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投資”撐起“歐洲信心”
- 發佈時間:2016-03-20 23:30:48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難民危機、英國退歐、恐怖主義威脅及一直無法達標的通貨膨脹率……一系列“壞消息”使歐洲的日子過得並不舒心。不過,最近公佈的一組數據或許能令歐洲感到些許欣慰。
世界知名律所貝克·麥堅時在巴黎發佈的最新報告稱,2015年中國對歐洲投資創紀錄地達到230億美元,超過同年中國對北美投資(170億美元)。報告還特別強調,自2000年以來中國對北美投資累計達1080億美元,對歐洲累計投資略低,為970億美元,而這一趨勢正在逆轉。
急歐所需
目前的歐洲正處於債務危機後的經濟復蘇階段,但全球經濟的放緩使其經濟增長很難通過貿易通道獲得更多支援,在此背景下,外部投資便顯得尤為重要。
商務部研究院歐洲部副主任姚鈴認為,這從債務危機後歐洲央行推行的貨幣政策中就可一窺一二。她解釋稱,隨著債務危機的影響逐漸消弭,歐洲經濟開始面臨增長乏力的問題,因此歐洲央行調整貨幣政策,由過去的“財政緊縮性”鞏固政策進入“投資刺激性”增長政策。無論是低利率市場環境還是不斷擴大的量化寬鬆規模,都為外部資本進入歐洲提供了便利。另外,同期進入實質推動階段的2015~2017年為期三年總規模達3150億歐元的“容克計劃”,更明確顯示出歐洲希望外部資本助力實現經濟復蘇的心思。
在歐洲寬鬆政策下涌入的海外資本中,中國資本尤其受到歐洲重視。姚鈴表示,這得益於中國的體量大、週期長和拉動項目時效率高的特點。
首先在政策上,“新常態”引領的中國經濟調整鼓勵企業對外投資,這決定了中國資本“走出去”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維持大體量的狀態。
其次在項目上,中國“一帶一路”構想中互聯互通、促進國際産能合作的目標與旨在促進基礎設施、新能源、資訊技術等領域投資的“容克計劃”不謀而合,這又決定了中歐在進行投資對接時將更為高效。
在此背景下,無論是2015年歐洲多國領導人密集的訪華行程,還是中國和歐洲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相關事項上的合作,都變得水到渠成。希臘國際經濟關係和合作發展部前部長康斯坦丁·A·帕帕多普洛斯近期更是公開肯定了中國投資對歐洲經濟復蘇的拉動。
他強調,在希臘經濟衰退期間,中國遠洋運輸集團比雷埃夫斯港口的開發區的項目是為數不多支撐其經濟發展前景的項目之一。在他看來,歐洲國家能從中國直接投資中獲益良多,歐洲應該抓住歐中利益互補這個背景,這是有助於歐盟國家引入外資、復蘇對外投資和經濟增長的大好時機。
仍有期待
更值得期待的是,現階段中歐合作的“熱絡”並不是全部,後期仍有進一步合作和開拓的空間。
中國國際現代關係研究院歐洲所副所長劉明禮期待,中國所倡導的“一帶一路”項下“亞歐互聯互通”與歐盟構建泛歐交通網路、中歐陸海快線、新歐亞大陸橋等基礎設施項目能夠得到進一步落實和推進,為雙方經貿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姚鈴則更期待《中歐投資協定》的進一步落實。她認為,以投資拉動貿易,如果中歐間相互投資能夠愈發便利,所帶來的連鎖效應必會為中歐貿易添磚加瓦。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Wuttke)也對國際商報記者強調,期望《中歐投資協定》能夠儘快達成。若談判達成,對中國而言,協定的成果將大幅超越中國此前與歐盟成員國單獨簽訂的雙邊投資協定的成果,並可能給中國帶來繼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又一輪經濟增長;對歐洲企業而言,則會使中國市場準入限制進一步降低,使歐洲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更加自由。
可以説,新形勢下中歐合作正展現出無限可能。正如在剛剛落幕的兩會上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對中歐合作所表述的那樣:“中歐之間其實不會發生戰略對抗,也沒有根本的利害衝突。相反,合作的需要越來越大,共同利益也越來越多。當然,事物是辯證的,中歐之間還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彼此一定會越走越近,步伐也會越來越穩。”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