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北京民資孵化器生存樣本調查 今年將進入洗牌期

  • 發佈時間:2016-03-21 07:4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數日前,深圳的地庫咖啡以及北京的一家創業咖啡倒閉。這不僅在孵化器經營者的圈子激起了千層浪,也讓政府部門高度關注。在“雙創”的背景下,遍佈大街小巷的民資孵化器的生存狀況究竟如何?他們的經營是否已經擺脫“二房東”的模式?他們的困惑源自哪?目前,京津冀三地正在推進創業服務一體化,這能否讓民資孵化器柳暗花明?

  65家機構獲授“北京市眾創空間”

  ■2015年3月 首批11家眾創空間和1個眾創空間集聚區(中關村創業大街)獲北京市科委授牌。4月,14家眾創空間再獲授牌,首批授牌空間達25家。

  ■2015年9月 第二批40家機構獲“北京市眾創空間”授牌。

  ■2015年12月 第三批“北京市眾創空間”申報工作已展開。

  現狀:運營模式單一,還有很多孵化器停留在單純物業管理的“二房東”階段;多數孵化器停留在偽創新階段,創業咖啡、投資路演等服務同質化嚴重;未經調研,不了解區域産業基礎,盲目設立各類孵化器。

  機遇:日前,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眾創空間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提出了一系列指導意見,為眾創空間的發展指明瞭方向。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不斷推進,讓津冀將成北京創業服務輸出首選。

  建議:孵化器建設應差異化定位、特色化發展。通過一些差異化、專業化、特色化的孵化器建設,可以形成圍繞單個産業的生態體系,更迅速地構建生態環境。

  趨勢:2016年,孵化器行業將進入洗牌期,更多真正的創新型孵化器將在新一輪的洗牌中聚起更多的資源、創新出更多的服務、孵化出更多創新成果,引領中國創新創業進入新紀元。

  498家眾創空間獲科技部認定

  ■2015年11月 科技部公佈第一批眾創空間名單,136家機構入選。其中,北京市有27家機構入選。

  ■2016年2月 科技部公佈第二批眾創空間名單,362家機構入選。其中,北京市有30家機構入選。

  樣本

  創業咖啡

  從單純複製到回歸本源

  在中關村創業大街最南側的街口,有一個來街區僅有3個月的新丁——貝殼愛喜創業咖啡。坐在靠窗的卡座裏,窗外不時閃現懷揣夢想的創業者、被人環繞的投資者、前來學習參觀的取經者……天空雖然充斥著霧霾,卻也無法阻止他們心中的那團創業熱情。

  “這一幕,每天都在不斷上演。雖然就像是在看一個會不斷重復的‘拉洋片’,可每次觀看都會讓人充滿鬥志。每當遇到困難時,我都會跑到這幾家可以看到街區的咖啡館選一個靠窗的位置,靜靜地看上半天。”桌上僅有一個空的咖啡杯,一位聚精會神看著窗外的創業者給北京商報記者解釋起為什麼一個人花幾個小時去“發呆”。在這條僅有200米的大街上,無數像他一樣的創業者正為了夢想而奮鬥。

  五年前車庫咖啡第一次將“創業咖啡”這個名詞帶到這裡時,人們還不能理解它和傳統咖啡館有著什麼樣的不同,如今創業咖啡早已遍佈大江南北,成為創新型孵化器的一個重要載體。雖已經過多年發展,但還是有無數人無法明白創業咖啡的本質到底是什麼、該如何盈利,只是單純地將形式進行複製。

  “咖啡館提供的僅是一個物理空間,如果僅靠售賣咖啡那無疑是活不下去的,也無法真正起到孵化器的作用。創業輔導、創業投資、資源對接等創業服務才是創業咖啡的核心競爭力。”貝殼菁匯創新生態圈創始人張磊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虛擬孵化器

  輕資産初露尖尖角

  一年半前,中關村創業大街上一家特殊的咖啡館開始營業。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咖啡館,也不同於大名鼎鼎的車庫咖啡、3W咖啡等創業咖啡館。這裡沒有埋頭幹自己事情的顧客,大家熱衷於同一件事情;這裡不售賣咖啡,只提供“幹貨”;這裡不需要消費,還有禮品可以收……這裡,就是每週五下午才會開門營業的“週五咖啡”,談到當時的活動場景,週五咖啡聯合創始人兼總經理翁晶仍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我們當時搞這個活動的目的,就是通過平面媒體與創業咖啡,邀請創新者來創業大街,講述創新創業故事,搭建一個全新有趣、有料、有溫度的分享平臺”。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週五咖啡已明確了自己的定位:産業園區的“虛擬咖啡”,為園區提供社群服務平臺,經過實踐探索出園區社群服務“4+”模式,即園區+媒介+社群+服務的合作模式,通過線上線下活動,建立粉絲社群,共同打造針對産業園區、眾創空間的社群服務平臺,大家各自獲取所需的人脈資源和經濟收益。目前週五咖啡已與瀚海孵化器、磨坊工場等眾創空間、孵化器品牌進行全方位合作,複製週五咖啡社群服務平臺。

  “虛擬咖啡館好比‘軟體作業系統’(社群服務平臺)植入至‘硬體’(眾創空間)中,創業合夥人就是週五咖啡社群服務平臺主人,其中有專家導師團、服務機構聯盟、投資基金等聯合架設,就像‘軟體作業系統’可複製。像‘安卓’一樣的週五咖啡社群平臺搭建與眾創空間合作恰逢時機,因為眾創空間發展需要專業服務平臺,社群化的服務平臺才更多元、更適合。”翁晶説。

  老牌孵化器

  依然是不折不扣的主力軍

  在如今中國數以千計的孵化器中,創業咖啡等新興孵化器雖名聲在外,卻還未成為創業孵化中的主力軍。擁有充裕空間載體、優異地理位置、豐富資源的老牌孵化器無論在孵化數量還是在孵化品質上都牢牢佔據著主導地位。

  北京瀚海智業投資管理集團(以下簡稱“瀚海智業”)作為孵化器行業的一名老兵,接近100%的入駐率讓無數孵化器羨慕不已。從2003年成立至今已形成“301018+N”的孵化格局。30:國內外孵化器載體面積達30萬平方米;10:擁有5個國家級孵化器,1個國家級眾創空間,3個科技部認定的國際(中美、中加、中德)企業創新中心,1個科技部認定的國際技術轉移合作示範基地;8:在3個國家4個領域設立了8家海外園區;N:設立N個孵化中心,目前已設立東部中心(上海)、西部中心(成都)、南部中心(深圳)、北部中心(北京、天津),輻射周圍二三線城市。

  從數據上而言,瀚海智業無疑已經功成名就。“瀚海Plug&Play落地中關村創業大街揭牌儀式”幾個字卻醒目地出現在瀚海智業助理總裁李雷的電腦螢幕上。本月底,由瀚海控股集團和美國孵化器Plug&Play Tech Center共同成立的創新型加速器瀚海Plug&Play將攜手貝殼菁匯正式入駐中關村創業大街。“不論是什麼性質、什麼模式的孵化器,創新才是最大的競爭力。”李雷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瀚海Plug&Play將集聚中美雙方的資源優勢,實現海外項目和技術落地中國,本國項目走出國門,為創業人員提供強有力的支援,助推創業企業加速成長。”

  園區孵化器

  正在影響園區産業走向

  孵化器從來都不是以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出現,大多數孵化器都會依附産業園區而存在。園區運營者的思維,無疑也將決定著孵化器的命運。下轄E7·創業鷹巢、E7·創芯中心、E7·雲視聽中心3個自營眾創孵化空間和E7·創業公社1個合作眾創空間,空間面積共計1.2萬餘平方米,在孵各類小微眾創企業近百家,北京經開“E7創享家”的出現,給園區運營者帶來了全新的孵化器建設思維。

  “北京經開在原有豐富園區地産開發銷售、自持經營和孵化器運營管理的基礎上,以自持優質園區資産為支撐推出了創業生態服務品牌——‘E7創享家’(‘E7’有發端于亦莊一起創業的語意),逐步建起N3創業資源體系和7321創業生態服務體系,目標是打造全天候、樂享級創新創業生態圈。”據北京經開創孵板塊負責人白辰介紹,北京經開N3創業資源體系:即提供N種空間産品載體,包括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創業公寓空間載體;運營N個創孵機構為平臺,包括自營孵化器、合作眾創空間和引入的第三方創孵空間;整合N項創業服務為要素,基礎服務、解決方案、投融資等。

  “7321”服務體系則是7個E的創新服務理念(Easy容易、Economical高性價比、Efficient高效、Ecological生態、Encouraging支援促進、Enjoyable樂享、Excellent卓越);為創業者提供創業3度空間:辦公創業空間(辦公産品)、生活樂享空間(公寓社群)、生態空間(高能級創業資源);服務創業者的時間雙軸:以創客和創業時間為軸,提供的全程全天候的創業生態服務;打造1個創客勤務團隊:負責入駐創客7×24小時一切事務。

  趨勢

  北京溢出價值已流向津冀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眾創空間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提出了一系列指導意見,為眾創空間的發展指明瞭方向,例如鼓勵龍頭企業創業主體協同發展;加大獎勵扶持政策;引導與社會資本合作,完善和滿足創業投融資需求等。

  這釋放出一個信號,眾創空間要發展,聯合發展才是硬道理,其中有代表型企業與眾創空間的合作,産業園區與眾創空間的合作,眾創空間與眾創空間的合作,服務平臺與眾創空間的合作。翁晶表示,這些合作案例的出現並不是偶然,資源再整合,平臺化合作才是眾創空間發展的出路和機會。

  而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下,新一輪的産業機遇也正悄然顯現。1月28日,由天津濱海新區、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瀚海控股集團合作共建的“濱海-中關村瀚海117國際創新港”在天津高新區正式揭牌。據李雷介紹,項目已進入規劃改造期,改造完成後將形成3萬平方米的孵化空間。未來,將成為承載中關村和濱海新區品牌資源、服務京津冀科技融合的發展新支點。

  “一定規模的創業人才、適合的物理承載空間、優異的政策支援、力所能及的創業服務等都是決定我們是否要去外地發展的關鍵。”從中關村豐臺園保定滿城分園考察回來不久的張磊表示,目前眾創空間發展勢頭不錯,但也不能盲目跟風,一定要考慮清楚再開工,否則搞眾創空間將是一個美麗的“陷阱”。

  對於白辰而言,新一輪的産業機遇已可以預見。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不斷推進,眾多不符合首都功能的産業從北京向天津、河北等地進行疏解,同時鼓勵高新技術企業在北京開展技術研發、産品中試等創新型業務,有利於更多創新創業資源二次向北京集聚。北京經開E7創享家所在區域——北京亦莊定位為京津城際發展走廊上的高新技術産業和先進製造業基地,承擔著“疏解中心城人口的功能、聚集新的産業、帶動區域發展”的重任,北京亦莊有非常雄厚的産業基礎,創業團隊和小微企業有機會圍繞成熟産業基礎和龍頭企業開展“源頭性”創新和實在的“技術型”創新,工藝化、工廠化、成果轉化、産業化創新,預期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創業團隊和小微企業來北京亦莊創業,也會有越來越多小微企業到北京經開E7創享家投資創業。

  建議

  京津冀應實現創業孵化差異化

  在北京社科院副院長、北京方迪經濟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趙弘看來,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下,三地分工不同,發展水準也不一樣,創業孵化器的建設就更要科學。

  首先,孵化器建設應該遵循城市演變規律和産業梯度轉移規律。因為,孵化器集聚的是高端人才,和一般的製造業用人需求是有差異的。來自北京的高端人才,不可能一下就遠離北京,它要遵循梯度轉移的規律。距離北京較近的區域,建設孵化器的成功幾率會較高一些。此外,遠離北京的區域應發揮區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像石家莊、邯鄲等,在本區域擁有很強的影響力,擁有高校、科研等資源,應利用好這些資源,激活自身的創新活力。

  第二,孵化器建設應差異化定位、特色化發展。不應建設一般性的孵化器,要差異化。比如孵化生物醫藥産業,它的孵化條件就不同於能源、不同於新材料。通過一些差異化、專業化、特色化的孵化器建設,可以形成圍繞單個産業的生態體系,更迅速地構建生態環境。

  第三,孵化器應儘量與當地的優勢産業相結合,形成區域産業集群的延伸。比如,原來在做的轉化成果,通過孵化器的聚集效應讓它的産業鏈更加完整,創新鏈也更加完善,這樣有利於集群的發展。而集群本身也將形成品牌效應、要素的集聚效應,這又對孵化本身形成一種反哺。

  第四,孵化器應重在內涵建設,重在創新環境、創新政策的移植。北京經過近30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套有利於創新創業的政策體系和服務環境。津冀在孵化器的建設過程中,應通過定期和不定期的交流和合作,將科技金融、科技仲介、智慧財産權、創新人才、風險投資等服務功能引進來。建設孵化器不僅僅是要有物質載體,更重要的是有充實的服務內涵。

  行業

  創業服務將進入市場化階段

  目前,雙創是全社會最熱門的話題和最猛烈的風口,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傳統地産開發商、物業持有者、投資機構甚至是實業企業家紛紛進入雙創領域,各類型的眾創空間、創業咖啡、創業沙龍層出不窮、供應量巨大,但相對而言好的創業團隊和有市場競爭力的創業項目卻不足,為創新創業領域造成一定程度的市場泡沫和潛在風險。

  “預計2016年將會出現大批規模較小、商業模式不清晰、‘趕趟兒弄潮’的眾創孵化空間和服務機構倒閉風潮和大換血。”白辰説。對此,李雷也有著相似的看法,“只有經歷一輪洗牌期,讓偽孵化退出、真孵化成長,才能真正促進産業的發展。目前,所有的人都在説做咖啡、做投資路演、做創業輔導……這不能僅是紙上談兵,而應該要讓創業企業得到真正的服務、真正的實惠。雖然孵化器市場很大,但不是一擁而上就能起來的産業,這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沉澱期”。

  將目光放遠,孵化器的洗牌其實也是一件好事。它意味著創業服務真正進入大浪淘沙的市場化階段。市場化的基本要求就是適者生存,這對孵化器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僅僅找個空間、掛塊牌子、設些工位的粗放式孵化器必將逐步被市場所淘汰。

  “當下眾創空間發展模式還在探索中,還須升級迭代,原有的眾創+物業+資本+服務已經不能滿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之勢。眾創空間‘關門’、運營不善的案例已然出現,這未必是壞事,正是一波發展熱潮後洗牌的階段。眾創空間、孵化器的通病就是物業管理‘二房東’心態,租賃收益遠遠不能滿足運營成本,賠本賺吆喝的案例比比皆是。”翁晶説。

  “中關村的創業服務業既不是賣咖啡,也不是賣奶茶,而是在分享經濟時代讓創業更簡單、更專注、更高精尖的創業服務生態系統。”正像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所説的那樣,真正解決創業者痛點,可以讓創業變得更簡單、更專注、更高精尖的孵化器才具備生命力。這就要求,孵化器應在能力範圍內拓展業務並因地制宜探索多樣性、差別化服務,以滿足不同階段、不同領域創業者的需求。

  “洗牌”不僅不是孵化器末日的開端,反而是孵化器崛起的標誌,更多真正的創新型孵化器將在新一輪的洗牌中聚起更多的資源、創新出更多的服務、孵化出更多創新成果,引領中國創新創業進入新紀元。

  北京商報記者 韓琮林/文 方彬楠/攝 王飛/製表

  記者手記

  看淡“生死”才能獲得“新生”

  為什麼孵化器倒閉能成為大新聞?每天有無數的餐館、咖啡館關張,有無數的小公司消失,也時不時有知名企業宣佈破産……而這些都遠遠不如兩家孵化器的名氣來得快、來得大。究其原因,在國家雙創政策驅動下,創業創新正在成為潮流,“倒閉”這個逆流的聲音就顯得更加尖銳和刺耳。

  孵化器也好,創新型孵化器也好,眾創空間也好……無論有著什麼樣的名字,其實背後也只是一家家創業公司和一個個創業團隊。許許多多的孵化器本身就是一家創業公司,如果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創業公司死亡,又有多少人會關注?在矽谷,在網路泡沫高峰、創業最為容易的2000年,創業公司的成功率(或者上市或者被收購)也不過是2%-3%而已,絕大多數都夭折了。有多少人會記得和關注他們?大家記住的只是那為數不多成功者的名字。如果,將孵化器單純地當成是一家創業公司來看,它們的死亡無疑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僅僅是發展路上的一個必經階段。

  如今,位於中關村創業大街的車庫咖啡早已名聲在外,被很多人稱為“草根創業者的聖地”,而在它剛剛起步時,“門可羅雀”才是它的真實寫照,創始人蘇菂每天都在思考“還能撐多久”這個問題;去年被總理光顧的3W咖啡,也曾因連續虧損而差點關門……每一個創新型孵化器的成長,其實都是一本最好的創業教材,因為它們比創業公司更難成功。創業公司經歷過的它們都要經歷,創業公司沒有經歷過的它們也要經歷,因為它們不僅自己要成長,更要帶著許許多多創業公司一同成長。

  如今的孵化器産業就像是一隻正在經歷涅槃的鳳凰,只有看淡“生死”,在經歷烈焰的考驗後才能獲得“新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