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中為新舊動能轉換"開方":"雙引擎"驅動行穩致遠
- 發佈時間:2016-03-11 07:2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為新舊動能轉換“開方”——
“雙引擎”驅動行穩致遠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在政協經濟界別第34組小組討論間歇時,接受了《經濟日報》“金記者”的採訪,就當前經濟形勢、新舊動能轉換等問題發表了看法。
“當前,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化,經濟增速仍處於合理區間。但也要看到,經濟新常態下舊動力漸弱,新動力將生,正處於交替期,結構性矛盾突出,我們要認真對待。”李毅中委員説。
李毅中委員解釋説,所謂舊動力是指傳統産業,新動力是指戰略性新興産業和高新技術産業。目前,舊動力漸弱主要表現在傳統産業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出現經營困難、工業企業利潤增速下滑、地區行業和企業分化明顯;新動力則主要表現為相關産業投資增速和增加值增速均高於傳統産業,但這些增長不能完全彌補傳統産業的減速,動力轉換須防範青黃不接的問題。
從傳統産業看,由於需求的變化,多數産能嚴重過剩。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1%,比上年回落了2.2個百分點,是1998年以來的新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是負增長2.3%,虧損面是14.5%,增加了2個百分點,虧損額增加了32.4%。“這其中,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的困難更大些。”李毅中委員説。
那麼,該怎麼辦?
“對此,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經濟發展必然會有新舊動能迭代更替的過程,當傳統動能由強變弱時,需要新動能異軍突起和傳統動能轉型升級,形成新的‘雙引擎’,才能推動經濟持續增長,躍上新臺階。”李毅中委員説。
在傳統産業方面,李毅中委員認為,要通過技術改造推動傳統産業優化升級,盤活經濟存量。“據估算,我國有大概100萬億元以上的傳統工業資産。經過多年積累,我國工業體系已比較完善,當下經濟企穩主要取決於現有企業和産業能不能修復動力,能不能穩得住”。
“技術改造具有技術新、投資省、工期短、見效快、效益好等5個特點。工信部近期統計了2009年到2015年共7年的數據,結論是,中央財政出資1億元可帶動企業投資、地方財政、銀行貸款等20億元的投資。這20億元的技術改造投入,可新增工業産值30億元,新增利潤3.1億元。技術改造優勢非常明顯。”李毅中委員説。
因此,李毅中委員建議,“十三五”期間還是要加大技術改造投入,企業、政府要共同努力。要加大財政支援和政策支援,部門要及時發佈技術改造目錄,進行資訊指引。金融機構應加大技術改造貸款的支援力度,支援企業直接融資。科技部門需要産學研相結合,加強科技成果轉化。
李毅中委員説:“報告中對於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新興産業加快發展的內容,讓我們很受鼓舞。”這兩年高新技術産業發展很快,據統計,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去年增速為10.2%,近兩年始終比工業增加值的增速快約5個百分點;投資增幅17%,比工業投資增幅高出9個百分點。但問題是,佔GDP的比重小。據統計,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只佔工業增加值的11.8%,戰略性新興産業佔GDP不到8%。新産業增長很快,但還要加快發展。
在新興産業方面,李毅中委員認為,要發展好新興産業,形成新的發展動力,關鍵就是要掌握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就是要抓好科技創新,“這中間既要發揮好企業主體作用,也要發揮好政府的組織引導作用”。
“在新興産業方面要防止發展盲目性,要通過技術創新帶動發展。例如,前些年光伏産業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外部市場變化給行業帶來較大困難,教訓深刻。”李毅中委員舉例説。
“核心技術花錢買不來,讓市場也換不來,只能靠自主創新。‘十三五’期間國家17項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都要取得突破,並要將創新技術産業化。發展新興産業要依託現有工業體系,為新興産業提供技術、裝備、人才、市場、品牌等要素。要有國家、地方、行業規劃,差別化發展,防止新一輪的産能過剩”。
總之,李毅中委員認為,新興産業和傳統産業是我國製造業行穩致遠的兩台發動機,不可失衡。既要加大力度發展新技術、新産業,著力提高新發動機“功率”;又要致力於傳統産業改造優化,修復增添舊發動機動力。只有新舊動力同時發力,形成合力,才能為經濟增長提供穩定、持久的能量。(經濟日報記者 李 哲 梁 婧 王 晉 亢 舒 陳 力 楊開新 崔國強 歐陽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