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廣發等六家券商“救市”砸金超400億

  • 發佈時間:2016-03-23 02:30:42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三根大陽線,千軍萬馬來相見。”近期券商股帶動大盤上漲,又點燃了散戶們的熱情。不過,再回顧2015年下半年的市場大幅下跌,依然心有餘悸,彼時,以券商為主力的國家隊拋出真金白銀出手救市。

  截至3月22日,已有廣發證券招商證券等7家上市券商發佈2015年年報,除太平洋證券外,其餘7家券商年報中均披露了去年救市資金規模。據新京報統計,上述6家券商共計劃出416億元交由證金公司運作,以應對當時大幅下跌的市場形勢。

  分析師表示,根據券商已發佈年報測算,券商這部分救市資金目前浮虧約4.8%。上述416億元救市資金去年底的浮虧金額約為20億元。

  1 廣發“救市”資金超一年凈利

  由於劃撥資金規模與券商本身的經營規模正相關,位居券商第一梯隊的廣發證券成為6家券商的“領頭羊”,劃撥金額達139億元,而去年其凈利潤為132億元。

  “牛市的急先鋒都是券商股。”一位股民不無興奮地對新京報説。券商股帶動大盤拉出三根大陽線後,市場的情緒明顯被帶動起來。

  去年A股從牛市中掉頭急轉直下,兩市從6月底開始大幅下跌。7月政府出手救市,與市場休戚與共的券商成為主力。7月4日,首批21家券商聯合公告,將以2015年6月底凈資産15%出資,合計不低於1200億元,用於投資藍籌股ETF。

  此後,股市下跌的趨勢仍然未見好轉。去年8月29日,監管部門將直接參與救市的券商擴大到50家,按截至2015年7月31日凈資本的20%出資籌集1000億元,交予證金公司進行權益類證券投資。

  上述2200億資金是50家券商與證金公司簽訂合同後,由證金公司設立專戶統一運作。參與的50家證券公司按投資比例分擔風險,分享投資收益。

  截至3月22日,已有7家券商發佈2015年業績報告,除了太平洋證券外,其餘6家上市券商均披露了去年劃撥救市資金規模。據新京報統計,去年包括廣發證券、招商證券在內的6家上市券商共計劃撥救市資金416億元,如果與凈利潤比較,相當於6家公司凈利潤的90%以上。

  由於劃撥資金規模與券商本身的經營規模正相關,位居券商第一梯隊的廣發證券和招商證券自然成為6家券商的“領頭羊”。其中廣發證券的劃撥金額達到139億元,而去年廣發證券的凈利潤為132億元。

  廣發證券在年報中稱,2015年公司與證金公司簽訂了相關合同,分別於2015年7月和2015年9月出資人民幣103億元和35.5億元投入由證金公司統一運作與投資管理的專戶。

  招商證券的救市資金劃撥規模為92.87億元。此外公司還在年報中披露了當時維護市場穩定所做的具體措施。包括先後兩次合計出資92.87億元交由證金公司投資藍籌ETF等投資;將公司2015年A股股票方向性投資額度由凈資本的15%調整為不超過2015年6月30日凈資本規模的50%;承諾滬指在4500點以下時,在2015年7月3日餘額的基礎上,自營股票盤不減持,並擇機增持。

  “以上因素使得公司面臨的A股方向性投資規模急劇擴大,A股市場的波動將可能對公司經營生産造成重大影響。”招商證券在年報中稱。

  除廣發、招商證券外,光大證券的救市資金規模為58.57億元;東方證券為64.61億元;西南證券為36億元;東興證券為25.3億元。

  2 六家券商救市資金浮虧約20億

  根據目前券商披露的年報測算,截至2015年12月31日,包括廣發證券在內的上述6家券商救市資金的浮虧金額約為20億元。

  證券公司的兩撥大規模救市未能力挽狂瀾,A股此後依然下瀉不止,救市資金悉數被套。

  一位券商行業分析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根據券商已發佈年報測算,截至去年12月31日,券商交由證金公司運作的“救市”資金目前浮虧比例約為4.8%。也就是説上述券商的416億元救市資金去年底的浮虧金額為20億元。“上證指數只有漲到3600-3700點以上,這部分救市資金才可能持平或有盈利。”一位券商行業的人士説。

  上述分析師表示,根據目前券商披露的年報測算,截至2015年12月31日,券商劃撥給證金公司這筆資金大約浮虧4.8%。亦有媒體報道,光大證券救市資金的浮虧比例大概在4.7%左右。也就是説,截至去年末,包括廣發證券在內的上述6家券商救市資金的浮虧金額約為20億元。

  上述券商分析師表示,券商是真金白銀掏出去的,對公司肯定是有影響的。證金公司今年可能會按季度向券商披露投資收益情況,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1-2月份股市又有下跌,浮虧可能進一步加深。如果證金公司不向券商披露,券商也不會了解這部分資金的收益情況。

  一位券商行業的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大概測算過,券商救市資金入場時的投資成本大概在3600-3700點左右,所以當上證指數上漲到這個點位或者以上,這部分資金才可能持平或者盈利。“現在在3000點附近,今年是否能夠達到還不好説。”上述人士稱。

  3 光大等券商去年凈利增超100%

  劃撥到證金公司專戶的資金投資在券商年報中計入“可供出售金融資産”項目中,並未影響到公司利潤。

  不少分析人士此前對券商2015年年底的業績充滿擔憂,認為救市資金浮虧可能會拖累券商業績。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根據7家上市券商已披露的2015年報顯示,即便是凈利潤增速最低的東興證券,其凈利同比增長也將近1倍,約為96.42%。光大證券更是大漲269.7%,一掃兩年前“烏龍指”的陰霾;東方證券的凈利潤同比增速亦超過200%。其餘四家的凈利潤同比增速在100%以上。

  券商業績的高速增長主要是受去年上半年火爆牛市的帶動;同時,救市資金在年報中的處理方式也並未影響到利潤,而是影響凈資本。這部分劃撥到證金公司專戶的資金投資在券商年報中計入“可供出售金融資産”項目中,但並未具體披露收益和影響。

  西南證券在年報中稱,公司去年可供出售金融資産之所以出現較大幅度變動是因為本期新增證金公司收益互換;太平洋證券亦稱,由於參與證金公司收益互換交易,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資産餘額較上期有大幅度增長。

  “目前從已經發佈的券商年報來看,這部分救市資金都是計入可供出售金融資産項目,是以專戶産品形式放進去的。證金公司會有一個總表,因為是統一操作,所以每家券商的收益情況都是一樣的。證金公司披露總表,每家券商根據自己的投資額算收益情況。”一位券商行業分析師對新京報記者説。

  “可供出售金融資産如果是在持有期間發生公允價值變動,影響的是凈資産;如果賣掉了,那麼影響的就是凈利潤。”一位會計事務所的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

  一位非銀行業分析師稱,去年上半年股市異常火爆,因此今年券商業績同比增速下滑是有預期的,預計今年全年券商凈利潤大概同比下降40%-50%;上半年可能會更差,大概同比下降60%。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李蕾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