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3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定點扶貧,這一諾“千金”重

  • 發佈時間:2016-03-20 07:45:2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不脫貧,就不脫鉤。”得益於農業部的定點幫扶,30年來,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全力以赴,攻堅拔寨,奮力脫貧。30年間,一個馱著恩施特有的“富硒茶”風餐露宿、四處叫賣的農民如今成了當地率先富裕起來的人。30年來,農業部支援恩施各類農業項目400余個,項目總投資40多億元,幫助全州累計減少貧困人口100多萬。恩施州地處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山區深處,全州8個縣市都是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恩施州委書記王海濤深情地説:“農業部定點扶貧這一諾,三十載一諾千金啊!”

  重點靶向,瞄著産業扶貧

  為民奔錢糧,特色農産品讓許多群眾蹚過貧困河流

  長期以來,恩施一直深受貧困折磨。龍鳳鎮二坡村新街組村民黃作玉還記得,當年全家勞苦耕作,靠種幾畝地,勉強夠填飽肚子。截至去年年底,恩施州323.4萬農村總人口中,貧困人口還有65.72萬人,貧困發生程度依然較深。

  農業部于1986年牽手恩施,定點扶貧,要讓恩施蹚過貧困的河流。30年來,一茬又一茬農業部幹部奔波在恩施的山山水水。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定點扶貧,是中國特色扶貧開發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的重要體現。

  找窮因,才能挖窮根。造成貧困的主要根源,是這裡現代農業産業基礎十分薄弱,必須外力引入,才能助推恩施走出貧困。

  做強特色産業。恩施地處富硒帶,擁有全球最大的獨立硒礦床和富硒生物圈,農産品因生於斯長于斯而被賦予“硒”的標簽。富硒,因此成為恩施農産品在市場上具有巨大競爭力的標誌。

  富硒馬鈴薯,成了市場的寵兒,成了恩施農産品一張亮麗名片。2015中國南方馬鈴薯大會在恩施舉行,離不開農業部第十批定點扶貧聯絡工作組成員、恩施州副州長馮忠澤的艱辛付出。正是他帶領州農業局、州農科院到農業部爭取馬鈴薯主食開發項目落戶恩施,成功舉辦“南方馬鈴薯大會暨招商會”及“品牌農業中國行——走進恩施”活動,並積極爭取承辦2017年中國馬鈴薯大會。在他的推動下,恩施州研究制定了《關於推進馬鈴薯主糧化的實施意見》,組織編制《恩施州馬鈴薯主糧化專業規劃》,向中國優質農産品開發服務協會成功申報“恩施硒馬鈴薯”區域公共品牌。

  富硒産品,走進了千家萬戶。為了推進硒産業發展,恩施將富硒産業作為群眾脫貧的重要産業來推進。在農業部的支援下,恩施州成功舉辦了兩屆“中國硒産品博覽會”,富硒産業成為州域經濟新增長極。目前,全州硒産業總産值達到280億元。

  磨礪三十載,恩施農村産業現出曙光。馮忠澤説,目前,全州農業總産值年均增長6.8%,糧食産量連續5年穩定在160萬噸以上,已建成湖北省最大的煙葉、茶葉、高山蔬菜生産基地和全國四大魔芋主産區、全國主要商品藥材基地。

  韓長賦表示,下一步,要繼續把産業扶貧作為定點扶貧的重點任務,充分體現並突出“産業+扶貧”,引進資本,引進龍頭企業,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産業發展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增收脫貧。

  提質增效,脫貧步伐可持續

  農村産業開始融合,轉了方式,調了結構

  “喝你六口茶呀問你六句話,眼前這個妹子(噻)今年有多大?”“你喝茶就喝茶呀哪來這多話,眼前這個妹子(噻)今年一十八。”在恩施的村村寨寨,流傳著《六口茶》民歌,承載著一代又一代青年男女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定點扶貧,讓恩施貧困群眾體會到了這一諾的“千金”成色。

  如今的恩施,農村産業開始融合,轉了方式,調了結構,脫貧步伐實現可持續。

  生態迴圈農業扎了根。30年來,農業部支援恩施大力發展生態迴圈農業。通過清潔能源入戶工程,初步形成了以沼氣池為主導,以太陽能生物質能為補充的多能互補格局,目前,全州戶用沼氣池達到56.2萬口。結合農業部沼氣扶持項目,恩施大面積實施了“生態家園富民工程”項目,農業部把恩施列入“全國10個迴圈農業示範市州”。全力打造的生態家園建設“恩施模式”,得到了農業部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被編入《湖北扶貧開發典型案例》在農村地區推廣。

  品牌農業起了步。説到農業部幫助恩施打造品牌農業,恩施州茶葉協會會長蘇方俊想起了往事:他參加2014中國茶葉博覽會時,農業部在恩施州挂過職的幹部、優質農産品開發服務中心主任張華榮多方面指導。按照“品牌農業”建設思路,30年來,恩施促進特色産業轉型發展,農産品品牌建設已經初具規模。目前,恩施有中國馳名商標4件,湖北省著名商標65件,湖北名牌産品42個。恩施硒茶、伍家臺貢茶、恩施玉露等品牌逐漸在市場有了名氣。

  休閒觀光農業顯身手。按照“開發一處景點,繁榮一方經濟,致富一方群眾”的藍圖,恩施休閒觀光農業已成為農民收入的新增長點。目前,全州旅遊産業每年吸收10萬農民就業,拉動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帶動全州每年減少貧困人口15萬人。

  各式各樣的提質增效方式,加深了恩施農村一、二、三産業的融合深度。王海濤説,現在,恩施農民搭上了“網際網路+”農業的順風車,全州電商小微企業和網店達2000多家,在擴大農産品銷路的同時,搭建了市場體系,增加了致富門路。

  扭住改革,打造脫貧新動力

  改革的紅線,牢牢地串在脫貧路徑裏

  “惟進取也,故日新。”湖北省農業廳廳長戴貴州説,定點扶貧牢牢扭住改革的牛鼻子,在創新體制機制方面取得新突破,就會打造源源不絕的脫貧新動力。通過龍鳳鎮這個“麻雀”,讓記者得以窺見恩施綜合扶貧改革探索之端倪。

  金黃色的油菜花把恩施市龍鳳鎮包裹在春天裏,像油畫一樣鋪在眼前。鎮黨委書記崔宇輝説:“通過改革實現脫貧,是龍鳳的一大創造。”

  按照在扶貧搬遷、移民建鎮、退耕還林、産業結構調整四個方面先行先試的要求,三年多來,龍鳳鎮已經累計實施項目135個,完成投資40.17億元。貧困人口由2013年初的7699戶24822人減少到目前2144戶6804人,脫貧比例達到72.6%。改革的紅線,牢牢地串在脫貧路徑裏。

  脫貧,是農民生活條件和農村公共服務的再造。

  有序開展扶貧搬遷。龍鳳鎮堅持政府主導、市場主體、規劃先行、農民自願的原則,配套落實扶貧搬遷、土地增減掛鉤、特色民居改造食物補助三項政策,提供企業代建、農民自建、政府承建三種建設方式,推行就地集中安置、就近轉移安置、梯次搬遷改造、民政福利安置四種扶貧搬遷模式。崔宇輝説,截至目前,全鎮已啟動徵遷安置640戶,啟動就近集中安置645戶,啟動梯次搬遷和就地改造2165戶,啟動社會福利安置350戶。

  脫貧,是農村生態效益和産業效益的再造。

  探索退耕還林和特色産業融合發展機制。按照“退得下、還得上、不反彈、能致富”的原則,龍鳳鎮採取“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基地”模式,引入6家市場主體,發展9家專業合作社,完成3.7萬畝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還林任務,林下套種魔芋、金銀花等經濟作物5000余畝,帶動4008戶貧困戶受益。

  脫貧,是農村金融體制和農村産權交易機制的再造。

  從金融服務上探索資金整合機制,對各口資金實行合併同類項,統籌19個項目資金4.06億元,用於扶貧搬遷、移民建鎮、産業發展及農田水利建設。探索金融扶貧機制,建立“兩社兩司一卡一庫一平臺”金融機制。兩社是扶貧互助聯合社、村級扶貧互助社。兩司是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一卡是農民信用卡。一庫是信用體系庫。一平臺是農村産權交易平臺。目前,共為合作社、農戶辦理拆借業務34筆8413萬元,辦理銀行貸款23筆6713萬元,有效解決了農民貸款難、貸款貴的困難。

  農民生活好了,收入增加了,生産方便了。黃作玉剛剛把自家3畝承包地的經營權流轉給了恩施鉅鑫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旱澇保收有流轉費收入的同時,還可以找機會外出打工。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本規劃幹到底。農業部在恩施30年的定點扶貧很有成效,但實現恩施貧困群眾如期脫貧,道路依然漫長。按照恩施州的測算,到2019年實現“縣摘帽、鄉出列、村脫貧、戶銷號”目標,全州每年要減貧16.43萬人,每月要減貧1.37萬人,每天要減貧450人。凝望著這樣的脫貧地圖,王海濤倍感壓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