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份額穩居亞太區榜首
- 發佈時間:2016-03-18 09:29:28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名為《駕馭潛能——2015年亞太地區網路替代金融基準報告》對外發佈,該報告是首次針對中國以及亞太地區網路替代金融市場的基準調研報告,報告由康橋大學新興金融研究中心、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雪梨大學商學院和畢馬威聯合發佈。
該報告將網路替代金融定義為:通過傳統金融系統以外的網際網路市場為個人和企業提供替代性金融服務的渠道和活動。據了解,此定義排除了如P2P保險、網際網路貨幣市場基金和第三方支付等活動,比常用的“網際網路金融”概念要更狹義精準,便於進行國際性的學術和政策的比較研究。
行業增長迅速
這份報告包含了約七成的可見市場的融資量,並且估算出整個亞太地區網路替代金融市場的年增長率為323%。據康橋大學新興金融研究中心的世界網替代金融數據庫顯示,中國是目前全世界上最大的網路替代金融市場,市場以4倍的年增長速度增長,總額穩居亞太地區榜首。
從獎勵模式眾籌到P2P個人及企業信貸,從票據交易到股權模式眾籌,這些網路替代金融活動直接對接了出借人與消費者及中小企業借款人,為創業公司和創意産業提供了風險資金,並且為個人與機構調配資産、投資借貸提供了新的選擇和渠道。和傳統金融業相比,網路替代金融利用創新型的金融渠道與工具來幫助個人和企業融資和投資。
報告將中國網路替代金融市場快速發展的成因進行了歸納,其中包括:中國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擁有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最多的網民數量和智慧手機的用戶群,這都為網路替代金融的發展和創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過去幾年中國網路替代金融市場缺乏監管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不過近期國家已出臺一系列相關指導監管政策,引導市場規範化。
在網路替代金融平臺的股權結構上,大約23%參與研究的中國平臺的主要股東為傳統金融機構(比如説銀行),遠高於其他亞太地區報告的6%。
在中國大陸以外,P2P企業信貸連續三年在亞太地區網路替代金融市場佔據最大的市場份額。但是P2P個人信貸也在2013-2015之間,以平均653%的年增長率大幅上升。
這份名為“駕馭潛能”的報告是首次針對中國和亞太地區網路替代金融市場的基準調研報告。報告指出,“亞太地區的網路替代類金融市場具有流動性、多樣性、日益複雜和快速增長等特點”。
從業機構認為應該加強監管
在中國有超過一半的接受調查問卷的網路替代金融平臺(除股權眾籌模式以外),認為當前的法規監管力度不足或過於寬鬆,並且認為相關監管政策的出臺是非常有必要性的。
在2015年以每人平均數據來看,中國市場每人平均網路替代金融交易量位居亞太地區第一,其次是紐西蘭和澳大利亞。
再從機構投資者參與網路替代金融市場程度來看,亞太地區的多數國家,其機構投資者直接參與市場的比例較中國來得高。以P2P個人信貸為例,亞太地區(不含中國)機構投資者的投資比達總體市場的63%,而中國市場僅佔10%。
不過在網路替代金融平臺的股權結構上,大約23%參與研究的中國平臺的主要股東為傳統金融機構(比如説銀行),遠高於其他亞太地區報告的6%。
“預測表明2016年將會是‘替代’金融進入成為主流的一年。我們預期亞洲消費者和企業對網路替代金融平臺各種融資渠道的了解會日益增進,而且傳統金融機構和網路替代金融平臺的合作會進一步加強。”畢馬威中國網際網路資訊技術合夥人張峻銘説。
過去三年,P2P信貸金融模式在中國市場有顯著的爆發性的增長。這樣高速的增長帶來了大量的風險和挑戰,市場法規的缺乏可能也使風險和挑戰更明顯。由於近期許多負面報導的曝光和大量的P2P信貸平臺的倒閉,因此報告認為網路替代金融在中國的發展及未來仍有待後續進一步的觀察。
P2P企業信貸增速超個人信貸
P2P個人信貸是目前中國大陸最大宗的網路替代金融模式。報告認為,P2P個人信貸的快速增長反映了當前中國個人和家庭多元化金融的強烈需求,其中城鎮地區更是特別顯著,此外也包含個人貸款、汽車和房屋融資乃至學生貸款等各類消費信用市場。相較于傳統銀行無法滿足消費者日益多元的金融需求,P2P個人信貸平臺通過向消費者提供靈活的無擔保微貸款,促使行業高速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P2P個人信貸市場的目的是服務於個人,然而也有小本生意透過P2P個人信貸進行短期運營資金融資。另外在2013-2015年間,P2P個人信貸的平均年增長率接近270%,P2P企業貸款則是中國大陸第二大類的網路替代金融。
雖然傳統國有商業銀行在過去10年內致力於企業信貸的多元化,但在中國市場,中小型企業對貸款和更靈活貸款條件的需求仍然很高,新的線上市場加入者應運而生以滿足這個需求。近年來P2P企業信貸比P2P個人信貸發展更快,2013-2015年間,雖然就籌資規模而言仍然不大,但卻以每年425%的速度增長。
報告認為:“駕馭網路替代金融的潛能,可以為這個世界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的創新、經濟發展、市場效率和創造力帶來無限的機會。而目前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最好地培育和扶植網路替代金融行業,以可持續的方式擴大市場,併發展出既能鼓勵金融創新,又能保護消費者、投資者利益的監管制度”。