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經濟快速發展吸引世界目光 用創新照亮光明前景
- 發佈時間:2016-03-24 07:4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亞洲經濟快速發展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成為引領全球經濟走出低迷的重要引擎。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南亞的國內生産總值(GDP)佔世界經濟的比重由1978年的20.04%增至2014年的30.88%。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2015年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增速高於世界平均增速一倍。
然而,世界上也有一些人對亞洲的快速發展的可持續性持懷疑態度,理由之一就是亞洲不擅創新,經濟結構難以改善。上世紀90年代,美國學者克魯格曼曾撰文指出,亞洲經濟缺乏創新活力,增長靠的是資本、勞動力的投入而非效率的突破。這種投入驅動型的增長方式無法突破“收益遞減”規律。在資本回報率下降的同時,資本需求增高就會推動資産價格虛增,進而産生資本市場泡沫和金融危機。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部分印證了克魯格曼的預言。當前,國際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一些人又重拾舊論,預言國際金融危機將繼美國、歐洲之後,傳導至亞洲,引發新一輪亞洲金融危機。但這種觀點忽視了一個基本事實,相比20年前,亞洲經濟的體質、效率、結構以及金融穩定性顯著增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亞洲國家愈發重視通過技術創新來促進生産效率提升、經濟結構改善、供給模式改革。
據統計,過去20年,亞洲國家和地區的研發投入已超過歐洲和美國。2015年,彭博社以研發經費、製造能力、高科技密集度、研究人員密集度、高等教育率和專利活動等為指標,衡量全球215個國家和地區的創新能力,共有7個亞洲國家和地區進入前50名。湯森路透公司根據專利總量、專利授權成功率、專利組合全球覆蓋率以及專利引用率評選出2015年全球最具創新力的100強企業,亞洲共有44家機構上榜。隨著創新能力大幅提升,亞洲日益成為引領全球創新的領跑者。
當今世界“第四次科技革命”呼之欲出,面對經濟結構性轉型,亞洲國家將科技創新視為突破增長桎梏、謀求未來長遠發展的關鍵。中國提出“中國製造2025”“網際網路+”等戰略,電子商務、網際網路醫療、交通互聯等新業態呈現井噴式發展,一些新興的創新載體,如電商平臺、眾創空間、新型孵化器、轉化基地等大量涌現。南韓2014年出臺“製造業創新3.0戰略”,並進一步細化完善,形成了實施方案。新加坡推出第六個科技規劃“研究、創新與企業2020”(RIE2020)。印度于2014年提出“印度製造”戰略後,又出臺“數字印度”及“創業印度”等配套舉措,強調創新和研發。基於最新的戰略,未來5年,這些國家將通過加強對創新機制、體制建設與保障、扶持對以資訊技術為引領的跨領域創新、加大政府與企業投入等手段進一步深化國內創新,以提振經濟、推動經濟轉型。
亞洲國家正努力開拓符合自身發展特點與需求的創新道路。中國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基於轉型發展需要和國內創新潛力提出的重大戰略,不斷優化創新環境,激發蘊藏在民間的無窮智慧和創造力。亞洲國家創新政策側重處理好政企關係,構建協同互助的産學研合作體系,促進創新成果轉化,推動解決創業、就業等現實問題。目前,中國、南韓、新加坡等國形成了一套由政府、企業、院校、研究機構、融資平臺等要素緊密結合的創新體系。以印度為代表的一些國家結合自身需求,在研究機構、人才培養、商業等領域推行“節儉式創新”,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實現産品價值的提高。符合自身特點的創新道路能夠有效改善亞洲地區中小企業活力不足等問題,促進各國經濟可持續增長,從而提供大規模就業機會。
亞洲創新方興未艾,為亞洲乃至世界的繁榮帶來無限動力。在邁向創新的發展之路上,各國還會遇到很多挑戰和困難,需要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更應加強亞洲國家之間的創新合作,以創新促改革、促合作,為發展注入生生不息的活力。今天的亞洲,正在用創新點燃新的希望,用創新照亮發展的光明前景。(原文來源:經濟日報作者:譚 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