29:4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姜德輝

  2015年,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將土地整理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納入了為民辦十件實事之一。

  “去年,全區實施土地整理項目6個,共投入8655.39萬元,整理土地7.83萬畝,建成高標準農田6.87萬畝,新增耕地面積5478.47畝,無論是為産業發展,還是為群眾增收都奠定了有力基礎。”該區國土資源分局土地整理中心主任羅運貴如是説。

  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昭化區把土地整理作為基礎性工作做在前頭,把改善群眾的生産條件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為産業發展、脫貧奔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那麼,土地整理究竟帶來了哪些變化?近日,筆者走進該區進行了探尋。

  産業發展有空間

  從石井鋪鎮龍口村出發,沿著園區路,一直來到長嶺村,映入眼簾的是一眼都望不到頭的園區,該項目是去年實施的項目之一,面積達9488.51畝。

  “土地整理之後,我們這可以説是‘寸土寸金’,完全不需要擔心土地流轉不出去的問題。”石井鋪鎮黨委書記梁建生自豪地告訴筆者。“每天,我都會接到很多老闆想來承包土地發展産業的電話。”

  從無人問津,到企業紛紛前來,石井鋪鎮實現了華麗轉身。

  廣元沃土核桃專業合作社董事長張俊去年8月以600元每畝的價格承包了該村400多畝土地,種植了8000株核桃,同時還將套種葛根。他認為,土地整理之後,在企業投入與管理上大大降低了成本。張俊的“野心”還不僅在於此,他選擇長嶺村正是看中了該村緊挨著柏林溝國家級濕地公園的有利位置,“我們要把核桃園區打造成生態觀光旅遊園區,在長嶺村,我們還流轉了300畝土地,規劃建設有30多個品種的四季果園採摘園。”

  像張俊一樣流轉土地發展産業的不在少數。

  據統計,2015年全區通過土地整理共引進業主19家,流轉土地7118畝,形成了蔬菜、獼猴桃等多元産業競相發展的良好格局。

  蔬菜種植有新意

  石井鋪鎮既是城市蔬菜調節基地,也是昭化區十里蔬菜長廊的主要發展區,發展蔬菜已成為當地的共識。

  在龍口村,60多個蔬菜大棚格外醒目。惠興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該村流轉了520畝土地用於種植辣椒、南瓜、番茄等常規蔬菜。與此同時,該公司還拿出100畝土地作為立體農業示範園,種植冬瓜。“所謂立體農業,就是讓冬瓜不接地,在半空中生長,而且是每株一個。”該公司總經理劉大潤介紹到。“這樣的好處就是能讓冬瓜的日照更足、口感更好、形狀更美、産量更高。”他給筆者算了算,如果按照老方法種植冬瓜,每畝的産量在1萬斤左右,每個的重量在20斤左右,採用立體種植方法的話,每畝的産量能夠達到3萬斤,每個的重量不低於50斤,而且市場銷路會更好。

  農戶收入有提高

  談起土地整理有哪些好處,在核桃種植園區務工的長嶺村一社的黃盛俊深有體會。

  今年70歲的黃盛俊也是長嶺村一社的社長,在張俊的核桃園區,他有兩重身份,既是務工者,還是協調員。

  “有老闆來投資是好事,他們發展得好,家鄉變化才會更快,所以我們要大力支援。”黃盛俊説。除了幫助張俊組織勞動力,黃盛俊還主動協調解決張俊在流轉土地和産業發展中遇到的麻煩事兒,為企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

  從黃盛俊口中,筆者感受到了他對家鄉發展的強烈期盼。

  企業來了,群眾的收入渠道也就拓寬了,不僅有土地租金收入,還能在園區務工掙取薪金,甚至還能參與入股獲得股金。

  惠興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牽頭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在發展蔬菜的同時為全村25戶精準貧困戶免費發放種子、提供技術,並統一回收,保證他們的蔬菜有銷路,有力維護了種植戶的切身利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