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清理僵屍企業 國企如何手術

  • 發佈時間:2016-03-21 07:43: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董偉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去産能重點在鋼鐵、煤炭等行業,僵屍企業要清出市場,主要在國有企業。”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毅中近日説。在他看來,經過多年市場的風雨洗禮,民營企業已經習慣了優勝劣汰,而國有企業還有待適應。

  李毅中是在財經智庫主題座談會上如此表述的。該座談會的主題是“推動國企改革與‘雙創’融合,打造供給側改革的市場主體”。李毅中此前曾任中國石化總經理和國資委副主任,對國企的情形了解很深。

  所謂僵屍企業,是經濟學家彼得·科伊提出的一個經濟學概念,指那些無望恢復生氣,但由於獲得放貸者或政府的支援而免予倒閉的負債企業。這些企業具有“吸血”的長期性、依賴性特點,而放棄對他們的救助,社會局面可能更糟,因此具有綁架勒索的特徵。

  面對中國經濟當下的困局,僅從需求側著手已經很難有所突破,因此,中央果斷提出供給側改革,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以求提高社會生産力水準。清理僵屍企業被認為是化解産能過剩、推進供給側改革的關鍵點。而人們越來越多地把眼光聚集在國資領域。

  與李毅中一樣,民建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原監事王永慶也認為,“在供給側改革中,無論是當前還是長期,國企都應發揮重要的作用。”他指出,許多民營企業在這輪經濟不景氣中,已經受到了市場的懲罰;但國企受到懲罰的還不多見。追究國企領導者的責任,包括經營、投資失誤的責任,歷次改革中都將其作為一項非常重要的措施,可惜至今沒有完全落實。

  事實上,許多國企也意識到革新不可避免,靠熬一熬、挺一挺的老辦法難以繼續。在今年2月份召開的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上,時任國務院國資委主任的張毅稱,處置僵屍企業是繞不過的坎兒,是必須做的手術,肯定會引起一些震動,領導幹部要勇於擔當、敢於碰硬,按要求把工作做好,用今天的“小震”化解未來的“大震”。

  今年兩會上,新任國資委主任肖亞慶也指出,現在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的産業結構偏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很重,央企重化工行業資産總額接近70%。央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要主動作為。“要加大處置力度,積極化解過剩産能”。

  企業層面雖感痛楚,卻無分歧。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志平説,前15年,他在建工廠,差不多每個星期都會剪綵;中間10年他在收工廠,多搞聯合重組;現在,他開始關工廠。“我最近總是在給大家講,因為大家腦子裏很難接受,跟著你建工廠很高興,跟著你收工廠更高興,現在突然要我們跟著關工廠,真的接受不了。我説你接受不了也得關”。

  中國鋼研科技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才讓則表示,“有一批企業必須死掉,現在(鋼鐵)産能已經到了12億噸,真正的需求不會那麼高。所以去産能、供給側改革是必須必要的。”

  不過,清理僵屍企業並非只要勇氣和決心,還需要技術和智慧。很多變成“僵屍”的國有企業都曾在經濟發展中發揮過較大作用,既和各級政府有著密切的關係,又牽涉著無數從業者及其家庭。這就要求清理“手術”必須準而且穩。

  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説,與上世紀90年代集中實施的企業改制、轉型、一批企業破産關閉的情況相比,現在的環境已經不同。當年的一些行政化政策措施現在已經無法再簡單採用。如何在當前情況下做好壓縮過剩産能的工作,需要進一步細化措施和方法。他建議首先算清降低過剩産能的成本賬。各地究竟有多少企業屬於産能過剩行業,其凈資産還有多少,資産轉讓變現前景如何,它們在銀行貸款情況怎樣,資産抵押情況如何,所牽連的上下游涉及面有多大,各類職工安置費用需要多少,當地新增就業崗位的容量還有多大,等等。

  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會長莊聰生表示,清理僵屍企業必將帶來規模性的富餘人員轉崗,這關乎他們的切身利益,影響他們的生活,一定要妥善處理。“要對轉崗人員做好技能培訓,讓他們積極適應新環境,給他們創造條件在‘雙創’中發揮作用,使他們成為新供給的生力軍,而非社會的負擔。”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