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吳曉靈:持續量寬及負利率政策無助於實體經濟

  • 發佈時間:2016-03-19 18:4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9日訊(記者 郭曉偉)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年年會上,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人大常委吳曉靈表示,中國的債務率並不嚴重;相反,國際金融中的運用貨幣和負利率等政策,都無助於實體經濟發展。>>>點擊進入直播專題

  她表示,國際上都在擔心中國的債務率,都説中國債務率很高。從今年中國國家資産負債表2015年報告當中所披露的2013年的全球債務的數據來看,中國在整體債務率上並不是突出的高,因此中國的債務率並不嚴重,結構優化後,風險不大。

  不過,中國的債務結構確實有亟待改善的地方。

  吳曉靈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做整體債務結構的調整,發展資本市場,特別是中國居民的債務率並不高。另外,中國銀行不良貸款率儘管大家很擔心,但是數據顯示,中國銀行業的狀況好于發達國家平均水準。

  此外,對於國際金融中目前採取的一些政策,吳曉靈也談了自己的看法。

  她説,國際金融面臨的問題是過度運用貨幣政策,持續的量化寬鬆,負利率政策,對國際金融的擾動,負利率無助於實體經濟,有可能增加投資資本的套利行為。儘管這個負利率是金融機構在央行的利率,但是以BP為單位的這種利率的波動,對於實體經濟來説,其實它的作用並不是特別大的。而對於一些套利資本來説,還是有利可圖的,所以我的結論就是要加快各國結構性改革,調整經濟供需結構,引導實體經濟發展。她表示現在很多國家在結構性調整方面實質性的動作並不多,所以實體經濟難以出現良性的發展。

  而中國政府提出了結構性改革,要在供應側來加大改革力度,其實是要解決實體經濟的供需平衡問題。

  吳曉靈還指出,如果不在改革方面,不在實體經濟的改革方面下大功夫,大家眼睛成天盯著中央銀行,看各國央行出什麼政策,我認為世界經濟是沒有希望的。而且我非常擔心黃金和貨幣脫鉤之後,現在全球的信用膨脹,未來不知道會帶來什麼樣的風險。唯一的出路是科技創新,是發展實體經濟。金融業確實回到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道路上去,不要玩過多的套利交易,産生那麼多的金融泡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